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14 17:46:45瀏覽1822|回應0|推薦6 | |
期末考結束了,這學期的進修課程正式落幕,交出最後一科考卷那時,除了鬆口氣,還有不知是否為如釋重負、抑或更加緊張的呼吸,總算能暫時不用擔心進修課程的事,居然沒有太大歡喜。
如我一直說的,如果可以不用考試,進修課程會更快樂。 每個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 這學期除了一科專業科目,其他三科都是非專業領域的,話雖如此,其實或多或少有所相關,「明代史」除外。 一位認識的復健師這學期才變成同學,她問我,為什麼選了與專業毫無關聯的「明代史」?我說完全是興趣,為了要在同一天塞入其他有關課程,已經是無所不用其極,想在煩人課程裡加入我所喜歡的科目,調劑一下。 我把歷史課程當故事來讀,專業科目與其相關科目就只能苦讀死背,對於沒修習過專業科目的我來說,這是頗為困難的挑戰;一學期僅面授四次,每兩次面授後就要考試(期中與期末),每次面授課程時間頂多兩個小時,要在短短時間把一整本參考書內容講授完畢,學生不是神、老師不是人,哪有可能辦得到? 於是,全部只能靠學生自發性讀書,這也是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最大不同。 這學期認識一位在新竹某宗教組織工作的師姐,我和她同時選修了「明代史」和「非營利組織與管理」這兩科,卻在第三次「明代史」的面授時,才發現原來彼此都選修同樣的科目。 我問她,為什麼選讀歷史課程?她說她是人文學系的,不想讀其他科目,於是選了歷史課來讀;我是社會福利學系的,卻選了人文科目來讀,雖然相距不遠,還是引來疑惑,師姐反問我,為什麼讀歷史? 我以為,歷史之有趣在於知古鑑今。透過歷史人物的言行舉止,可以看到很多以前學生時期讀歷史所看不到的東西。 以前當專職學生時,雖然喜歡歷史課,但因沒有社會經歷、不需負擔生計、更不清楚人情世故,覺得歷史就是單純好玩;現在出社會工作那麼多年了,回頭再來選讀歷史課程,意外地有不少感觸。 無論是帝王還是平民、宰相或是將軍,人生就這麼一條路,走過的種種都會留下紀錄,而且人是立體的,不管什麼樣的人都有正反評價。 如明神宗時期的內閣首輔張居正,雖然經歷柄政十年的輝煌,過往後卻遭到政治清算,加上張居正當年為了獲取最高權力的方式頗受歷史學家垢病,正反評價皆有;正反評價皆有的最明顯例子無非明太祖朱元璋,雖然他厲行極權統治,可民生方面卻因為他的施政而獲得戰後迅速的恢復。該說他是大壞蛋嗎?但對一般百姓而言,朱元璋不見得真是暴君。 那位師姐笑說,怎麼讀歷史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心性,或許,我也適合走這條路。 我笑笑的,只是,下學期的文史科目恐怕沒辦法再選了,這兩天才剛拿到學分抵免通知,已一口氣折抵三十個學分,下學期起,非專業科目的學分無法再列入計算,我喜歡的歷史課大概只能在坊間買書來讀囉!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