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1/21 22:15:10瀏覽1949|回應0|推薦2 | |
9.[貝爾不等式] EPR論戰持續30年, 雖然各種實驗結果都說明量子力學的正確性無誤, 但都沒有直接的實驗證據, 證明非局域性成立, 推翻EPR悖論. 古典物理思維不放棄他們堅持的宇宙本質, 所謂「物理實在」確實存有. 而量子精英們不斷努力, 解決EPR謬論. 直到1964年, John Bell用數學機率推演得出貝爾不等式, 卻與量子力學計算的結果不合. 因此, 大家公認此一結果: [違反貝爾不等式(violation of Bell inequality)] , 終結了局域性隱變數理論(欲以隱變數來解釋兩粒子關聯)解釋量子現象的可行性, 確立了量子力學的全面勝利, (大衛玻姆仍努力建立非局域性隱變數理論, 開啟之後的全像原理與隱纏序理論.) 並開啟量子糾纏這一個新領域. 以下我們用兩個實例來說明貝爾不等式. [實例1] 自旋態 我們觀察AB兩粒子系統(產生相反關聯AB兩粒子後, 相互遠離)中的自旋態. 如同前面的電子正子系統, 不要只考慮一個方向的自旋分量, 而是選取3個方向abc的自旋分量, abc三者不必互相垂直. 自旋向上, 使用+表示; 自旋向下, 用-表示. 我們使用(++-)來表示(abc)的自旋態上上下. 如果AB粒子系統的自旋態, 在產生時就已經確定, 只是沒有表現出來. 那麼我們可以假設(abc)的自旋態, 是一種隱變數, 而量子疊加態只是方便解釋的說詞. 那麼我們就可以假設這些隱變數遵守數學機率系統, 也就是說:1).P≧0,以及2). ifαβ=0, then P(α+β)= P(α)+ P(β). 那麼B粒子在(abc)三個方向的自旋態, 就有八種可能組合. 我們以p(++-)來表示(abc)為(++-)的機率, 以pab(+-)來表示(ab)為(+-)的機率. 如果遠離後AB粒子的自旋態不產生關聯, 也就是說AB的自旋態遵守局域性守恆, 那麼我們可以測量B粒子一個方向的自旋態, 比方說a ,再測量A粒子另一個方向, 比方說b. 如此便可以同時確定B粒子的a與b方向(與A相反). 以多次測量的統計方法, 我們可以得到pab(+-), 同樣以統計方法, 我們可以得到pbc(+-)以及 pac(+-). 依據數學機率系統, 我們可以得到: pab(+-)=p(+-+)+p(+--) [式1] pbc(+-)=p(++-)+p(-+-) [式2] pac(+-)=p(++-)+p(+--) [式3] 簡單計算, 得 pab(+-)+pbc(+-)=pac(+-)+p(+-+)+p(-+-) [式4] 因為p(+-+)≧0, p(-+-)≧0 [式5] 所以pab(+-)+pbc(+-)≧pac(+-) [式6] 以物理系統等向性判斷, pab(+-)只與ab夾角θ有關. 因此[式6]可以改寫為 p(θab)+ p(θbc) ≧ p(θac) [式7] 式7稱為貝爾不等式. 依量子力學理論, 可以明確得出 p(θ)=1/2 sin2(θ/2) [式8] 由[式8]計算, 很容易發現有許多方向選擇的abc(註一) 不遵守[式7]. 顯然, 貝爾不等式背離量子力學的結果. 也就因此, 古典隱變數理論, 全盤退出. 註一, 比方說選擇θab =20度, θbc =20度, θac =30度. sin2(10)+ sin2(10)=0.0603 , sin2(15)=0.06699 , sin2(10)+ sin2(10)≦sin2(15). 