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在發電廠,遇見說故事的工程師!》
2017/10/27 10:10:35瀏覽2646|回應0|推薦12

十幾年前連續幾年的冬季,我曾分別帶領台北市文山社大師生和企業界人士前往南台灣,享受暖暖的冬陽和山河海自然地景,還有客鄉美濃的人文風貌;這趟學習之旅一定會去的地方是國定古蹟—1909年開始發電的竹子門水力發電廠;每回前往的時候,工程師請我們席地而坐,接著說明水力發電的原理、這座電廠的歷史和引自荖濃溪的水源、發電後的尾水布局灌溉美濃五千公頃良田的水圳網絡,這是很難忘懷的教學情景。

最近前往宜蘭縣三星鄉的蘭陽發電廠天埤分廠參觀,這裡也是水力發電廠,水源來自蘭陽溪。「蘭陽發電廠」的系統裡涵蓋了天埤電廠和圓山電廠;前者1922年6月26日竣工,後者1941(昭和16) 年12 月竣工,兩者在1977年9月合併為蘭陽發電廠。如今的天埤分廠設置了一座小小的環境教育館,粗大的水管仍斜臥在山坡。他們說:「我們電廠的水匯聚了雪山山脈和中央山脈的水源。」沒有錯,我記得有一回前往宜蘭縣大同鄉樂水部落時,站在部落高地,望著蘭陽溪水緩緩流出,部落鄉親跟我說,我們立足之處是中央山脈,對岸則是雪山山脈,蘭陽溪被這兩個山脈擁在懷中;那麼,它當然是匯聚了兩個山脈流下來的水。

從電廠設置的「環境教育館」內之展版看出,1922年6月竣工的天埤水力發電廠,運用水力發電供應蘭陽地區產業發展之需。歸納其中有幾個重點:

一、 台灣三大林場之一的太平山在宜蘭縣境,大概始於1915(日治大正4)年,當時伐木之後以蘭陽溪水放流到員山,再行陸路運輸。

二、 1916(日治大正5)年,宜蘭線鐵道開始進行測量,翌年開始興建,1924年完工。

三、 1917年,殖民政府提出蘭陽溪治理工事計畫,計畫中將築堤治水、興建水壩,林場原木之水路放流將無法持續,因此構思興建林業鐵路的計畫;總督府統籌糖業、電氣會社、營林局等各單位資源,於1922年2月開始修築這條林業鐵道,1924(日治大正13)年通車,可以直接將木材透過鐵道運輸達基隆港出口。

四、 通車初期僅僅是運輸原木的專用線,在1926(昭和元)年起,開始兼營客運,包括羅東、竹林、大洲、萬富、三星、天送埤、清水湖、牛鬥、濁水、土場等十個車站。隨後因著林源枯竭、林業經營的轉型,1978年8月1日停止伐木之後,小火車也停駛了。

五、 鐵道完成的同時,持續興建發電廠,天埤水力發電廠於是在1922年6月26日竣工,取水口在天山村引蘭陽溪水以暗渠通到天送埤這端發電;唯,原本的〝埤〞因為改為尾水渠道而消失了。尾水水色濁濁的,原來,蘭陽溪有〝宜蘭濁水溪〞之稱,西部的濁水溪上游屬於極易風化的板岩、黏板岩及沙頁岩互層區,因此,河道中充滿懸浮物質,蘭陽溪跟它應該是有異溪同工之妙。

六、 1939(昭和14)年,在天山村更上游三星鄉員山村的蘭陽溪與清水溪交會處,興建圓山水力發電廠,次年 8 月所有工程為颱風所毀,全部工程延至1941(昭和16) 年12 月竣工。尾水供給天埤發電廠,讓天埤電廠的水源穩定,不受颱風驟雨帶來很多漂流物和土石的影響。

七、 天埤水力發電廠尾水匯聚到「安農溪」,使得三星鄉、冬山鄉、五結鄉、羅東鎮等都得到水源滋潤,種植出的三星蔥、上將梨、貓柳等農產品聲名遠播;近年發展的泛舟活動,也吸引很多遊人。

八、 清水地熱發電簡介:根據刊物《源~電廠之美》朱瑞墉先生的大作《蘭陽發電廠》所敘,原來我們台灣從1966年就開始有地熱探勘,當年由經濟部礦業研究所在北台灣大屯山火山群尋找地熱,但因這邊地層裡具強酸,腐蝕性很強,不利於發電試驗。1975年底,行政院國科會召集籌組「地熱發電小組」,將地熱納入中油公司的鑽探業務中。1976年 6 月 13 日中油公司在宜蘭縣北橫公路尾端的清水地區開鑽第一口大型地熱深井(4號井),同年7月鑽鑿成功,並持續在附近鑽鑿另幾口生產井,得知清水地區的地熱井為高溫熱水型態。接著,向台糖公司價購已停用的 1, 500 瓩舊機組,同年1 0月經專家及技術人員細心研究裝配,於民國 66(1977) 年 10 月 28 日試車運轉發電,結果尚屬滿意,建立我國初次地熱發電開發基礎,並列為世界第十一個地熱發電開發國家。中油公司李達海總經理曾陪同蔣院長經國先生巡視清水地熱試驗發電廠呢。

九、 圓山機組於2002年起,改為無人駐守的發電廠,由蘭陽發電廠(天埤)遙控運轉發電,電廠人員全部駐守於天埤電廠。

在實施《環境教育法》之後,很多政府機關成立環境教育場所,拓展國人對環境的覺知能力。前述在偏遠山區的美濃,竹子門電廠的水源荖濃溪,是被中央山脈和玉山山脈擁在懷中的,它的發電規模雖然比較小,但是對於高雄港、市現代化發展則是貢獻良多的;很可惜目前處於閒置狀態。

宜蘭三星小小的環境教育館中,電廠的工程師為我們導覽解說電廠的設置運轉與各產業、各地區居民生活發展的親密關係;發電廠發了電之後,要把電力輸送出去的各項設施,從我們最熟悉的一根一根電線桿,往回溯到變電所、高壓電塔形成的網絡,乃至最上端的能源政策綱領之訂定,都是非常繁瑣,需要高度專業知識經營管理、高度專業技能與膽識、高度公民素養參與的任務。

在兩個小小的水力發電廠中,看見隨著時代的變遷,工程師們擔負起環境教育的任務,他們誠懇的態度和言辭,步伐堅定的身影,更讓我們體會展版刊出:「一盞燈一度電用心踏實,今日風那夜雨義不容辭」的莊嚴承諾與深情。

*參考書籍暨延伸閱讀:

~《台灣的鐵道》 作者:戴振宇 審訂:許乃懿 遠足文化出版

~《台灣的老火車站》 作者:戴振宇 繪者:金炫辰 遠足文化出版

~https://gordoncheng.wordpress.com/2015/04/02/%E5%8D%8A%E5%80%8B%E4%B8%96%E7%B4%80%E5%86%8D%E8%A8%AA%E7%99%BE%E5%B9%B4%E7%AB%B9%E4%BB%94%E9%96%80%E7%99%BC%E9%9B%BB%E5%BB%A0%E6%9C%89%E6%84%9F/ 《半個世紀再訪百年竹仔門發電廠有感/》

~http://www.tri.org.tw/per/59/59-4.pdf《蘭陽發電廠》 作者:朱瑞墉

~http://blog.udn.com/selin7777/4648406《99河川日.走讀安農溪》~【河川願景12談】

完成於2017/10/21 播出日2017/10/25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108880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