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2/11 08:47:32瀏覽2588|回應3|推薦11 | |
前天把大年初二從台中新社「薰衣草森林」帶回來的兩盆薰衣草(一盆是羽葉薰衣草,另一盆是甜薰衣草。)換新家。明確一點說,是進行分株動作;再買了那兩盆薰衣草的同時,服務小姐給了一張小小的標籤牌,上頭是這樣子寫的:「種薰衣草並不難:要曬太陽六小時以上,避免淋雨;給水不用多,表面土壤乾了再澆,夏天每天傍晚澆水,下雨天休息;一星期喝一次牛奶,1(牛奶):5(水);搬新家,買回家適應一星期後,換到寬敞的盆子,1(泥炭土):1(沙土);修剪枯葉,植株下方的枯葉要剪除,才不會影響生長。」不過我給了薰衣草兩個星期的適應期,才幫它進行搬家動作。 基於我的第一盆薰衣草是採于自生自命的方式在種植,沒怎麼幫它做太多的灌溉、施肥動作,但是它卻很有骨氣的存活好幾年,而且連年的在陽台開花展露身段。去年夏天過後,老婆不知怎麼興起,竟然把它移動位子到頂樓的陽台,每天勤於澆水,還在底下給它襯著一個接水盆。不過好景不長,在幾個星期之後,我看到它的葉子已經呈現枯萎狀態,最後竟然只剩下它那粗壯的枝幹。是我不懂得薰衣草的成長習性吧!當初我是這麼想的。於是上網找相關資料,的確是它不喜歡太過潮濕的環境,土壤的排水性要好一些。我想「愛之適足以害之」,過度的溺愛這次真的讓我的第一盆薰衣草溺斃了! 話說回來,這次我並不是只有幫它們換新家而已,我還進行分株動作。因為買回來的薰衣草是用插枝的方式密植在盆子裡頭,如果不進行分株,那每株都只能在互相牽制、壓抑下成長,薰衣草彼此間是一點舒適的感覺也沒有。植物是這樣子,我想人也是這種感覺,生活在擁擠的社會裡頭,怎樣才能讓彼此間的「空間泡」夠大,但又不會大大產生疏離感呢?這是一門學問。 幫植物換新家我已做過好多次,我常鼓勵認識的朋友、同學多多接觸植物,有機會也種種花草樹木,但通常得到的答案是:「我都種不活。」不過,我總是耐心的跟他們說:「你用心對待它們,多跟它們說話,它們就會活的很好。」如果說我很瞭解植物那倒未必,我只是喜歡站在植物的立場上來看問題,這樣子你就能得到它們最想要得到的照護方式,或許我難免出錯,但終究我用心過,下一次我就會做得更好,植物也會長得更漂亮、健壯,花也會開得更多、更美。 因分株多出來的幾盆薰衣草,我會等他們植株健壯、根盤穩固之後尋覓有緣人,我想喜歡與花為伍、怡情養性的人只會越來越多...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