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可有亦可無】乃得以穿透人間的…弔詭
2010/06/25 16:21:26瀏覽4375|回應292|推薦56

世間【無一法可說】亦【無一法得說】…【有無】的迷藏是蘊育人類的【子宮】

一切皆從【無中生起】至【有中幻滅】…【可有亦可無】乃知【先有才能識無】

這【空中妙有】道盡了一切自然的生趣…【道法自然】遵循自然便是回家的道路


這篇文章下面的回應會是【心靈工坊】出版的【鑽石途徑】這整套書的精典摘要

第一冊講的是【現代心理學與靈修的整合

第二冊講的則是【存在與自由】…第三冊命名為【探索真相的火焰

第四冊解析【無可摧毀的純真


在此特別感謝【陳思瑜】小姐的推薦乃有機會接觸這套書的精湛內容

希望在【愛琴海】整理這套書的精髓與各網友分享

2010年9月8日完整地摘錄前三冊的重點,讓珍辰我感覺很欣慰

因為在整理的同時,它協助珍辰我得以回顧一生的經驗

且在細品慢嚐之後,著實得到了穩定紮實的成長

再一次的感謝,獻予此書作者【A.H.Almaas】阿瑪斯

也非常感謝【胡因夢】小姐的漂亮翻譯


全書四冊的摘錄工作終於在2010年10月1日正式完工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odozz00&aid=4164466

 回應文章 頁/共 30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555555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鑽石途徑第三冊【探索真相的火焰】第12章摘要d…【反應、存在與作為】
2010/09/07 12:40

所有的【作為】裡面都會有挫敗感

意見和過去的知識都會促成排斥、期待和欲求

欲求和期待暗示著你記起了過去的某件事,而你對這事產生了一種好惡的意見

你無法安住在當下,於是你期望過去的某個美好的經驗能夠重新出現

換句話說,期待就是把過去的某個東西投射到未來

期待和欲求通常示著對過往的記憶,而這是你所有意見的成因


排斥也是根植於記憶的,記憶不但會促成我們對另一個東西的期望

而且也會造成我們對某個東西的排斥,這個模式會讓我們對苦與樂有所界分

而這種界分又會形成排斥、期待和求,這些反應又會造成緊縮感

所以從最深的層次來看,所有的作為裡面都有挫敗感

你越是排斥,就越感到挫敗,然後就越渴望釋放這股挫敗感

所有人間事的惡性循環的道理就是這麼形成的


這種惡性循環不但助長了人格,同時也是人格所有經驗的本質

這個惡性循環就是我們所謂的自我活動,一旦對這個惡性循環有所體認

你就會發現人格本身根本是一種不滿足以及無法安靜下來的【熱惱活動】

我們所感受到的慾望,通常是對當下的排斥及對另一個東西的期待

因此同樣會帶來挫敗感,因為人格的存在只是一種反應而不是自發的行動

5555555(shodozz00) 於 2010-09-07 12:57 回覆:

一開始我們所產生的反應是根植於苦樂之分的

而這會製造出排斥、欲求及期待的惡性循環,然後會形成某些行為舉止

接著我們又對這些行為舉止產生排斥的反應

幾乎在每一個不同的層次,你都會發現這種惡性循環的模式


自我形像就是這個惡性環的結果

塑造出自我形象意味著你把過去所有的經驗都結晶化而變成了某種意像

這個意像多半奠基於你對某個東西的排斥,一種你認為是痛苦或負面的狀態

製造出這種身份感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抗拒某些東西

這種狀態我們可以稱之為【負向示現效應】

因為這種自我形象的核心就是挫敗感,而它會造成神經系統的不穩定

精神上的痛苦就是一種緊縮感、一種阻塞、乾澀或粗糙的感覺


555555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鑽石途徑第三冊【探索真相的火焰】第12章摘要c…【反應、存在與作為】
2010/09/07 11:39

