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5/07 12:25:28瀏覽253|回應0|推薦1 | |
接著2052年, Pavlov實驗室順利完成獨立大腦的輸入輸出迴路. 這個將大腦輸出的神經衝動波所產生的環境影響, 藉由感覺神經元送回大腦感覺區, 啟動認知迴路, 讓獨立大腦與環境, 形成雙向互動的迴路, 使大腦確實能夠認知其輸出所代表的意義. 也就是建立環境意義與內在認知意義的對應關係. 這種透過觸覺回授來認知, 就像失明之人, 透過觸摸來了解環境一樣(註一). 如果沒有迴路校正, 只有單向的輸入, 那麼輸入在腦神經聯合區內, 也會徬徨, 走失, 變形, 扭曲, 發散, 失去原來的意義, 無法建構內在的抽象系統. 專業的說, 無法建構神經氣候. 相同的, 只有單向的輸出, 沒有迴路校正, 大腦也完全不知輸出了些什麼. 那麼輸出也會走失, 扭曲, 發散, 遺失原來的企圖. 白話的說, 沒有迴路, 就無法學習. Pavlov實驗室的使命:在於構建獨立大腦的輸入輸出迴路, 使獨立大腦具備學習與溝通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多元迴路與整合迴路的構建與精緻化. 發展到此, 接下來要努力的, 應該就是建立良好的輸出器官與感覺器官. 目標好像非常明顯了, 仿真眼睛和耳朵嘛, 真正靈敏的光電眼睛和機電耳朵. 是的, 人類又要與神爭功了. 難道說真的是要發明人造肌肉與人造眼睛, 人造耳朵, 重新開啟獨立大腦的運動與視聽能力? 讓獨立大腦再活過來, 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嗎? 當然不! 這麼大費周章, 竭盡心智, 養護獨立大腦, 就只為了與演化之神, 那全能而無知的實驗之神, 較量鬼斧神工, 誰為之最嗎? 當然不. 與演化之神較量, 不如與祂合作. 註一. 或者你把眼睛閉上, 舉起右手, 你能感覺得到舉手的動作, 並且是舉起右手. 你既不是看到, 也不是聽到, 也不是碰觸到什麼. 但你就是能夠覺知舉起手臂到一個高度. 這是一種感知迴路, 環境意義與內在認知意義的感知對應. |
|
( 創作|連載小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