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每天都是一項禮物
2008/03/16 12:00:37瀏覽403|回應3|推薦21

浮世繪選書精摘 如何幫助小孩安全地學習獨立?

文/科諾利.亞妮茲 譯/何宜倫(20070914)

(中時電子報 浮世繪染坊)

<全文轉載>

這年頭作父母的總是非常操心子女的安全,但又希望子女能學習獨立?

    到底該如何在這兩者之間有效地取得平衡?

以下是相當中肯的十三點建議。

    盡可能帶女兒和兒子接觸不同的人,加強他們鑑別人的能力。社會經驗愈豐富,對人的感覺會愈敏銳,唯有透過和環境緊密接觸才能讓小孩學習正確地評價自己和別人。

    如果孩子總是離不開母親該怎麼辦呢?你可以小心地鼓勵他,但是要給他時間,讓他知道世界是多麼多采多姿和你是如何保護著他,逐漸增加他的自信。

    循序漸進地給小孩多一點自由,但是要注意有些青少年會認為他能一次擁有全部的自由──只有自由,沒有責任。這種想法是不對的,自由與責任是密不可分的,例如責任之一就是:遵守約定。

    和小孩一起為他的獨立而感到高興,表現出你的好奇心而不是憂慮和不安,當他做某件事情之後,你會說:「我很想知道你經歷了些什麼!」

快樂的期望通常會帶來正面的影響。

    盡可能讓小孩自己決定要相信和不相信什麼。和小孩討論有關自由或約束的話題時要認真看待他的直覺和意見,過程中除了給他支持之外,也要一直注視著他。監督和看管是不可缺少的──問題只是在於要怎麼做。再重申一次技巧在於:平衡的拿捏,試著找出一個平衡點。

    不要用所謂「良好的建議」來擾亂小孩,如果他們無疑的比較了解某些東西,家長也不該立即插手干預,因為原本只是關於小孩的行為和偏好,如果你的想法也參與其中,你便剝奪了他從正確或錯誤的決定中學習的機會,也奪走他自己做決定的勇氣。

    如果小孩從來沒有學著提出自己的看法,對自己和自己的行為負責,又怎麼能做出正確的決定呢?這種情況是很危險的──小孩會照著「別人」的話去做,而這些「別人」或許就會阻礙他清楚地表達「我不想這麼做!」

    讓你的小孩去冒險和有機會體驗特別的事物,例如:和朋友一起在樹林裡紮營和到遊樂場裡郊遊,學習為自己負責。

    交付給小孩一些能獨立完成的任務,多給孩子機會證明自己是能幹的人。

    允許一些小擦傷。缺少風險和挫折的生活是不完整的。當小孩面對失敗時,你千萬不要立刻插手幫忙。不要在每一個小困難發生或是小孩裝病的時候都給予安慰,也不要馬上就讓他吃藥。

    不懼怕小痛、掩飾身體的些微不適、不抱怨微小的疼痛、或是不逃到母親的身後尋求後盾,有時候會帶來更多的自信和獨立。

    在某些事情上可以強調:「事情沒有那麼嚴重!」為什麼忍受是有意義的呢?因為一個沒有被過度溺愛又強壯堅毅的小孩,會準備好面對生活中其他的危險和不順利──這對小孩自信的培養有很大的幫助,也是你能給他最好的保護。

    培養小孩小心謹慎的態度,周密的思慮不但可以訓練對自己和別人負責,也可以讓生活更安全。讓自己成為小孩的好榜樣,讓他看見你待人接物的小心與謹慎。

    不要替小孩做他能做的事,因為最晚到上小學的時候,他就已經可以照顧自己大部分的日常生活起居。

    設法讓小孩體驗成功的經歷。「我成功了!」或是「我還不夠好!」──自身的體驗和想法會影響對自己的評價。每一個發展的階段都可以讓優點變得更好,讓他更驕傲。你應該要發現他的過人之處,並且給予正面評價,因為每個人的長處都需要被認同。敘述你成功和失敗的經驗給孩子聽。

    為了能更正確地評價孩子的朋友,試著認識他們。有時候母親直覺孩子的新朋友不討喜,這時候怎麼辦呢?

    當然,你的孩子有機會自己辨別出誰是損友、誰是益友,但是,如果孩子的朋友形跡可疑或是和可疑的幫派掛勾而無法脫身的話,基於保護小孩的立場,家長必須插手干涉。你必須明確地讓他知道:「我無法忍受你和他們在一起!」朋友的影響力很大,他們除了是玩伴、傾聽者和建議者之外,也可能帶來危險。

    直接禁止小孩交朋友,或是籌劃一場冗長的談話,可能兩者都無效。最好是幫助孩子建立一段新的友誼,可以在運動社團和音樂學校裡慢慢尋找,不要太快放棄。

(本文選摘自玉山社新書《勇敢的孩子會說不》)

浮世繪選書精摘 每天都是一項禮物

文/理察 卡爾森 譯/朱衣(20080316)

(中時電子報 浮世繪染坊)