【接納】也是同樣一回事,起先你會發現自己正在排拒某個東西

一旦有了這層發現,你就不再認同那種感覺了

然後你就對排斥的來龍去脈有了完整的了解,於是你就不再排拒了

最後從本體所湧出的能量再度變得暢然無阻,而這便是所謂的接納

感覺上這像是一種祝福,一種易感的柔軟狀態,一種不再防衛的開放心


【理解】也是同樣的道理,當你真的徹底理解自己的人格時

本體難道不會跟著出現嗎,缺少了本體,你會有清晰的覺知嗎

其實【覺知】就是【本體】,那份客觀性以及清晰的覺知就是本體

我們已經知道心智本身不可能徹底的了解,因此必須靠本體來助它一臂之力


真正的【如如不動】,指的是洞穿到底的【覺知】

觀察一下你的人格活動,你會發現它每一時刻都在造作,根本無法靜止下來

從最深的層次來看,人格是一種反應,而反應的本質會對某個東西說【不】

其實讓你說【不】的對象有很多,譬如苦受、樂受、衝突、困境…等等

所謂的反應不是指身體上的動作,因為身體的動作只是人格最表層的展現

【反應】指的是【內心的活動】,關注的是內心的人格活動能不能靜止下來

 

5555555(shodozz00) 於 2010-09-07 12:13 回覆:

非常細微地去分析人格的活動,你就會發現作為與反應是不斷在循環的

起先心中出現了某些活動,然後你又對那個活動說【不】

接著你就會期待另一個東西的產生,這就是對當下的排拒與對未來的期待與欲求

排拒、期待和欲求這一連串的活動,往往會導致一種追求成就的慾望

如果能徹底接納當下的真相,你就不再有期待或欲求

那時你的心就是如如不動、徹底靜止的


因此當你在觀察某個東西時,你的心總是在動來動去,它不是如如不動的

真正的如如不動,指的是一種能夠洞穿到底的覺知

而不是說你不能有任何身體或心智上的活動

那個不動的東西就是你的核心部份,也就是你的本體或覺知本身

一旦認同了人格,就代表你己經脫離了如如不動的核心

而人格所有的活動都會涉及到排斥、期待和欲求


555555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鑽石途徑第三冊【探索真相的火焰】第12章摘要c…【反應、存在與作為】
2010/09/07 10:13

一旦明白排斥是徒勞無益的,你就停止排斥了

若是深入於人格的經驗裡,你就會發現人格根本是一種緊縮和局限

人格的形成從一開始就是一種抗拒和防衛反應

從任何一個層次來看,它永遠都是對某個東西、某種狀態或真相的抗拒

因此人格的任何一種活動都等於在說不、或是在排拒及緊縮


首先你覺察到那股緊縮感,然後你會看見緊縮就是一種抗拒

一旦明白緊縮就是一種抗拒,你自然會想了解自己在抗拒什麼

若是了解自己在抗拒什麼,抗拒的活動就止息了

這意味著你不再對任何事說【不】,但並不是說你應該對那個東西說【是】

重點是你已經不再想把某個東西推開,這種心態一旦停止下來,人格就消失了

按照這樣的方式去覺察整個過程,那個在緊縮或執著的人格活動就會消失

若是明白排斥是徒勞無益的,你就不再做這件事了

5555555(shodozz00) 於 2010-09-07 10:39 回覆:

【臣服】便是【人格】與本體的相遇

我們會認為人格在這時已經把執著放下了,但這樣說也不算太正確

因為人格只是不再排斥罷了,當它不再排斥時就自動消失了

因此並沒有一個人在那裡放下什麼東西,所謂放下就只是不再造作而已

你若是停止緊縮、不再排斥,剩下來的就是當下的真相了


【臣服】比所謂的【放下】要更進步一些

當你真的臣服時,你會體認到自己正在排斥某個東西

然後,你會完全了解這件事的來龍去脈而不再排斥什麼,因為不再排斥什麼

於是你的能量又開始變得流暢無阻,這時你本體的某個面向就出現了

而這種流暢無阻的本體狀態,在感覺上就是一種【臣服】

因此臣服便是人格與本體的相遇,人格只能夠看見自己在認同、抗拒和緊縮

人格無法完全臣服,它無法自我消融,真的能將人格消融掉的只有本體


555555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鑽石途徑第三冊【探索真相的火焰】第12章摘要a…【反應、存在與作為】
2010/09/06 19:43

