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1/16 17:45:59瀏覽2091|回應6|推薦48 | |
前幾天恐龍爸爸拿了本書說:「你看!」我拿過來一瞧,翻了翻內容還真是驚為天人!於是乎很順手地就暫時成為我的囊中物。原來他買到「雙照樓詩詞藁」,作者是汪精衛。老闆說這刷賣完後不再賣了!
星期六晚上有時間拿出來翻了翻,其中多為寫景、明志,少數為與妻子魚雁之作。試抄幾首於此-- 《壬午中秋夜作》是汪精衛晚年的重要作品: 明月有大度,於物無不容。妍醜雖萬殊,納之清光中。江山均輝媚,塵土亦清空。花木即明瑟,灌莽亦蔥蘢。城郭千萬家,關山千萬重。縞潔揚其灰,緇磷汨其蹤。化瑕以為瑜,無異亦無同。玉宇在人間,悠哉此一逢。孰謂秋已半,春氣何沖融,願言生六翮,浩蕩揚仁風。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這一首則是在北京後海銀錠橋埋設炸彈刺攝政王載灃時被捕,獄中所做,一時為人傳誦。 二十五年結婚紀念日寫來送給妻子陳璧君(文中皆稱冰如)的詩: 依然良月照三更,回首當年百感並。志決但期能共死,情深聊覆信來生。頭顱似舊元非望,思意如新不可名。好語相酬惟努力,人間憂患正縱橫。 至於淪為日本帝國主義傀儡工具的苦悶流露,莫過於《虞美人》一詞: 空梁曾是營巢處,零落年時侶,天南地北幾經過,到眼殘山剩水已無多。夜深案牘明燈火,擱筆淒然我,故人熱血不空流,挽作天河,一為洗神州。 我雖然對於歷史有偏好,但卻最懶於近代史那混亂的狀態,但其實越混亂的狀態,其中應該藏有更多的故事與公案。對於汪精衛一向只知道他文筆非常的好,但因抗戰勝利後,兩岸的文史不遺餘力地在政治、教育各方面加以批判,因此直至今日,汪精衛等於漢奸的印象仍深植人心。 記得一次看到一位學者提到我們的社會經常有種怪現象,提到某個人的名字是婦孺皆知,但問起該人的生平事蹟時,卻又鮮為人知。汪精衛就是這樣一個特殊的人物。汪精衛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大漢奸,可是許多人對汪精衛的“賣國事蹟”卻是一問三不知。這也是我們歷史教育的一大特色,只告訴大家他是壞人,卻又不告訴大家他作過什麼壞事。好在一般學生被訓練得不喜歡刨根究底,所以歷史老師還不至遇到太大的麻煩。 這次看到了雙照樓詩詞藳的內容,倒是令我很好奇,稍查了些資料,才發現汪於1901年參加科舉考試,以廣州府縣第一名考取秀才。而他為臨終的孫中山起草了「總理遺囑」,孫中山一字未改。在查資料過程中發現相對於一般政治人物之與詩詞的客串身份,汪精衛是十分專業的詩人。以錢鐘書之恃才傲物,讀汪氏詩詞集,也有“掃葉吞花足勝情,鉅公難得此才清”的讚語。 就政治之複雜與成王敗寇的道理,在汪精衛投奔日本的事實背後,其動機與目的是否和賣國求榮的漢奸一致,其實仍然有待歷史研究的釐清。視其詩詞中之抱負志向與格局,深覺對於教課書與政府文刊中之記載,實應抱持永遠的問號才對! 看著手邊的資料,且不論其人品為何,要說他是當時叱吒風雲之人物實不為過,不禁感慨歷史上到底有多少風流人物被後代政治性記載塵淹了事? 汪精衛真跡 浣谿沙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