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回眸
2016/12/12 03:59:37瀏覽958|回應7|推薦65



整理圖檔看到這張藝術學院  Ruth Prowse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於2001年後更名為   Ruth Prowse  School  of  Art  )照片,想起那是三年前回學校照的。


畢業十多年,那是我第二次返校,目的是為補充一些油畫用專業素材。

久違的校舍,裡裡外外重新裝修過,進門的院落綠意盎然花木扶疏,學校顯得朝氣蓬勃欣欣向榮,整體景觀讓人耳目煥然一新!與我就讀那時期,因人為財務處理不當,幾番搖搖欲墜的憔悴,已不可同日而語。

猶記畢業不久,學校曾為救亡圖存,籌辦過一場大型義賣募款畫展,我也應學校之邀,捐了三幅畫作。很開心,之後學校寄回通知,告知我捐出的三幅畫作都賣出了,雖然售價不高,也算盡了我對母校的棉薄之力。飲水思源,能回饋母校真好 !

尤其看著學校能持續穩健經營,屹立不搖,挺立在桌山腳下,實在為學校感到高興。

那天站在校舍前看後看左看右看,但怎麼看,就是心中感覺缺少了些什麼,是懷舊作崇?有一種微微的失落感,直覺藝術學校如此亮麗的外觀,卻缺少了一種人文的溫柔與自然樸實的藝術氛圍。

 

進到學校販售部,發現貨架上只有少少的一點顏料,我想買的素材全都沒有賣。一問之下才知道,學校現在改以珠寶設計/電腦設計/視覺設計/雕刻工藝等科系為教學主力,學Fin Art 的學生很少了,所以不供應太多這類的材料。

 

唉,想來學校教學生態的改變,自然是因應世道所需。

 

像我自己,畫了十多年後才開頭一次個展,還是返台在朋友鼓勵因緣聚合下促成,雖也賣出幾張畫作,但該都是出自朋友親人的愛護。

若真想以此維生?至少我,不行,自己該早餓死過幾回。
 

能以畫畫養人?真的很難,世上有幾個畢卡索和趙無極,能在活著時,靠畫得利?

加上現代視效太多太廣變化太快,世人接收與觀賞到的是超頻也超越時代,一張靜止畫面,已很難滿足人們胃口?是否因此,來藝術學校習繪畫的人,少了?!

 

想起19972000年在該校就讀時期,無錢維修的校舍處處顯出簡單樸素與克難隨意的面貌,看得出學校經營困難,可是販售部門是有靈魂有生氣的,裡面充分供應我們藝術系學生需要的各式各樣材料,貨架上總是堆得滿滿的顏料與各種畫布和紙張。

 

現在學校校舍全都改建裝修翻新過,看起來挺豐盛的榮景,內部卻不再販售供應手繪的畫作顏料與相關素材。

 

是否覺得怪異?一間名為「藝術」的學校不再重視Fin Art的素材提供?不再以Fin Art 的教育科系為主軸?時光變遷真是太大了!


好像現今世界紙本書快速被電子書取代一樣。

我自己早就習慣上網閱讀,不止亮度字體大小可隨意調整,還可隨機停下來一心多用,手指點一點,一面上網查看其他頁面訊息,或與朋友聊上兩句,再返回頁面閱讀。若遇生字或不懂的原文,可上古狗查尋學習,不用起身找字典,閱讀電子書乾淨俐落,沒有實體紙本書保存收藏攜帶的問題。讀來輕鬆方便。

 

如果人類終將進入無紙化世界,一切由數據化為主流,今後用顏料作畫的手工繪圖創作可能也將走入歷史?取而代之的是電腦繪圖?

 

這種轉變的確讓人很感慨啊!但也可能是時勢所趨,電腦繪圖更環保?更能永固保存?複製更容易?

 

但,藝術質感呢?也一樣嗎?

 

 

想到藝術學校,想到曾為我畫冊寫序的藝術學院老師~Gerhard Schoeman,他在今年八月底逝世了。臉書上得知消息,是震驚+遺憾大於哀傷,未滿五十歲頗有才氣的他,人世間必定還有很多未了的心願。無論他是否仍在人世,師生之緣,師的位置一直就在那兒,心中的祝福與感念不減。

 

個人的殞落如鏡花水月,風來,浮動,風去,無痕?!

果真是~「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人世間,每個人都在極力完成自己長或短的旅程。我們是路過寒潭的雁,我們是吹著疏竹的風。每人一個潭,每人一片竹。是潭大,讓我們仍在飛?是林深,讓我們仍在吹?但潭大或林深,並不等同精采,繼續飛或吹,也不等同美好!

 

事實是,多數人覺得一生能擁抱著一個大潭與深林,是幸運,至少比早凋者幸運!?那就,好好珍惜享受吧!

