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Zen--禪宗
2013/10/10 10:10:00瀏覽530|回應0|推薦5

@Zen--禪宗

禪宗

大珠(慧海) 由家鄉越州去江西參訪馬祖(道一,公元:709-788)

馬祖責備他為何不顧自家寶藏卻拋家散走。

他反問什麼是自家寶藏。

馬祖說[即今問我者是]。

他到此才言下恍然。這可見契機的難得

-------      -----

百丈(懷海,馬祖下一傳,公元:749-814)常用頓悟法門教人[先歇諸緣,休息萬事,不被境惑,自是解脫]

------      ------

大梅(法常) 公元:752-839。 從馬祖聽到[即心即佛]一句。開悟之後就另去梅山居住。

馬祖派人考驗他說:[非心非佛]。

大梅:這老漢只管用話頭來惑人。任他非心非佛,我只即心即佛

馬祖聽到了,這才承認:[梅子熟了]。

由此[直心];

[一切時中視聽尋常,更無委曲 ]。

------      -------

保任的功夫

曹山(本寂公元:840-901,石頭希遷14傳)說:要像路過蠱毒之鄉,水也不得沾得一滴

心的體性[--理性]雖可豁然澈悟,而習氣淨盡卻要逐事去體驗

------      ------

溈ㄍㄨㄟ山(靈佑,公元:771-853,馬祖下再傳)解釋:

[實際理地不受一塵]

[萬行門中不捨一法]

@ 心的體性(理性)雖可豁然澈悟 而習氣淨盡卻要逐事去體驗 @

(民國85.05.15.芝蘭精舍靜修個人閱讀筆記摘要\詳見 p:414禪宗\ 呂澂著\ 中國佛教思想概論 )

惠能印可南嶽的[修證即不無,汙染即不得]。可以體會到南宗的修持是認定心地的不受汙染,而要使它隨處都能[灼然朗照]。換句話說:即是要心地的理性隨處體現,作為修證。那麼,理性何所指?這可看成佛家果位的涅槃境界,提到因位來作目標而言。它的內容應該三德具足:在能照能見的一方面是正智(般若),所照所見的一方面是法身。由於能所交涉所得的結果是[解脫]。

所謂:禪的生活,不外於日常行事中隨時體現這樣的境界

名詞註釋:補特伽羅:舊譯:人或眾生;新譯:數取趣;就是頻頻往來六道,輪迴不止的意思

p:431宋代佛教。禪宗的實踐趨向於簡易,理論據點集中在有限的幾部經論:如華嚴、楞嚴、圓覺、起信等。一些中心概念:如理事、心性等,有時也牽合到儒家的經典[中庸]來做解釋。這些都使儒者在思想上、修養上更多更易地得到佛家思想的影響。終致......宋代勃興的理學。(詳見 : p:431宋代佛教\呂澂著\中國佛教思想概論)

相關閱讀:

#~ 原始佛教與禪   http://forum.pchome.com.tw/content/78/73126

( 在地生活雲嘉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iglfs&aid=8870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