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9/22 20:46:14瀏覽687|回應2|推薦0 | |
午後為了找尋有關唐代文人某些相關資料,在書房中找出了《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第23頁說的是「王勃」。 想起他才華橫溢,六歲即善於文辭,十四歲被尊稱為「神童」,只因他寫下了其代表作品-----〈滕王閣序〉;當時參加與會的諸公,本是嗤之以鼻,等到看到他「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再展讀到「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不禁大叫說:「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 只可惜,是否上天真的「天妒英才」呢? 王勃在二十九歲坐船時,竟然溺水而離世。
想到王勃,我再拿出他的〈滕王閣序〉及〈滕王閣詩〉出來,重新再好好欣賞一次。 〈滕王閣詩〉乃附於〈滕王閣序〉這篇駢文之後,卻反而此詩因為其序而出名。雖然此詩僅有八句,卻是以精湛的語言及悠長之韻味,來處理人世變換盛衰之場景;並而使人深深感受到,在感嘆著時光流逝與人世盛頹之不可抗拒之同時,也觸及到一種深刻的宇宙意識之感悟情懷。
但是,再轉過頭來思想,王勃是具有其獨特之聰明之質;然而,天才也需要後天的努力,並非所有的才識都來自於「自生」,亦必須經過一番的苦讀的過程才是。 比如〈滕王閣序〉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其中最為人所稱道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取材至六朝時庾信〈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中的「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但是,不可否認的,真是青出於藍啊!
或許可以這麼說,即使是天才,其智商高人一等,但若是不懂得好好善用及下功夫去學習的話,那麼天才不叫天才,也可能是「小時了了,大未必知」啊! 又比如我最喜歡的李白,縱然是「詩仙」,卻也曾在匡山閉門讀書十年光陰啊! 所以往往在展賞文人詩作時,常常會感覺似曾相識,只因為雖然不是抄襲,卻也是靈巧的加以巧妙運用的結果啊!
再者,文人真是懂得善用文字,可說是到了「驚彩絕豔,難以並衡」的地步!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簡單的說穿了,只不過是在描繪滕王閣黃昏之美而已啊! 只是,王勃以駢文之四六句手法,卻是用辭賦擅長之「鋪陳」,作天空與水景之相互呼應之空間之書寫脈絡; 亦可以說是,真是「作意新奇」了啊!
復次,文人之作品,是否其才學能得到肯定,亦需要視「讀者」程度才可以相得益彰;若是「讀者」不懂「作者」所展現的文才與作品背後的「真義」的話,不也是白搭嗎? 所以說,即使是嫻於辭令之文人,儘管其語言與文字之運作是多麼的精湛絕倫,其藝術造詣是何等的極盡精美之至及美不勝收,可是,若是對看不懂的讀者來說,又怎知是「只取一瓢飲」呢? 畢竟還是需要作者與讀者之水平一致時,才有共鳴與知音可言啊!
思考到此,發現古人還是孤獨的啊! 不過陳子昂不是說「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了嗎?
斯人已逝,千古仍是悠悠。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