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5/20 16:29:21瀏覽197|回應0|推薦1 | |
這年李則陽24歲, 已取得博士學位3年. 長大後的他, 並沒有投入生物科技或海洋研究的領域, 反而進入宇宙物理的深層探索. 著迷程度, 超過當年的海洋. 推究其原因, 可能是宇宙物理知識更細膩, 涵蓋更廣闊, 包羅萬象, 屬於更高級別的知識積木. 其中的樂趣更大, 玩耍的空間更寬. 也可能是活潑叛逆的性格, 希望脫離甚至是超越他父親的知識範疇吧. 這段時期的李則陽, 整個人浸淫在探索的狂熱中, 回家的次數少了. 不過, 偶而仍會和父親談論意識流的問題. 強有力的資訊結構基礎, 對他的宇宙探索, 給予很正面的幫助. 他衷心感謝父親給他的童年. 一年前, 他順利進入宇宙探索的聯合計畫, 主題即是: 宇宙自組織系統的意識結構與意識流的探索. 這種遠離平衡區的非線性自組織系統研究, 在2030年代以後, 便成為學術主流. 它所涵蓋的範疇, 遠遠超過平衡區線性近似的化約系統. 關於這時期物理學探索的領域, 比19, 20世紀更廣, 包括物質結構, 時空結構, 資訊結構與意識結構, 多元複雜, 綜合交錯. 至於心靈結構, 還屬於啟蒙階段. 那天也算是巧合吧. 宇宙探索聯合計畫的朋友, 邀請他父親來參觀. 晚餐後, 父子在聯合大樓的森林步道散步, 有了以下的對話. 父親: 聽說你在研究宇宙意識結構. 李則陽: 是的, 不過更正確的說, 是意念結構, 還不能稱意識結構. 外界很少人搞清楚意念結構和意識結構的差別. 父親: 能談談目前的進展嗎? 李則陽: 好的. 我的意念結構, 是從父親的資訊結構啟發來的. 記得早年在海邊,與寄居蟹進行意念交流時, 我發現在進行意念交流時, 表達者會產生某些律動, 神經律動, 包括生理的與心理的. 而接收者會與表達者的律動, 漸漸形成一種同步現象. 之後, 這兩個或多個不同個體的神經系統, 會跨越空間障礙, 倌結(coupling)成單一的系統. 一種還不知道是什麼的符碼, 便成為這個單一系統內部的訊號載體, 進而產生意識交流. 父親: 等等, 你說的這個倌結成單一的系統, 在最近的神經氣候學中, 有個重要的理解: 一個身體組織, 原本就存在好幾個振盪部位. 在聯結作用下, 它們會產生協調的振盪. 這是一種自然的節奏行為. 這個協調, 可以是齊一的同步振盪, 也可以是非齊一的和諧振盪. 對兩個以上的個體, 他們原是獨立的振盪部位. 在聯結作用下, 也同樣會產生協調振盪. 這個協調振盪, 與同一個身體內好幾個振盪部位的協調振盪, 呈現相同的動態模式. 李則陽: 您要告訴我的是, 個體意念的倌結, 與多體意念的倌結, 具有相同的神經動態氣候嗎? 父親: 就是這樣. 李則陽: 喔, 好樣. 早先我直覺就認為這種同步律動, 異體倌結, 白話的說, 心與心的交會, 是與生俱來的能力, 是生物體生理結構的原始運作. 倌結之後, 透過一種抽象的符碼, 進行這個倌結系統內部的訊息交換, 就產生意識交流. 後來, 當我進入物理學領域, 了解抽象的數學系統, 我發現在巨觀現象上, 當神經系統經由律動, 產生同步而倌結時, 就會創造出一個抽象的社會空間, 兩個或多個個體共同的社會空間. 因此, 意念結構, 便由個體延展到這個社會. 延伸這個觀念到宇宙的一般現象中: 當一個典型的系統愈來愈複雜, 其複雜度超過臨界點時, 會發生突現, 創造出另一層級的存在. 延伸您研究團隊的生命層級和意識層級成果, 再向上發展更高階的星系意識, 和整體的宇宙意識, 便由此產生. 父親: 不過你一直反對透過符碼, 能達成心靈合一的狀態. 不是嗎? 李則陽: 是的. 經由意念狀態的疊合與同步, 完成思想的共鳴, 期望達成心靈合一的狀態, 太理想主義了. 在概念上好像真的, 但在現象界, 是不可能發生. 當生命透過符碼, 來傳遞意念, 會造成扭曲失真. 一旦失真, 心靈就無法合一. 這個扭曲失真, 簡單說原因有三點: 其一, 現實的符碼系統不夠完備. 與原始的意念, 都有些差距. 再由這些符碼, 傳遞給接收者, 這之間便產生理解差異. 其二, 理解的那個智慧體本身, 神經符碼會飄移, 不論是記憶或思考, 都不會有兩次完全相同的情形. 經過時間的流動, 過去的理解, 與現在的理解, 由於遺忘或更精緻的加深, 對於同一個概念的理解, 會發生飄移. 其三, 不論是資訊或意念本身, 都遵循海森堡測不準原理, 以及非線性數學規範. 意念本身, 就不是一個精確的存在. 他本身, 就具有不確定性. 由於這三點, 要透過符碼, 達成心靈合一, 是不可能的. 父親: 但是心靈合一的現象, 確實存在. 李則陽: 沒有錯, 心靈合一的現象, 確實存在, 但不是透過符碼系統達成. 現實的符碼系統, 不夠完備. 再說, 當意念狀態進入疊合與同步, 達成心靈合一, 這種狀態, 也只是短暫的. 這點由測不準原理與非線性數學規範, 在時間維度上不可能永久. 父親: 是的, 能有短暫的心靈合一現象, 足夠了. 那短暫的剎那, 就是永恆. 就在這剎那即永恆的當下, 父子結束了對話. 關於資訊結構, 是有些話要說的. 21世紀中葉的資訊表達, 又是另一番風貌. 記得在20世紀後半葉, 史學家稱為數位資訊的時代, 是一個1或0的時代. 那時代的資訊結構, 比較簡單, 不是1就是0, 是1就不會是0; 黑白分明, 不是黑就是白, 是黑就不會是白; 正負分明, 不是正就是負, 是正就不會是負; True or False分明, 不是True就是False, 是True就不會是False. 如果一個分不清True or False的狀態, 是需要偵錯或拋棄的. 數位資訊理論, 這麼告訴我們: 一個bit能表達1或
|
|
( 創作|連載小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