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16 21:23:02瀏覽644|回應1|推薦2 | |
18日哥本哈根會議就要落幕,現在卻還沒有具體的共識,各國之間的角力相當明顯,彼此的不信任與提防,結果多少令人擔憂! 歐盟應是已開發國家中最積極的,無論是承諾的減排量或是對開發中國家的財務補助,除了歐盟國家環保意識較強烈外,在綠能產業上,歐盟也算是領先者、碳交易所也較有規模,積極參與、制定新的環保遊戲規則,個人覺得部分的讓步對歐盟而言,也是值得。 美國就是一付很不配合的樣子,即使是現在歐巴馬在國會中提出的法案,承諾2020年之前的減碳比率是17%,但卻以2005年為標準(歐盟係以1990年為基準),減碳比率實際上只有歐盟的1/5。老實說,以美國人的浪費成性,只要稍稍節儉一點,減碳量應該不止於此吧! 其他國家也是各懷鬼胎,中國提的不是減碳,而是減"碳密度",也就是每單位GDP的碳排放比率。日本的承諾減碳率雖高,但前提是中國與美國也要大幅減碳(那不等於說空話?)。 感覺上像一個多方賽局遊戲,所有人都害怕自己的減碳量比別人高,而因此傷害本國的經濟體,雖然這是一定會出現的情形,畢竟綠能環保這個議題涉及的層面甚廣: 世代公平、規則訂定、小島居民的生存、大國間經濟競賽的延展....,唯一可以預測的是,現在不參與、不嘗試了解遊戲規則或是未來規則變化的人,一定不會是贏家。(也或許大家都不會是贏家,如果氣候變化最後遠超過人類可承受的範圍....) 小記: 剛剛順便逛了一下目前全世界規模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權現貨交易市場(據說佔了現貨交易量的93%)--BlueNext (www.bluenext.eu),在他的Member list中,看到了一堆跨國企業的名字,也看到今年6月份,北京環境交易所與BlueNext進行戰略合作簽約,北京環交所的碳權交易將可透過BlueNext平台進行交易。衷心希望在這場既合作也競爭的環保大戰中(除了共同對抗氣候變化、經濟上的競爭始終沒停歇),台灣不會是輸家。 後記:18號結束的哥本哈根會議並沒有達成具體的減碳目標,被許多人批評的一文不值,就人性而言,這種結果不令人意外,而這場會議至少讓各界再次面對減碳這個議題。坦白說,我也不是很確定溫室氣體是否就是造成這幾年氣候異常的元兇,然而我很喜歡節能減碳這個概念,節約變成一種美德、而非小氣,不喜歡吃肉可以說成愛地球,一週在家工作一天(到公司上班四天)是因為節省能源,騎單車取代開車.....環保的生活有什麼不好呢?至少能讓人活的更健康!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