在理解的過程中我們不能有任何造作,只是覺察自己如何抗拒就夠了

一旦有了理解,你就不再深陷於抗拒裡,其他的一切交給本體就對了

這就是為什麼有人會把本體稱為恩寵的原因,恩寵會因此而降臨,將你融解掉

為了客觀地認識理解【作為】這個東西,我們首先得認識什麼是存在

為了認清什麼是存在,我們又必須先認識什麼是反應

反應本是人格的一種活動,作為則跟存在比較接近

所以我們首先要談的是反應,然後是存在,最後才是作為


不認同不代表否定,而只是不執著與放鬆的狀態

首先要認清的是【不認同】的意思,你必須真的不認同才能產生真的理解

若想了解不認同是什麼,就必須先弄清楚什麼是認同

認同某個東西或某個狀態,意味著你把那個狀態當成了自己

你的心執著於某種感覺、某個狀態或某個說法

然後會因為這執著的活動而變得緊縮,這緊縮又會製造出所謂的身分感


大部份的人都認為不認同就是一種否定的意味

事實上,不認同是指去覺知你把身體當成了自己,並了解你並不是你的身體

一旦了解了,錯誤的假設就消失了,後你就不再認為自己便是這副身體

不認同一旦產生,那個不認同的人就不見了

不認同只是一種不再緊縮、不再自以為是的狀態

因此如果否定了自己的某個部份,就反而等於是把它當真了

你的心仍然是執著和緊縮的,但不認同通常是一種放鬆的狀態

5555555(shodozz00) 於 2010-09-06 20:40 回覆:

這就是為什麼當你企圖去理解某種情緒時

你其實是在否定它、對抗它,這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若想做到不認同,首先必須覺察自己如何在認同,你必須去了解這整個過程

一旦覺察到認同的來龍去脈,你就可以做到不認同

若是能弄清楚自己為什麼會有某種信念,是什麼時候學會這種信念的

認同的活動就消失了,這時因執著而產生的緊縮也不見了


譬如你認同了自己的憤怒,那麼當你不認同它的那一刻

你已經覺察到了自己的憤怒,這時你不會說這憤怒不是我

若是有這種想法,就意味著你在認同另一個東西

大部份的人都以為不認同就是去拒絕某種東西,因此其中已帶有批判的意味


任何一種不臣服都是源自於緊縮、緊張或執著

不論是執著、緊張或緊縮,都是在抗拒某個經驗、狀態、感覺或真相

從最深的層次來看,只要你排拒任何東西,都會產生緊縮感

而緊縮感會造成能量的堵塞,形成一種人我的對立狀態


555555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鑽石途徑第三冊【探索真相的火焰】第11章摘要h…【存在與理解】
2010/09/06 16:32

