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28 22:56:47瀏覽821|回應0|推薦5 | |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無知不會讓我們陷入麻煩,錯誤的自以為是才會。(What get us into trouble is not what we don't know. It's what we know for sure that just ain't so.) 用這句話形容早期許多人對氣候危機的錯誤態度無疑是貼切的,幸好我們已超越那個階段,地球和人類這回真得搞砸了已逐漸形成共識。接下來我們不禁得問,誰會是這場人類文明最大危機的敵人,什麼因素可能讓我們守不住 + 2度C的臨界點? 超過一半的地球暖化現象是由倒入大氣中過多二氧化碳造成的,目前全球最主要的討論和角力也集中在這裡。《 改變世界的6度C》影片並未著墨太多,但從去年底哥本哈根氣候高峰會各國之間的爾虞我詐,我們不難想出端倪。首先是好消息,均溫必須控制在 + 2度C以下已逐漸成為主流看法 (相信這些記錄片扮演了重要的教育角色),透過各種由政府推動的減碳作為 — 限制石化燃料使用量、控制工廠的廢氣排放、發展新的再生能源、限制汽車成長和提高汽油使用效率等等 — 來逆轉大氣中碳含量爆增的趨勢,一般共識趨於在2050 年之前減到目前一半的水準。 接下來是壞消息。經濟發展需要能源,使用能源就可能有碳污染,限制二氧化碳釋放量意味著限制傳統型經濟的成長,這對以中國和印度為首的開發中國家根本像是賞它們兩個耳光。這些新興市場多以石化燃料中的「煤」做為主要能源,將會是今後最大的碳污染者。 很快地,「氣候正義」 (Climate Justice) 觀念被吵得沸沸揚揚。地球暖化自人類進入農業社會就有了,卻是從十八世紀工業革命開始惡化的,原兇正是美歐日等已開發國家,如今卻要後起的開發中國家幫忙埋單擦屁股,犧牲它們的成長機會來避免危機惡化,怎麼說都是不公平的。於是大的新興國家以發展為名,認定它們有權利繼續污染地球,直到污染量接近歐美水準為止。 “Six Degrees” 作者 Mark Lynas 在《 改變世界的6度C》中似乎無奈地接受這個事實,預言當中國每天繼續增加 14,000 輛新車時,歐美國家必須加倍減少其碳釋放量,才有機會讓二氧化碳含量止升回跌,不碰觸 + 2度C的紅線。但哥本哈根高峰會之後他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對新興國家的自私態度表達了強烈不滿: "... They’re still arguing for ‘climate justice’, whatever that means, which is interpreted by the big developing countries like "I think the bottom line for 歐洲白人的自私心態,亦或環保鬥士的沈痛指責? 一片罵聲中,中國不支持哥本哈根決議是可以預期的。我估計最終的解決方案還是錢,己開發國家以支付大筆「補助款」給開發中國家的方式,為自己過去兩百餘年造的孽贖罪,以換取新興國家在減碳工程上的合作。這將是個吵鬧不休的痛苦過程,但最終所有國家都必須認清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拿這個現實來和自身利益相比較,等從贖罪者身上討到足夠好處,中國和印度就該把「氣候正義」的大帽子給收起來了。 政府必須積極作為之外,我們個人該做什麼改變,才夠資格當「低碳」時代的新公民呢?想到這裡我重看了 “An Inconvenient Truth” ,被其中一句話所啟發:Learn as much as you can about climate crisis. Then put your knowledge into action. 在 Melissa Etheridge 的歌聲中,影片明確地提出許多建議,和住在較高緯度的美國人比起來,我們在台灣要做可做的事其實沒有想像中複雜: l 購買節能的電器用品和省電燈泡 l 增加房屋的散熱性,減少使用冷氣 l 回收資源 l 盡量走路或騎自行車 l 盡量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l 換開油電兩用車 l 投票給主張綠色節能政見的候選人 l 要求民選代表和政府提出綠色節能政策 l 種很多樹 ( 《 改變世界的6度C》還建議將「待機」狀態下仍在吃電力的電器關掉 ) 除了換車這件事還要等一下,哪件事是我們現在做不來的?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