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1/04 22:03:12瀏覽1259|回應10|推薦88 | |
與老伴一起走/非玉
是如何的幸運,是「我」,走在這樣美的道路上/擁抱自己選擇的平凡和寧靜/既不用趕朝九晚五/也不用為五斗米折腰/既不是在難民河中掙扎/也不是在戰火中浴血/既沒有躺在飢寒交迫的路邊/也無需裹在陳舊稀薄毯裡鼓舞著活下去勇氣。。。!
想起小時讀「桃花源記」,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文章佈局精彩+用詞精美!特別吸睛的在文始,作者以敘事手法的全知觀點客觀成功地導引出令人遐思驚嘆的一段傳奇性旅程和發現~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這樣的傳奇性旅程,讓我對世界一直存有很深的好奇與新鮮感!它開闊了生活空間的侷限性與探險性和想像性與發生性,並增添視野與宇宙平行存在之美感,總讓人幻想著他方存在一個等待世人發現的仙境!
如今再讀「桃花源記」,發覺我自始便偏頗了重心,其實作者陶淵明文章重心不在探險也非耽溺於美景或仙境,那兒的人們既不會飛天遁地或隱形,也沒有雙頭千眼千手,一樣會老會死!
「桃花源記」字裡行間描述的社會生活只是一座「井然純樸」的鄉野村落,住著一群自給自足的人們,沒有戰亂,沒有政治壓迫,人人安居樂業,自得其樂!陶公心中追求的樂土,不過是一種返璞歸真脫離現實框架束縛的居住環境,人們只知埋首過自己~「不知有漢,無論魏晋!」
環顧我這幾年的生活,豈非正生活在陶公眼中的桃花源裡~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尤其這句更合「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啊哈,陶公崇洋?!) 相信世上處處有桃花源,且人人心中都有一座桃花源。
而桃花源之所以成為桃花源,其存在最堅實基本無他,就是~井然有序+自給自足!
一如大自然教導我們的事~山不僭越天,海不僭越地!
自由/自在/自然/自得/自足/秩序/和諧/樸實,是一切美善存在之基石與根底,若無,再偉大的設計師打造出的桃花源,最終不過是個虛幻!?一個烏托邦。
重行拉回現實,揭開某些陰暗面,為陶公「桃花源記」裡那位渔夫慶幸,因為他僅盤桓數日,怕是未曾記錄或查覺到桃花源內裡生活細部陰暗或對立面的故事與插曲? 細觀開普敦,絕不能否認,這裡的確仍存在著許多不完美,如~學生鬧學潮/黑白種族對立/貧富差距極大/治安問題。。。,但一如世界各角落,一如人生,那可能完美呢?而我,是真切喜歡這兒善良的人們,欣賞這兒看似托拉斯經營的幾個大商家,但面對顧客卻毫無霸權心態與作法,愛極這兒價廉物美隨季節更替自然熟成的果蔬,更享受這兒美好的陽光空氣水!
也或許,我所有的美好感受源自於我心中的感恩,我活在我自己心中的桃花源裡!活在渔夫腦海中永遠停駐於那幾日機緣巧遇作客歡的恆常回味裡!更或許,對世上任何人來說,我都是活在地平線的另一端異想世界中!
但,誰能否認這藍天綠地大海與物景之美之怡然呢?即使「桃花源記」中的渔夫來開普敦小住數日,定也會永誌難忘,稱其為美麗的香格里拉吧!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