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4/16 14:31:00瀏覽252|回應0|推薦3 | |
2046年初秋, 一個晴朗的日子, 陽光普照. 海邊一個十歲的小男孩, 看著寄居蟹們嬉鬧. 他趴俯著身體, 下巴頂在沙礫上, 兩隻手還不停的比劃. 沒有同伴, 就他自個一個, 也玩得很開心. 喔, 不對, 旁邊有一隻小狗, 與他同樣的姿勢, 尾巴不停的搖晃. 他不只是觀看, 他是參與, 參與寄居蟹的活動, 參與他們的嬉鬧, 參與他們的慶祝. 男孩, 小狗, 寄居蟹一塊兒慶祝, 慶祝天和日麗, 慶祝海水正藍, 慶祝廣漠無垠的宇宙中, 那看不到的群星間, 一顆美麗行星上, 在海沙交接處, 男孩, 小狗, 寄居蟹的心靈交會, 生命就在這當兒開花了. 小男孩名叫李則陽, 他的父親李泰元, 是一位海洋生物學家. 他算是海洋生物的博學家, 在國際生物研究的大社群裡, 帶領一個中等大小的研究團隊. 在海洋這個區塊, 從簡單的單細胞生物, 簡單的多細胞生物, 到複雜的多細胞生物, 都是他們的研究領域. 其實應該說是包含細菌, 古菌, 真核生物三大域的聯合研究. 他們主要研究海床地區, 從海沙交接處的潮間帶, 李泰元的團隊, 以生物資訊結構與生物意識流享譽21世紀國際學術社群. 他的研究團隊分別對基因, 物種, 生態系三個層次進行關聯研究. 以生物資訊流與生物意識流為軸心, 企圖貫串基因, 物種, 生態三層級, 獲得一個統一的資訊流結構. 以及貫串細胞, 個體與社群, 建立一個統一的意識流系統. 在時間尺度上, 更以物種興衰為單位, 生態系變動為範疇, 探討大尺度下的資訊流運作. 他們支持蓋雅生物圈學說, 更擴大解釋: 除了聲稱在空間上涵蓋整個地球生物圈的生態系為一個單一的超級生物外, 更在時間軸上, 從第一個細胞生命開始, 縱橫整個生物生命史, 強調這只是單一生物蓋雅的誕生與成長. 比照多細胞生物的生命模式, 最原始的那細胞, 就像受精卵一樣, 分裂成長. 海藻, 珊瑚, 瓢蟲, 雙子葉喬木, 黃鶯, 獵豹, 所有古往今來生物之間的差別, 只是血管和肌肉, 耳朵和腳趾的不同. 死去的是已代謝的細胞, 存活的是目前的身體. 他們(李泰元的團隊)透過資訊結構與意識流系統, 推衍自組織系統的演化, 企圖建立多層級的生命理論. 推廣謝雷登(Schleiden)於19世紀推測的細胞雙重生命為五重生命說: 胞器→細胞→個體→群落→行星生物圈, 這是地球生命的五層級. 每一層級的生命型態, 是當原本的自組織系統發展到分岔位置時, 突現出來的性質. 他們甚至宣稱, 在遙遠的將來, 會發展出星團和星系的整體生物圈生命型態. 畢竟宇宙探索的生命移民, 必定是從古菌細菌先出發, 接著簡單植物為前鋒, 再跟著昆蟲之後, 哺乳動物才有機會登場. 這將是地球生物圈移民的整體策略. 細菌,植物,昆蟲與我們, 必將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移民共榮體. 當父親每週兩次主持研討會時, 李則陽經常溜進大會議廳, 靜靜的坐在最後面, 似懂非懂的聽著大人們說話. 那些深奧難懂的話語, 圖片和影像, 對李則陽來說, 就像多變有趣的樂高積木一樣. 只要將元件拆開再重組, 就能構成更複雜卻相當堅實的新型式. 它們是那麼好玩的玩具, 他怎麼會錯過呢. 李則陽經常聽他們談論, 單細胞的類腦功能, 也類似人的腦神經系統, 具備資訊搜集和傳遞的能力, 只是解析度相當模糊粗糙, 功能相當原始. 它的資訊流結構粗糙, 功能簡單. 當演化至多細胞生物時, 比方說螃蟹和章魚, 開始有初級的神經系統, 使得功能解析度愈來愈佳, 也就是說在完備和具足上往前走了幾步. 再到哺乳動物, 再到人類, 資訊流系統更進一步完備, 具足. 資訊解析的細膩度, 增加好幾個數量級. 意識也與資訊功能一樣. 海蝸牛和螃蟹, 意識解析度相當模糊粗糙, 或說是不具足, 不完備. 發展到狗貓的意識, 解析度變佳; 猴子猩猩的意識解析度更進一層; 目前人類是意識解析度最清晰的地球生物, 但仍然不是具足, 不是完備. 還有更進一步的發展空間. 就是這些知識玩具, 李則陽總是像樂高一樣揉捏把玩, 把一個抽象的無形, 幾乎玩成具體的有形東西了. 這一天, 他就是對寄居蟹進行意識交流. 透過語言, 透過眼神, 透過姿勢, 透過不知所以的將意念傳給對方. 說也奇怪, 寄居蟹似乎聽懂了, 在那兒手舞足蹈, 小狗在一旁搖頭擺尾, 李則陽更加興奮的比手畫腳. 為此, 他們在慶祝, 慶祝這個交會, 慶祝這個開花. 小孩似乎總是能與大自然的各種生物溝通, 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 很簡單, 很愉快. 沒有隔閡, 沒有障礙. 就算是不把玩高等知識玩具的普通小女生, 她們也很容易跟布娃娃談心, 進行意識交流. 這實在是小孩天生具足的心靈語言. 李泰元的研究, 雖然以海洋生物為主. 但因為他們以生物資訊流與生物意識流為軸心, 與高等生物的神經系統密切相關, 尤其是人類的腦神經. 因此, 李泰元不只關心神經科學的發展, 引用相關成果, 也與幾個腦神經研究中心密切交流, 積極活躍於大腦神經研究社群. 他的資訊流/意識流結構, 對神經系統的研究, 也有很大的幫助. 這個建立於互惠的交流, 使得幾個次團體之間, 往來更加密切. |
|
( 創作|連載小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