我們所理解的一切都會帶領我們進入未知

整個人生就是一種理解過程,也可以被看成是愛與意志力的完成

學校教育是限制理解的障礙之一

我們總以為理解就是去揣摩事情、去推演、去組合資訊…等等

然而這些都只是最粗淺的理解形式,真正的理解意味著存在,活在本體中

缺少了本體,不可能有真正的理解

有了真正的理解,才會有空間、深度、自由和活力


理解會使我們更貼近自己,因為我們就是能夠覺知到心智活動的存在本身

因此理解的過程就是越來越貼近存在本身,這過程便是自我了悟與自我解脫

藉由理解,總有一天你會明白一切事物的真相

你並不需要去做什麼,你只要如實的觀照就夠了

【觀照】本身便是理解,便是實相,便是未知及存在本身


一旦深入到自己最真實的本質,所有的色彩都不見了

首先你要認清本體的每一個面向,然後你會發現它們就是存在本身

我們就是要先找到某個人格的議題,然後再找到與它相關的本體面向

若是能探索到底,這些議題就會被客觀地看待

你會如實地看待它們,而產生真正的理解,然後就能回歸到存在的本質

起先你會說【我就是愛】,然後你會改口說【我是】

因為你已然探入到【愛的源頭】了


555555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鑽石途徑第三冊【探索真相的火焰】第11章摘要g…【存在與理解】
2010/09/06 15:39

終極實相不能被知曉,只能成為它,本體所有的面向都是一種存在

當你直接體認到終極實相時,你的心智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心智完全無法將終極實相概念化,甚至無法憶起這份體悟

當你直接證入終極實相之後,有一陣子你的理智可能會質疑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完全不記得當時發生了什麼事】

所以你不會產生任何概念化的知識,因為終極實相是一種主客融合的經驗

其中已經沒有【能觀】與【被觀】的分別


這裡面還是有一種認知的作用,這種認知就是一種存在

你的存在便是那終極實相,然而心智只能間接地認識它

最終看來心智知道它的本質就是那終極實相,它一旦發現實相是不可知的

便能同時覺知到二元對立的消失,這意味著主客體完全合一了

心智活動與終極實相已經結成了一體


到了某種程度,心智確實會發現終極實相這個東西

當你的理解到達極致時,這件事就會自動發生

那時你會發現終極實相一直都在那裡,它就是事物的本質

那時你才會發現…【原來我就是這個東西】…其實【心】本身一直就是這實相

在它發現自己的真相之前,一直處在【變成】的狀態裡

直到開悟的那一刻,它才明白了自己的本質,而這本質是無法被知曉的

5555555(shodozz00) 於 2010-09-06 15:56 回覆:

一種什麼都不是的狀態,卻有著最真實不虛的感覺

這些話很難被了解,因為心智總是把所有的事都變成了概念

心智理解的東西越多,就越明白不是每樣東西都可以被概念化的

但存在卻很清楚它自己是什麼,如果我已經成為存在本身

還是很難用言語來描述這個狀態

最貼近的描述方式就是…【那是一種什麼都不是的狀態】

這種什麼都不是的狀態卻有一種存在感,一種最真實不虛的感覺


頭腦只能透過推理來認知,但真我卻能直接地知道,因為真我就是存在本身

因此當我們提到終極實相時,就是在說存在本身,也就是沒有任何屬性的本體

我們發現它便是萬事萬物的源頭,因為一切事物都是從其中產生的


超我就是父母和社會給我們的局限,或是信念內化而成的一些雜音

這些概念很顯然會限制住我們的理解

透過理解我們總有一天會發現這就是心智運作的方式,它只會製造出各種意像

一旦了解頭腦裡的活動只是一些意像,你就能包容它們,並且看見它們的美

頭腦既會創造出各種恐怖的東西,也能創造出美好的意像


555555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鑽石途徑第三冊【探索真相的火焰】第11章摘要f…【存在與理解】
2010/09/06 14:28

理解是一種揭露萬事萬物的過程

人格和心智活動在最根本上都只是一些概念而已,它們並不是真實的

可以稱其為夢幻世界,但這個夢幻世界並不是完全混亂的,它也有自己的秩序

它的秩序是一種虛假的真實,一種井然有序的幻夢

只有我們的理解力可以穿透這層層的幻夢


終極實相的展露就是一種理解的過程

而能夠使我們產生理解的則是那不可知的智慧

當它遇上各種概念時,自然能逐一地將其解構,這解構過程就是一種理解

心智活動若是遇上存在,那個特定的概念就會被存在所分解

心智活動或概念的確不是最真實的實相

我們只有透過理解才能把這不真實的世界轉化為徹底的真實

真實與不真實的相遇就是一種轉化,而轉化便是一種理解


當你心底深處的那個最真實的東西起作用時,你的心智活動才會被轉化

一旦看透自己的某個想法,它就消解掉了,這便是所謂的洞見

只要洞見一產生,那個層次的問題就解決了

然後你又會演進到下一個層次,但存在若不出現,就不會有真正的洞見

缺少了洞見,就不會有真正的轉化

你只能從某個概念跳到另一個概念,永遠卡在心智活動裡出不來

5555555(shodozz00) 於 2010-09-06 14:47 回覆:

