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0/09 19:02:45瀏覽1466|回應0|推薦5 | |
為了矯正森山未來的暴力衝動,恭介竟然將包括暴食症、躁鬱症、不眠症等精神疾病患者帶到荒郊野外,共演了一場心理劇狂想曲。 行為總是受到環境的制約,改變慣性反應最快速的方式就是脫離原來的環境。阿大的暴力衝動源自於母親的過度溺愛與過度期望,溺愛造成阿大的依賴,無法達成期望使阿大價值低落,這些壓力全部轉成破壞性的暴力。而忙於工作的父親,幾乎像透明人一樣無存在感。為了隔開「家庭」這個壓力源頭,恭介刻意製造假車禍,讓阿大遠離熟悉的環境。 在陌生的叢林中,阿大必須帶著一位慣性自殺的女孩脫困,才算完成恭介所賦予的任務。恭介認為這場治療的對像不只是阿大,也包括父母,因為阿大的自虐包括傷害自己及家庭暴力,這是壓力所造成的情緒管理失調。因此他讓父母透過監視銀幕,觀察阿大的治療。 恭介說:「媽媽將自己的理想加在阿大身上,服從與自我在阿大的內心產生衝突。他的理想和你不同,請你尊重他的想法。」 阿大告訴恭介:「我想進汽車修護科,媽媽卻說那是小孩子的想法。」 媽媽辯駁:「我認為他是個聰明的孩子,應該有更大的成就。」 至於父親呢?阿大說:「他只是個透明人,嘴上說他支持我,卻沒有對媽媽說我想進汽車修護。」 在恭介的計劃中,阿大必須離開對母親的依賴與控制,靠自我意識與自我力量,證明自我價值。在孤立無援的環境中,阿大強迫自己從依賴中獨立,而且為了保護更柔弱的女同伴,他必須成為被依賴者。在冒險的過程中,女孩意外滑落山谷,父親前去救援,阿大和父親同心克服困難的過程中體會了互賴的意義。這是阿大從依賴走向獨立,再從獨立走到互賴的一趟成長之旅。 咖啡店老闆的意外插曲更讓人動容:「我是個同性戀者,為了變成父母期待的樣子,非常的痛苦,後來我向母親坦誠,她說:『我不能理解,但你是我的孩子。』」 或許無條件的接納並不容易,但阿大的父母願意嚐試。恭介提醒母親:「父母對小孩的未來有期望是理所當然,但是阿大是阿大,當他獨立時,在一旁守候就好,不過不要放任他不管,請溫柔的守護著他。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要溫柔的包容他。」 他也提醒父親:「阿大需要堅強溫柔的爸爸,不管工作忙不忙碌,不管在家裡有沒有存在感,要讓阿大重新感受父親的存在。」 經過這一場逆境的歷練,阿大和父母有了新的互動,即使意見不同,他也懂得極力的用語言爭論,不再藉由暴力。 家會傷人,因此需要愛,但不要溺愛。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