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20 12:49:27瀏覽764|回應0|推薦3 | |
高盛遭美國證管會控告詐欺一事,算是這次股市下跌的原因之一,事件本身相當有趣,也反映出投資銀行不為人知、甚至荒唐的一面。 以下是網路新聞對於此事所做的報導節錄 :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0,5246,11050401x122010041800166,00.html)( “ 根據 美國 證管會的資料, 06 年底至 07 年初,看空美國房市的對沖基金經理人保森苦於缺少作空房市與次級房貸的工具,為此找上高盛,保森親自挑選了 100 檔以上信評等級最差的次貸抵押債券,由高盛將其包裝成抵押債務債券( CDO ),供保森藉由購買相對應的信用違約交換合約 (CDS) 來達成其作空的目的。 據了解保森先找上貝爾斯登,但貝爾斯登拒絕此一要求。後來才找上高盛,高盛於是把這些最爛的次貸抵押債券包裝成 CDO 。高盛需要投資人來購買此產品,但如果揭露 CDO 的投資組合,勢必會乏人問津,於是找來不知情的第三者 ACA 管理公司擔任選擇投資組合的經紀商。 2007 年 2 月左右,此一名為 ABACUS 的 CDO 開賣,高盛大肆宣稱其投資組合是由信譽卓著的 ACA 所精心挑選的,然而卻沒有揭露保森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成立此一 CDO 的目的。 ABACUS 上市後的確吸引一批投資人,然而隨著房市泡沫破滅,引發次貸風暴,這些投資人也大受損傷,例如德國國營銀行 IKB 損失了 1.5 億美元。根據估計, ABACUS 的投資人總共損失 10 億美元,反觀保森卻是賺進 10 億美元,以他付給高盛 1500 萬美元來製作此一金融產品來看,他可謂一本萬利。 不過保森並沒有成為此案的被告。根據證管會官員表示,這是因為保森並沒有參與 ABACUS 的行銷行為。 面對證管會的指控,高盛表示這些指控毫無根據。分析師表示,對高盛而言,此案若是成立,代表高盛可能面臨 7 億美元以上的罰款,但是此一數目對富可敵國的高盛來說,根本不算什麼。高盛去年賺進 134 億美元,是獲利最高的華爾街業者。 ” 看完這篇文章,正常人都會覺得很荒謬,高盛幫助對沖基金精挑細選一堆爛貨賣給投資人、賺取中介費 !? 最後投資人賠了一堆,始作俑者 — 保森不需付任何責任、但卻獲利十億美元 ! 這是什麼世界 !? 其實,投資銀行本來就標榜替客戶服務、利用金融專業設計出各式各樣解決問題的 ” 方案 ” ,而高盛絕對是其中的佼佼者。涉及法律或是道德的部分,一般會納入考量範圍內,但每家公司的標準顯然不一,但上述故事中拒絕提供服務的貝爾斯登已經倒閉了 … 而對沖基金業者在金融體系中應屬最敢衝、最不受法令規範的ㄧ群人了,會想出這麼天才的放空方式,不足為奇,保森是用買 CDS 放空的,也就是即使這檔 CDO 不違約,他的損失不過就是 CDS 的保費,但 CDO 的組成是他精挑細選的 MBS ,違約機率極高,保森的贏面怎麼說都很高;至於其他的投資人,應該多為機構投資人,即使有一定的專業知識,但在這場資訊不對等的賭局中,賠錢並不令人意外。 好奇心再強一點的人,大概會對報導中的 CDO 、 MBS 、 CDS 感到陌生卻又熟悉吧 !! 08 年之後時常聽到的詞,先講一下 MBS(Mortgage-Backed Security) 好了,這其實是把房貸證券化的ㄧ種商品,銀行或中介機構將一堆房貸戶的未來還款與利息包裝成一種叫 MBS 的商品賣給投資人,只要房貸戶繳款正常,投資人就會定期收到利息,那若是房市崩盤、住戶棄屋落跑呢 ? 這就是 08 年的美國發生的事情 …MBS 就違約了。 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這東西簡單地說,就是以一個資產組合的資金流入 ( 利息或是本金 ) 作為投資人的收益,以 MBS 為資產組合算是常見的,但資產組合裡可能會出現各種金融商品,非常考驗買方的研究精神(上述事件的CDO中就有超過100檔MBS,難怪買方會依賴信評機構的評等...);而投資人也有不同的選擇,你可以買違約機率低、利息也較低的部分 (tranche) ,或是相反。 CDO 還能分成兩類,若是賣方真的擁有資產組合裡的資產,那是一般的 CDO(cash CDO) ;另一種合成 CDO ,則是當賣方並未擁有資產組合裡的資產 ( 像上述的保森 ) ,他只是與買方簽訂 CDS 合約,當資產組合未違約時,賣方支付買方利息,但違約時,由買方付錢給賣方。看到這裡,就會覺得高盛案裡的投資人應該要很不爽,這麼像對賭的投資,投資組合是由賣方選的,簡直是作弊 ! 這個新聞出來的時候,我還滿開心的,雖然最後結果如何不一定,但至少美國監管機關開始關注這不合理的事情(我很難相信這是單一事件),歐巴馬甚至希望能藉此宣傳其金改計畫! 或許有人覺得這與台灣的小老百姓無關,但機構投資人中難道不會有我們投資的基金、保險公司或是政府基金 ? 合理的投資環境對大眾的保障很重要,希望未來這部分的保障各國政府都能好好加強。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