因此,從終極的角度來看理解,你會發現它也不是真實的

理解也不是一個實存的東西,它只是一種對真實存在的一種辨識能力

藉由它可以揭露真實的存在,你探索得越深,認知就越寬廣、也越完整

因此概念也不是什麼壞東西,你必須藉由概念才能運作

譬如你必須具備如何開車的概念,才能學會開車


概念雖然有用,但若是把它們當真了,你就上了它們的圈套

當然最難擺脫的圈套就是你為自己所設定的那些自我形象

一旦體認到那未知的東西,你就會了解概念的本質,並知道如何善用它們

其實概念是一種中性的東西,你可能被它們限制住,但也可以理智地運用它們

你可以把它們擴張到極致,直到它們沒有任何界限為止

那時概念就不再是概念,那時你已經進入了未知


最終看來萬事萬物都是一種概念,而理解就是一種對萬事萬物的揭露過程

從存在之中生起的便是理解,它是介於終極實相和概念之間的一種東西

進入到最深層次的證悟時,理解便和終極實相融合成一體

處在這個層次,理解就是不斷在流動的實相

透過理解能夠揭露終極實相的各種色彩和豐富性


555555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鑽石途徑第三冊【探索真相的火焰】第11章摘要e…【存在與理解】
2010/09/06 12:02

因此理解是跟人生緊密相連的,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揭露的過程

因為那不可知的東西從未改變過,所以你已經明白那個才是真正不死的你

一旦徹底明白自己是不會改變也不會死亡

你就真的解脫了,同時也會釋放掉所有的恐懼

你會經驗到各種創造形式以及其中的美,這時你的人生就圓滿了


一旦明白人生是怎麼一回事,明白自己是誰,為何會在這裡

就等於理解了萬事萬物的意義,你會發現每樣事物的核心都有它最深的意義

如此一來,人生就不再是一場掙扎,而是一種能帶來充實感的揭露過程

理解不但能帶你進入各種不同的層次,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種活生生的體現

透過這個過程你會全然了解什麼是苦難、困境,什麼又是人格的運作模式

你會回歸到嬰兒般地存在形式,但你的心是了了分明的


缺少了心智活動,我們就失去了分辨力和差別性,再也看不到任何的形式或美

心智即是美和形式的創造者,理解則是整個創造和揭露的過程

因此客觀地觀察人生才能帶來真正的精神成就

人生乃是美的歡慶和展現,我們來到這裡就是為了完成這件事


每一個人都渴望活出圓滿、美及祥和

但是大部份的人都不想透過理解的過程來達到這種境界

他們只想靠別人來得到神奇的轉化,然而這整個過程都只是一種理解罷了

沒有其他的方式可以讓我們達到我們想要的境界


555555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鑽石途徑第三冊【探索真相的火焰】第11章摘要d…【存在與理解】
2010/09/06 10:57

