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政治冷漠感
2008/02/26 23:13:19瀏覽876|回應0|推薦20

引用文章製造年輕人關心政治的誘因吧?

不管在台灣還是在中國大陸,都脫離不了中國社會文化對其的影響。當然政治也包括在其中。

而中國社會對政治的看法是什麼呢?在昔日家天下時代,統治階層為減少社會之動盪、穩固統治階層紀國碁的安定,而制定出各種規章或使用各種手法來打壓人民對政治的批判暨參與,使得人民對政治的關心壓抑了下去(因恐懼產生抄家滅族或是殺頭的命運降臨),但事實上人民對政治的關心並不事就不見了,所以當人民對統治階層不滿到了一定的臨界點後,就如火山爆發一般的宣洩出來,慘烈的武裝暴動暨革命改朝換代的事件就因而產生。但在平時,只要人民生活能夠忍受在基礎溫飽,且統治階層不過度侵犯時,為求安全,在政治上多半是持冷漠的態度。

而政治上的箝制在任何朝代均有之,但明、清尤烈,尤其清之文字獄更為有名,故其影響後世也頗為深遠。但晚清之一蹶不振,西方文化之進入暨孫文的革命,開啟了政治暨文化上的大鳴大放,再加上列強勢力的介入,以及國內割據勢力.......等等因素,讓中國大陸上新生的中華民國長期處於動盪不安的狀態,雖人中華民國的創建者孫文有看到也深知中國社會一下從禁錮的狀態進致民主的開放狀態不是一蹴可及,而提出建國的時期與順序,但仍遏制不了中國陷入分裂混亂的狀態,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僅剩以台灣為主體的狀態下,雙方在相互對峙卻又無可奈何對方的狀態下,各自在內部政治的建設上做出不同的發展。

在中國大陸方面非本文所探究之重點,僅就中華民國部份而言,在中華民國統有台灣以前,是由日人所統治,在政治上係屬殖民地統治。到了1945年日本戰敗,台灣成為中華民國之領土,其初期接收大員的施政缺失引發動亂在加上國共內戰暨之後的衝突,在政治上此取緊縮的管制措施,因此黨外人士的挑戰權威之舉就成為人民心中對強勢權威不滿宣洩的管道,而這些人並非草莽之類,多為台灣社會上的菁英人士,在社會成上學歷的固著印象下,以及該等人士為執政當局的打壓下所造成的弱勢悲情形象,獲得不少人的支持,再加上其等善操弄族群省籍意識的手法,以二分法將其支持這是為愛台人士,反之則為賣台的手法,並運用了原本就有的本省外省的認知,加深家庭與社會上省籍意識所產生的歧異,也就讓人民未避免基亭內部風暴而避談政治。

再加上,號稱本土政權的DPP執政數年政績不佳,人民生活每下愈況,但因政治意識形態掛帥,再加上省籍情結作祟等因素,因此人民對政治愈形冷漠,而大學生在也因為校園中支持執政黨之人士無法操弄政治上的議題,故也就不會對政治參與有高度的熱誠(KMT長期在大學校園中要如DPP一般操弄政治議題引發學生參與之激情是很難受到認同的)。

最後從中國近代的一些學生運動來看,學生參與政治的議題所展現出的激情往往讓執政者頗為難堪,從五四運動開始就是如此,再加上共產黨也善於利用學生的激情製造社會運動,製造混亂以奪取政權,因此學生參與政治往往為社會既執政者所不喜而是為動亂的根源,故要製造年輕人參與政治的誘因對於參與政治活動的人而言是戒慎恐懼的,否則一發難以收拾,就成了社會動盪的罪魁禍首,這對於其政治生命而言無疑是個致命的毒藥,所以,要製造年輕人參與政治誘因的議題在這一次兩黨對決的狀況下是很難出現是明顯可見的。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ouminc&aid=1647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