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巴黎隨筆(二)
2008/12/28 08:11:29瀏覽669|回應0|推薦6

Paris, Parisiens, Parisiennes.....

每一年,巴黎聖誕假期間的人行道上總是有種奇特的感覺。巴黎變得似乎不太像巴黎,但卻又好像回到巴黎應該要有的樣子裡。矛盾在這個城市中,就像是幾百年來的傳統一樣,存在,且不會消失的烙印在每個轉角。

巴黎人的聒噪是世界有名的,雖然我自己本身身為在巴黎求學的學子之一,四年來仍舊無法忍受巴黎人對於講話這件事情的熱衷,無論何時何地,無論是什麼主題,總能夠劈哩啪啦的講個不停,好像他們的人生似乎無時無刻都在遇到驚為天人的大事一樣。而法語雖然好聽,但是在發音上以喉音為主的發聲法,讓聒噪的法國人在講話時總像無數的鴨子在互相爭執自己的地盤般的吵鬧不已。不過,既然這是這民族天生的民族性,要叫他們學學德國人的沉默似乎又有點太過於殘忍了。要是真的用霍格華茲裡教的噤聲咒來對付所有的巴黎人的話,我想這城市將會陷入一種不曉得該如何生活的恐慌之中吧。

然而,或許正是如此,『靜』  這件事成為在巴黎生活最不可或缺的美德之一 ,在小說『約翰克里斯多夫』中,羅曼羅蘭深刻的描寫出巴黎人與德國人性格本質上的不同 。 從第二主角奧利維特異於一般巴黎人的沈靜特質成為克里斯多夫最為欣賞的一點上就可以多少理解巴黎人的聒噪程度。德、法語自拉丁語系演變而來下都存在著陰陽性的分別,要是把德國文化看做是陽性代表的話,那法國真可算是名符其實的陰性文化了。

這種如同女性般的捉摸不定與矛盾衝突,卻同時也充滿了細膩與韻味。在巴黎,人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抱怨,抱怨別人、抱怨每一件事情,但卻又最受不了別人的抱怨。要是要以東方哲學角度來形容的話,巴黎人似乎總有種『嚴以待人、寬以律己』的個性。但卻也正是這樣的衝突成就了這樣的一個城市,一個永遠善變,善變得讓每個人都可以感覺的到這座城市無時無刻都在實際運轉,而每個在此佇留過的旅人在過客之後,都仍舊會忍不住的想回頭望一望這個善變但風情萬種的城市風貌。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xchun&aid=2512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