如果你學會了一道菜,就不會一直惦記它的做法,要煮時自然會上手

當你真的了解某個東西時,它就成為你的一部份了

於是這議題就消失不見了,然後你又會演進到下一個層次,學習下一道菜的做法

假設你還沒完全學會,就會東做做、西做做地來改善自己的技巧

你會投注大量的精力在上面,而且會在乎結果是什麼

一旦學會了,它就不再有任何重要性了,因為你對自己已經完全滿意了


因此理解可以使我們看到障礙,看到錯誤的認知,並且揭露出最深的真相

它最終會帶來一種對生命本體的完整了透,理解是不斷在深化的活動

理解會從某一個層次進入到另一個層次,一旦徹底理解了某個東西

你的心就會轉向另一個東西,直到你面臨完全無法理解的那個東西為止


最終你會經驗到自己真正的身份,那時你可能會說

【這到底是什麼東西,讓我來了解一下】

然而這東西根本不是你的心智所能了解的,若企圖去了解它,它就消失了

你可能會花上好長的時間去推敲它,但仍然無法領會箇中滋味

你不斷地努力,直到你終於被說服這個終極身份是無法被認知的

只有當理解終結時,你才會明白真正的你是無法被理解的

這個【真我】跟你的心智毫無關連

我們可以稱之為【理解的終結】或是【全然的理解】

5555555(shodozz00) 於 2010-09-06 11:36 回覆:

一旦了悟無法被理解的終極真相時,你就解脫了

因此你會發現,理解是非常奇妙的東西,如果運用得當

它會引領你一層又一層地揭露內心的真相,直到面臨那無法理解的東西為止

當理解終結自己的時候,我們的心念活動就寂滅了

那時只剩下了存在,裡面是沒有任何心智活動的,你變成了一隻動物

但這隻動物完全清楚真正的自己是無法被理解的

最後你會發現,那個無法被理解的東西是永遠不死,也永遠不會改變的

那時你就可以無懼地,逍遙自在地生活了


當你面臨那個無法被理解的東西時,你就不知道答案是什麼了

如此一來你也無法再為難自己,所以那時你就自由了

無法精確地認出自己就是一種解脫,你已經超越了心智的概念活動

你不再受到苦樂、生死、大小或好壞的束縛,這便是最終極的理解

接下來你就不再需任何理解而只是單純地存在著,我們稱之為徹底的理解

層層地揭露內在的真相是件美好怡人的事情

你會看見美、醜、以及各式各樣的形象,而這些就是生命的真相


555555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鑽石途徑第三冊【探索真相的火焰】第11章摘要c…【存在與理解】
2010/09/06 10:02

透過理解,心智和存在才有了連結,因此理解就變成了存在的管道或表達

心智和存在透過理解而有了連結,在童年時這兩者是分開的

進展到這個層次,理解終於和心智成了一體

這時你既是存在本身,又能覺知到自己的存在,這份對存在的覺知就是理解


理解結合了存在與洞識,理解愛就是活在愛裡面,去感受它的滋味

若是徹底理解了愛,也就充分意識到愛是什麼

那時你就會自然而然地演進到更深的層次

一旦徹底完成了某個階段,洞識就產生了,而那一刻便是心智與存在的統合

這就是所謂的愛,其實你一向都認識它,雖然有時你無法說出它是什麼


當愛真的出現時,想要繼續體認愛的衝動就不見了

接下來別的議題又會生起,這便是整個真相的揭露的過程

你會變得越來越豐富與寬廣,當徹底了解某個面向時,會自動演進到另一層次

如果尚未充分了解,你就會繼續停留在原處

5555555(shodozz00) 於 2010-09-06 10:29 回覆:

理解也會帶來失落感,一旦徹底理解了某個面向,就等於失去了它

很多人對這種理解之道不感興趣就是基於這一點

大家比較喜歡那些能夠發展出愛和慈悲的奉獻方法,因此想保住這些感覺

其實一旦徹底了解了愛,你就會發現失去它並不意味從此不再經驗到它

而是當環境有需要的時候,它自然就會生起


譬如我們並不是永遠都能感覺到慈悲與愛

只有在某人需要它們的時候,我們才會經驗到這些感覺

此人若不需要經歷到愛,我們就不會經驗到愛,而可能會經驗到別的東西

這便是所謂到達某種位階的狀態,因為你很清楚你已經在愛的狀態裡了

所以不需要永遠感覺到愛,只有在必要的時候它才會出現

頁/共 30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