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中央廣播電台】(七九)【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99個社區故事
2009/08/04 21:39:41瀏覽915|回應1|推薦0

~【 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
 
主持人: 江光大 /林淑英

   
台北市林興社區位於中正區,北邊是汀州路,南邊緊鄰環河快速道路,東邊是三軍總醫院舊址,西側是師大路;捷運新店線台電大樓站出口1和出口5走過來都很方便。

社區內營橋國中西側,有座民國81年開放啟用的台北市兒童交通博物館,佔地約4公頃,外觀建築獨具特色,可惜由於經營不彰,台北市政府決定重新規畫成「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用以呈現客家文化給各族群認識。此立意雖界佳,卻因規劃不當,以梯田、茶山等設計取代原有林相,大幅移植園區200多棵樹,還有「3900多平方公尺的大規模跨堤平台」(跨越環河快速道路)的規劃,引起社會大譁。

社區居民於是找到民間保育團體,鳥會的義工進入園區作觀察紀錄,他們對於靠師大路那側有大叢竹子那邊,有如獲至寶的感覺;因為那個環境是「黑冠麻鷺」最喜歡的,而「黑冠麻鷺」是保育類的動物。另外在靠近螢橋國中這邊入口旁邊,他們認為只要稍微有圍籬、把落葉掃在一起,不久之後,或許連小灣嘴畫眉也將來臨。

自然步道協會則是對於同一邊有大條土?處,觀察到大喬木樹底下已經有一些類似森林的層次,而且有許多小樹苗,表示這裡已經開始有森林演化的跡象,這在高度開發的大台北都會區,是多麼珍貴的資源啊!三年多以前,一位在農委會任職技正的陳老師,邀約我們到台大靠辛亥路、舟山路那邊,想要「造出一片森林」(有大喬木、中喬木、藤本植物、灌木叢、地被植物等等),後來因為種種困難而放棄了;如今,卻在客家文化主題公園這邊似乎出現了一絲機會,這對台灣客家聚落多在山區、森林懷抱中的實際情景,是多麼奇特的巧合呀!

國民政府時期在1966年所進行的最後一次的全臺戶口普查籍貫調查結果顯示,以臺北市而言,客家人大致集中在古亭庄,即今日的中正區,(排名二、三則是大安區、松山區)。臺北市政府民政局在九十年度的調查報告也顯示,無論在主觀或客觀認定上臺北市目前客家人口最多的仍是中正區。這是另一個巧合還是特意的安排呢?

民間團體和社區居民組了【客家公園郝好做聯盟】,跟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提出樹群整體保留的陳情,跟交通局和都發局提出變更設計的要求:縮小跨堤平台規模以節省公帑,並保留自然生態。這些要求被政府部門聽見了,台北市樹木保護審查委員會決議要聯盟提供更詳細的資料,以作為「整體樹群保留」的審查判斷之參考。

有越來越多民眾認為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未來的發展,宜善用既有自然資源規劃園區,發揮客家先民敬拜天地、山川、樹木等的精神,呼應當前生物多樣性和永續發展的全球議題,讓台北市早日邁向生態城市;結合台北盆地生物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的優色,為台北市創造更多無形、有形的產值!

我們如果有這麼一個憧憬: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要迥異於大安森林公園,甚至台北植物園,依靠的是甚麼呢?答案是:自然!

因為,大安森林公園是人工的,植物園也是人工的!

在首善之區的台北市有創新的做法,也才能呼應葉金川副市長當年代表馬市長到舊金山所簽訂的環境協定,讓台北市早一些達到生態城市的目標。

 

                                               完稿於2009.06.28

 

        本節目播出時間 :2009/7/8     (收聽)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3195793

 回應文章

臺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 古佳正
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已重新規劃變更設計
2009/09/29 11:40
臺北市政府為加強對原兒童交通博物館內樹木的保存,已重新修正「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的設計內容,並依98年6月6日「第6屆臺北市樹木保護委員會第6次委員會」及98年7月2日「臺北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第252次委員會議」建議事項,修正規劃內容。
本次變更案係朝減量、輕化之景觀平台及園區生態少擾動為原則,變更設計之重點說明如下:
一、跨堤活動平台改為景觀平台,面積、高程皆有減縮,其中面積由3,400平方公尺縮減為1,300平方公尺,結構型式由一般樑柱系統變更為輕量造型的「拱橋結合吊索系統」,可有效減少樑深達1米左右,平台寬度則縮減為最窄11公尺、最寬20公尺(原最窄23公尺、最寬85公尺),調整方案之「樑深」及「平台寬度」均有顯著減少,橋體更顯輕盈。
二、原設於園區內近螢橋國中的自行車道取消,改由師大路人行道銜接跨堤平台,入口廣場設於師大路、汀州路口,對於螢橋國中學生上下學將無安全上之虞慮;另因自行車道不行經園區內,大幅降低對園區內原有生態之擾動,也因此增加園區綠覆率及透水性。
三、銜接堤外河濱公園之南段自行車道取消(往新店方向)。
四、為配合跨堤平台變更設計後主題公園內相關景觀、結構工程,亦同時辦理變更:
(一)取消聯結跨堤的覆土約1萬立方公尺,減少園區內原有高程擾動,避免因大量填土造成樹木移植。
(二)移植樹木由152株減為87株且均為基地內部移植調整位置,確保總量不變並提高存活率。
(三)原自行車道改為木棧架高之人行步道,降低對園區生態的擾動。
(四)取消原規劃之梯田及茶園,改依地形地貌塑造「客家農村意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