 


                                                                                    油畫/非玉(1999)


人生若一團麻球

纏繞中充滿隨機可創作線頭與能量

致一首悼詞

為遠行者祝福

仰望一個巨大背影

向安息處停歇

 

* 今日重讀已去世的  Dr. Gerhard Schoeman 在2012年為我畫冊寫的文章。再次感動這難得的師生緣!

自畫像與Gerhard 老師中英序文 - 風普普 - udn部落格



GIOVANNI MARRADI - Once upon a time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yongchi&aid=84827927

 回應文章

Lans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12/30 03:00

如果有一天

這個世界只剩滑鼠沒有紙張

我也不想活了誰理你

非玉(shyongchi) 於 2016-12-31 00:34 回覆:

啊,人類進入數位化時代後,什麼事都可能花生了。尖叫

看,這條新聞,人家法國妞已和自己三D列印出的機器人同居訂婚了,還打算結婚哩!

沒有紙張,可能是最不讓人驚奇的事,也可能是人類最先習慣的事吧!?

祝新年快樂!足感心耶

非玉(shyongchi) 於 2016-12-31 00:35 回覆:

補貼新聞~尷尬

這名法國女性和自己3D列印出來的機器人墜入愛河,未來打算結婚|數位時代


戈 筆 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12/23 17:37
也是无常。
非玉(shyongchi) 於 2016-12-24 18:26 回覆:
唉,無常,就是常!誰也躲不開這個無常!不是?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12/20 18:09
真是一篇動人的好文.....謝謝分享!
非玉(shyongchi) 於 2016-12-21 03:39 回覆:

大家在格裡遇有緣者,相互分享一些實與虛的生活心得或往事與感想!

都是善緣啊!足感心耶


賈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非玉的老師竟如此年輕
2016/12/12 19:25

  

我婆婆拜師研習國畫幾十年

公公 75 歲時還特地為她去學習裱褙

賈爸承襲了婆婆對美術的喜好

可是,大學聯考時想報考美術系,卻遭到父母反對

理由就是以畫養人 -- 難啊 !!

  

非玉(shyongchi) 於 2016-12-14 00:11 回覆:

對,我這位教師很年輕,但有一股特別的氣質,因此很得學生們喜愛。

我至今沒搞懂他的死因,臉書上的朋友說是「意外發生太快」,不大了解其意。也沒好追問。

原來妳婆婆也愛畫畫啊!

其實我和先生移居異國之後,倆人不事生產很久了,賣不賣畫,好像也不是太重要的議題。

台灣老友們每次看著我,都說我們是奇葩!我的感覺是~天養人最重要。感謝有小天使的愛護。

有沒有覺得蠍蠍很多都是奇葩。


多硯坊 (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12/12 10:30

數位化閱讀可以快速吸收新知

但翻閱紙張的墨香與質感
劃重點及眉批的樂趣
冰冷的螢幕上則遠遠不及

非玉(shyongchi) 於 2016-12-14 00:00 回覆:

翻閱的樂趣,的確,我現在維持買的書籍是雜誌,油墨印刷出的色彩,電子書本仍遜一籌。

至於眉批,我都習慣開文字檔,若有感想,就記在文字檔中,覺得比直接註記在書上更方便。

我想電子書的發展,已是大勢所趨。就像我們上網,讀格子,讀臉書,看Line,成為生活否可或缺的一部分。

紙本書的優勢,也許未來將以形式取勝?可能除了內容豐美,得再加上紙張或獨特的設計和印刷圖片上尋求努力了。

我曾想過,如果我出書,每本封面全都是手繪本,每本都有點兒像又不大像。

裡面再穿插我的油畫複製,這樣,嗯,該是有一點兒賣點的。誰理你得意


愛唱 如果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12/12 09:21

能堅守自己趣味 多不容易  也是幸福  紙本書上可以畫畫寫寫一些感想 就是不懂現在的字體越來越小 看得辛苦

非玉(shyongchi) 於 2016-12-13 23:41 回覆:

的確,愛上一些有的沒的,趣味,變成生活中的連體嬰,謝謝愛唱分享感想。

妳看,讀電子書就沒有字體大小的問題,都可由閱讀者自行調整,多好。

以前讀紙本書,也會隨手在書上作些記號或眉批,但之後,會覺得書本被我塗污了。

現在我讀電子書或網文,若有感想,開一個文字檔,把心得書寫下來,或把書頁加成書籤。

這樣的閱讀方式,覺得乾淨清爽!



看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12/12 06:08

數位化很方便,但是一遇能源短缺就麻煩了 

而且真畫的質感,怎麼能被虛擬作品取代 

能維持久遠的可能還是古老的型態 

非玉(shyongchi) 於 2016-12-12 06:29 回覆:

的確,非常同意看雲的見解。

畢竟畫與書的目的與功能性大不同,我可以認同電子書取代紙本書,

但電腦繪圖與手工畫圖的觸感與質感,二者差異性太大了。

只能嘆~時勢所驅,有些變革是遲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