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落下任何一人-交響情人夢(三)
2007/07/29 11:35:03瀏覽2683|回應0|推薦11

 找竹中直人飾演法蘭茲不知道是不是日本式的幽默,除了揮之不去的「假洋人」觀感,對這個角色我完全無法評價。

 他卻成為困在日本的千秋音樂生涯上的重要轉捩點,這位完全“色”的老頭,實在無法和響譽國際的名指揮家劃上等號,可是千秋卻從他身上看見大師風範,理解「指導」和「指責」之間的差異。「指責」是我好,你不好的傲慢與自我,「指導」卻是我好,你也好的理解與自信。

 貝多芬第七交響曲,又被稱為「舞蹈的音樂」,千秋聽見貝多芬「彷彿要劃破命運」的聲音,那個用音樂所詮釋的大自然更具主體性,和音樂對話的情感更人性,這一場自然和人性的彼此參與,讓天然卻缺乏主體性的S團與完美卻情感不足的千秋經歷了初體驗。

 吊車尾的S樂團,不曾有機會了解自己的特殊才華,他們缺乏自信,千秋的指責讓他們看見自己更差勁。法蘭茲的指導卻不然,他的輕鬆讓他們安心,他的體貼讓他們看見自己的不足,以及修正的空間,更重要的是,他讓他們保持真實的自我。

 千秋難以理解,貝多芬的神聖怎麼會被S團搞的哀怨不堪,他精準點出問題:「單簧管走音、小號聲音太小、中提琴聲音太大、、、」,回應千秋的憤怒,S團不懂技巧修正,害怕讓他們更加手足無措,演奏不再是歡樂而是災難,這讓千秋更無力:「他們無視我的指揮,沒有學習的能力。」法蘭茲的方式卻不同,他要單簧管更換簧片,雙胞胎展現笑容,小號更自信一點,然後:「照著千秋的指示再彈一遍。」

 S團的演奏在他的指揮中活了起來,千秋明白法蘭茲所說:「你沒有注意到重要的事」這句話的涵意。天縱英才,所以他無法體會平凡者的無奈,他不自恃天才,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三歲學小提琴,每天練習超過十數小時,他的成就並不僥倖。然而阿峰的挫折來自,對小提琴的狂熱,不只是努力,那是生命的所有,可是千秋除了專長鋼琴、指揮,連小提琴都輕而易舉超越他!

 啣著金湯匙出生,所以他無法體會貧困者的無助,對他而言生存不是阻礙夢想的理由,那是藉口,他認為小櫻以打工耽誤大提琴練習為由,只是自欺,不值得同情。

 從音樂之都出發的視野,世界級音樂家是他唯一的目標,所以音樂不是玩樂。他不能容忍野田廢的隨性,卻不能理解她的目標只是小小的幼稚園老師,她只想快快樂樂的教孩子們「屁屁體操」。

 「那個人一定是尊敬音樂,尊敬他人,因此音樂與他人才會回報他,他才是真正的大師。」法蘭茲讓他明白傑出不是「完美」所造就,而是尊重。

 因此,他對著把名琴看的比女兒還重要的小櫻父親說:「比起幾億元的小提琴,女兒這份想學習音樂的心情更有價值不是嗎?」

 從自以為是的驕傲高塔中走出來,千秋終於洞澈法蘭茲要他:「抓住重要的事,不落下任何一人」的真正意義。

 原來,他和S團的相遇,就是為了詮釋貝多芬第七交響曲的那場「劃破命運」的自然與人性對話。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eneyang&aid=112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