另選擇θab =24度, θbc =28度, θac =40度. sin2(12)+ sin2(14)=0.10175 sin2(20)=0.11698 p(θab)+ p(θbc) ≦ p(θac) [實例 2] 偏振態 光束的偏振, 很容易了解. 但是光子的偏振, 就沒有人曉得真正是什麼. anyway, 我們以實驗結果觀察. 以光子發射源發射偏振光子, 當偏振鏡軸向與光子偏振同方向時, 偵測到光子的機率=1. 當偏振鏡軸向與光子偏振角度垂直, 偵測到的機率=0. 依量子力學計算說, 當角度θ介於0~90, 其偵測到的機率=cos2θ. 而當光子成對出現時, 這對欒生光子, 有相反的偏振性, 這是一種強相關. 也就是說,對於兩個同方向的偏振鏡, 一個光子能通過, 另一個光子就一定不能通過. 對於成θ角的兩個偏振鏡, 欒生光子同時通過的機率=1-cos2θ= sin2θ. 實例 2的實驗裝置: 中央放置一個反方向雙光子發射源, 同時向上下兩端發射欒生光子. 如果上下兩端的偏振鏡軸向一致, 那麼在上下兩端的光子偵測器上, 偵測記錄便會完全相反. 偵測到光子時記錄=1, 沒有偵測到記錄=0. 我們對一個長系列的欒生光子組做偵測記錄, 比方說100對欒生光子. 那麼記錄數據可能是: 上端為10001101011100----, 下端為01110010100011----- . 如果欒生光子的偏振方向是在產生時就已經確定, 並且分離後不再產生關聯互動, 那麼如果將上端偏振鏡軸順時鐘轉30度(或α角), 得到的新數據, 會與原來數據一致的機率有cos2 30度=3/4, 也就是變動後的位元與下端數據一致的機率=1/4(sin2 30). 如果將下端偏振鏡軸逆時鐘轉30度(β), 得到的新數據 會與原軸數據一致的機率有cos2 30度=3/4, 也就是變動後的位元與上端(未轉動)數據一致的機率=1/4. 此時, 如果同時將上端偏振鏡順時鐘轉30度(α), 下端偏振鏡逆時鐘轉30度(β), 依據數學機率系統我們將兩項效果加總可以得到: 上下數據一致的機率=單獨轉動上軸+單獨轉動下軸-單次記錄數據同時變動 上下數據一致的機率=sin2 30(α) + sin2 30(β)-上下同時改變 上下數據一致的機率=1/4+ 1/4-上下同時改變≦1/2 此式稱為貝爾不等式 但是依據量子力學說, 當角度θ=60度時, 數據一致的機率= sin260=3/4>1/2 顯然, 貝爾不等式背離量子力學的結果.
看完實例後, 我們提出數學的一般敘述. [數學敘述] 有兩個粒子(或系統)A和B, 粒子A有兩種物理性質:甲和乙. 它們是隨機出現的. 粒子B也有兩種物理性質:丙和丁, 它們也是隨機出現的. 這四種物理性質, 各別都只有兩種可能性. 當進行測量時可以確定出現的結果, 我們以QRST 符號表示性質甲乙丙丁的出現結果, 而各別給予+1和-1的值. 也就是說, 給定QRST的數值=+-1. 因此, 我們有個簡單數學式:QS+RS+RT-QT=(Q+R)S+(R-Q)T=+-2 恆成立. 物理性質甲乙丙丁在測量前有機率分配 p(Q=q), p(R=r), p(S=s), p(T=t), 以及p(Q=q,R=r,S=s,T=t) 我們看看數學式QS+RS+RT-QT的期望值: 〈QS+RS+RT-QT〉=Σp(Q=q,R=r,S=s,T=t)(qs+rs+rt-qt) for q,r,s,t=+-1 ≦Σp(Q=q,R=r,S=s,T=t)*2 for q,r,s,t=+-1 =2 所以粒子AB的物理性質甲乙丙丁有如下關係: 〈QS+RS+RT-QT〉=〈QS〉+〈RS〉+〈RT〉-〈QT〉≦2 數學式〈QS〉+〈RS〉+〈RT〉-〈QT〉≦2稱為貝爾不等式, 通常的量子系統 是會違反此貝爾不等式.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