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08巴黎隨筆
2008/12/07 09:18:04瀏覽543|回應0|推薦6




今年歐洲聖誕節的氣氛比往年都要來的早,也許是因為受到氣候變遷影響,今年的冬天也比較冷。而全球金融風暴下,巴黎年終特賣依舊人山人海,到底是巴黎人比較厲害不受影響,還是古老的高盧民族性,讓這群人就算沒錢,也要過一個像樣的年節?

有時候,不得不佩服歐洲人對於自己文化傳統的傳承與保護做的如此良好,不只是實體上的維護與修整,而是整個社會中每個百姓對於自身文化涵養的重視與精神繼承。即便是最粗礦的地鐵或是公車駕駛員,也能夠擁有一整棟文化部門,用以展覽藝文活動以及自家樂團練習。地鐵中滿是街頭藝人,程度好到在台灣還沒幾個專業人員能夠與之相較。

文化竟然可以如此深植社會每一個細孔,除了這些本來就是他們歷史中的一部分外,教育與環境更必須盡到延續的使命。我是學習西方音樂的人,雖然我並不是西方人,但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也可以感到這藝術帶給我的感動與刺激。尤其是當我親身處在這些藝術的原生地時,心中悸動更是無以形容。

許多年前我曾努力尋找音樂的真諦與存在的意義。在台灣,這些東西總是會被扭曲,或是變質,商業考量、市場利益、權力鬥爭(別懷疑,音樂圈也是有的),時常讓本來只是單純想好好把這個能夠使人愉悅跟感動的藝術精學透徹的我不斷迷失在某些漩渦裡面。對有些人來說,音樂用來感動的,對有些人來說,音樂是用來創造的,對我來說,音樂是一種人生,而我是透過音樂來活著。當我在巴黎這個社會體驗到原來,藝術,就是這麼一回事的時候,我知道我已經找到多年來我一直尋找的那個答案。

跟大多數國家相同的是,在巴黎,搞藝術的一樣沒飯吃,家長大多反對孩子成為藝術家。然而,在教育上卻要求從小便要對任何藝術培養鑑賞能力,音樂院不需學費,包含在小學課程中的學程裡,卻都是由最頂級跟專業的音樂教授指導,音樂與舞蹈常常結合在一起,法國的小女生很少不會跳芭蕾的。這些人在年齡到了高中畢業後也許不再選擇藝術為他們的志業而轉為其他志向,但在這樣的藝術環境下培養了十七八年,有些就連業餘者都比國內的專業水準要高。

在巴黎,音樂只有分『美』與『不美』兩種。人生也只有分『美』與『不美』的人生。我很慶幸自己在年輕時能夠親身體驗所謂真正的生活,音樂存在的意義與真諦就在於歌頌每一個美的生命。歡愉的美、抑或痛苦的美。

08年,巴黎隨筆

本文作者於06年起擔任法國國家地鐵RATP管樂團薩克斯風首席至今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xchun&aid=245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