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99河川日 走讀安農溪》~【河川願景‧12談】故事系列
2010/11/29 20:22:55瀏覽1549|回應0|推薦0

《99河川日  走讀安農溪》~【河川願景‧12談】故事系列

  

    安農溪是蘭陽溪的支流,因為上游有水力發電場,所以當地人也稱它為電火球溪。當我們前往拜訪第一河川局吳金水局長,討論河川願景座談會的構想時,他和他的幕僚群建議:辦理戶外行程,帶河川社群先去走讀安農溪,再回室內進行座談。因為,他們在溪畔的社區遇見許多關心河流的鄉親,而且這條溪流保有相對較多的自然河岸,值得大家去走訪、學習。

    見學的順序是由下游往上溯,首站來到三星鄕的分洪堰風景區,在涼亭內聆聽呂學麟老師解說這裡的自然與人文故事。到了分洪堰所在地,由當年負責工程的吳秉夷先生說明緣由與歷程,分洪堰解決了爭水的糾紛,一部分供給三星鄕,一部分供應羅東鎮,讓農作物有穩定供應的水源。

    健隱橋的設計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牛鼻子上的鈴鐺,穀倉滿盈的期待,都可以看見規劃管理者的用心。橋畔設有一座水利工程人員殉職紀念碑,我們看見一河局工程人員對於前輩們遭遇不幸的不捨與神傷,令人動容。

    我們還去看一條古水圳─萬長春圳,它是羅東(清水溝堡)、五結(茅仔寮堡)最重要的灌溉水源,本來分為邱吳成圳和長慶源圳,圳水主要都來自湧泉;在清嘉慶18年(1813)時加以合併,因為是在春天時施作合併工程的,所以改名為「萬長春圳」,當時的灌溉面積達2000多甲,是當時宜蘭最大的水圳。日治時期,有鑑於五結庄茅仔寮附近旱田荒蕪,所以從二結闢了一條支線,原來的進水閘門位於竹林里五結堤防的右岸,後來有數度整修。1952年,設立萬長春圳渠首工程,根據渠首工背面「1952中美合作」的字樣,以及紀念碑文,看出有農復會引進美援的協助。當年工程完工時,張錫綬局長曾題「五十載偉績  億萬年長春」賀詞,十分貼切。聽導覽老師的說明,安農溪分洪堰的水流到這裡時,經由萬長春圳穿過羅東溪底到對岸,再引入圳道灌溉農田,造福民眾。

    除了灌溉之外,安農溪畔的「安農溪總體發展協會」也提出短中長期的發展構想,有居民已經開始推動泛舟活動;我們發現溪流水深及腰,流速不很急,泛舟相對安全很多,對於不想遠道前往秀姑巒溪泛舟的人來說,這裡是不錯的選擇。當然也有人可能覺得不夠刺激。

    來參加【99河川日  走讀安農溪】的人數比預計的多出一倍,許多對於這條原本不熟悉的河流的人,了解了它的開墾故事和迷人風采;當視線從河口延伸到太平洋的時候,更發現龜山島就在前方,望見這座家園標記,每位蘭陽子弟的思緒大概都開始馳乘,遨遊在寬廣的山水之間了吧!

    我想到的是,嘉義市道將圳文化學會的成員,為了感念知縣周鍾瑄興築水利的偉大貢獻,遠赴中國貴州的周家村,找到周知縣的後代子孫,再參考他們的面容來雕刻周鍾瑄的相貌,以為後人瞻仰。其中所蘊藏的先人造福人間、後人感恩圖報的行為典範,更是河川願景交流座談的精髓,值得發揚光大之!  
                           

 完成於  2010.10.29
播出日  2010.11.10
*參考資料:《台灣的古圳道》  作者:王萬邦   遠足文化出版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4648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