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相互依賴-心理醫生恭介(九)
2006/10/14 00:33:01瀏覽1715|回應0|推薦9

 這是一個父親和女兒相互依賴的故事。

 大塚寧寧飾演女兒杉山晴香,和長年倚賴她的父親同住,當父親有了感情依託,想要搬離家裡,晴香的雙腳突然不能走。之後父親被診斷得了胃癌,晴香的腳突然又恢復健康。恭介問她:「你覺得你為何能走了?」晴香回答:「因為我必須支持我父親。」

 父親住院,晴香自責,以為自己經常叫父親去死,導致父親生病,恭介告訴她:「你這麼說不是真心話,你會責怪自己,是因為你感到悲傷,但是人不能一直沉溺在沮喪之中。你父親接下來必須接受化療,精神上的不安一定會持續,接下來他必須接受事實,正面迎擊病痛,能夠支持父親的只有你。」

 無法接受得了絕症,父親對著晴香發怒,晴香又開始自責:「果然是我害的。」恭介再度提醒:「心理狀況會隨著癌症的病痛惡化,造成精神狀況不穩,你父親不是生你的氣,而是把生病的怨氣遷怒在你身上。」

 為了協助病人治療,醫院設立心理醫師協助心理重建,輔導之後,父親接受只剩三個月生命的事實,立刻催著晴香出院回家,並著手準備後事。晴香不能忍受父親認命的態度,她向恭介抱怨:「如果一切都沒變就好了。」恭介說:「你不想失去父親的心情我能了解,你父親也是一樣,他也害怕死亡,也不想死亡。但接受之後,就會開始考慮後事,回顧一無是處的人生,想要多方嚐試。」晴香說:「他會死啊。」恭介回答:「我們也是一樣,生命不是永恆的,總有一天會死,或許明天,或許五十年後。」晴香說:「不知道比較幸福。」恭介說:「我不這麼認為,我的父母在亳無心理準備下死去,對他們而言是幸福?還是不幸?由他人斷定或許亳無意義,不過至少我希望能知道自己死亡的時間,能夠整理自己的人生,不留下任何遺憾。晴香的父親也是這麼想吧。」

 我們總是自欺,以為「不知道」,死亡就不會來臨。其實無論知或不知,死亡都是必然,那麼「預知死亡」或許是彌補遺憾的另一種幸福,而絕症自有其存在的道理與意義。

 恭介要晴香做好心理準備,學習精神上的獨立,晴香很驚訝,她認為自己很獨立。恭介說:「我覺得你很強烈的依賴父親。當父親打算搬出家裡時,你的腳不能動,父親生病需要你時,你的腳又好了。現在你待在父親的身邊支持他,才顯得出自己的意義。」

 果然父親的女人森山來看他,晴香的腳又不能走了,恭介勸她:「不是為了父親,是為自己找到想做的事。」父親為了幫助晴香獨立,打算去住安寧病房,晴香終於走出去,為父親找到理想的終點站,也為自己找到看護的新生涯。

 我喜歡當父親找不到晴香,以為她失蹤時,恭介說:「相信是讓她獨立的第一步。」最後父親在安寧病房對女兒說:「我打算在這裡過完我的人生,你也要去過你自己的人生。」

 從相互依賴的枷鎖中走出來,他們各自擁有自己的天空,雖然有點憂傷。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eneyang&aid=49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