<全文轉載>

如果你記得是你在控制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其他人,你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一旦你不再害怕你的想法,你的心念和頭腦的轉變會讓你大吃一驚……

    我女兒還小的時候,偶爾清早醒過來會對我說:「爸爸,太好了,我又得到新的一天了!」你有沒有聽過寶貝女兒的童言童語?女兒的聲音充滿興奮,表示她為了擁有嶄新的一天可以做她想做的事而激動不已。

    就算年紀還小,她也知道每一天都可以做特別的選擇。

    我們的幸福安寧

    來自我們的思想

    人的一生當中,思想是我們所擁有的最有力量的工具。我們可以使用它們,用來創造歡樂、期望、興奮、玩笑、快樂和平靜。當然,我們也可以很容易就讓思想變成自毀的武器。一大早醒來,我們就有一連串的抱怨,就跟報紙首頁的新聞一樣又臭又長。而且不管我們選擇哪一個方向──正面或負面──我們的選擇也毫無幫助,因為我們以為「美好」的生活來自「外在」的表現。

    事實上,我們的幸福安寧來自我們如何過內在的生活──我們的思想。我們想什麼?何時想?我們的思想有多少意義?最重要的是,我們是否還記得是我們先開始思考的?

    如果你記得是你在控制自己的思想,而不是其他人,你就不會有什麼問題。每當你的頭腦不知不覺產生負面能量(而且經常如此),要記得兩件事情:是你自己的思想在創造消極的能量。不過更重要的,你有力量阻止。

    世界不會照著你的觀點來運作

    我們的思想是有力量的,如果任憑思想天馬行空,我們會變得不是很高亢,就是很悲慘。這就是為什麼最重要的是要記得我們才是掌控的人。思想出現時,我們可以隨波逐流,或是我們可以改變或結束掉。選擇權在我們手中。

    我鼓勵你從現在開始,對在你頭腦佔去空間的思想付出注意力。思想是否引導你去想要去的地方?或是助長你的憤怒、自我防衛、生氣或沮喪?

    如果你有任何這種感覺,或任何你盼望擺脫的其他感覺,首先要看的地方不是外在的自我。而是,試著明白什麼思想在你的頭腦裡面運作。一旦你明白負面思想的模式,你有停止這些思想的力量。改變就是這麼簡單。

    往前一步,改變思想,你的感受會完全改觀。也就是你稍微改變一下自己的信念,不要認為是照著你的觀點來運作的,而是你必須改變思考方式。賓果!還有什麼比這更簡單?

    開始注意腦裡的害人噪音

    關於這一點有個例證。喬瑟夫是一名三十五歲的實驗室助理員,成人之後,大部分時間都用來抱怨工作,怨恨週遭的人。早上醒來後他很不愉快,直到晚上睡覺時仍然維持著這種心情。從表面看來,他好像有好朋友,舒適的公寓,穩定的工作。然而聽到他的話,你會認為他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是痛苦難受的。

    有一個喬瑟夫極度厭惡的同事告訴他,生活的感受來自個人的思想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如果他感到無止盡的怨恨,也是他自己必須負起的責任。同事鼓勵他停止抱怨,開始注意在他頭腦裡面持續出現的害人噪音。

    喬瑟夫只不過做到了這一點,結果讓他的家人、朋友和同事感到寬慰無比,如釋重負。當他獨自在家時,注意到負面思想從沒有停止過。在一生當中,他第一次對自己的頭腦產生好奇。他問自己以下的問題:「是不是我的思想讓我變成現在的模樣?」此外,「我可以停止這種思考方式嗎?」他立即知道兩者的答案都是可以。從那天開始,喬瑟夫很少抱怨。

    只不過一個小小的改變,卻打開了喬瑟夫全新的生活大門,這對你也是一樣。開始注意持續出現在頭腦裡的思想。不管發生什麼,都可以。不必去抗拒,提醒自己,思想只是思想。就像支票沒有你的簽名就沒有價值,你的思想沒有你的准許就無法傷害你。你可能有一系列關於全世界你最糟糕的想法,但是如果記得這只是思想,別無其他,你就可以消除掉,或至少,不要太重視。

    一旦你不再害怕你的想法,你的心念和頭腦的轉變會讓你大吃一驚,你會覺得每一天都像是一項禮物。儘管這只是觀念上微小的改變,如果放在心上,結果可能確實改變你的生活。

(本文摘自理察.卡爾森遺作《生活比你想得更簡單》,時報文化即將出版。)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udade3998&aid=1699523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一起加油喔
2008/03/25 06:15

祝福你

我的好朋友

開心每一天喔



林秋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每天都是神聖的禮物
2008/03/16 21:55

秋玲//每天都是神聖禮物

親人關係密切,時好時壞甚至產生敵對;情緒反應凡事主觀,急躁個性,死不認錯!不懂傾聽別人聲音,胡思亂想,對事情妄加論斷產生不良結果!

譬如爭吵的夫妻或僵局的母女,其實「媽媽女兒永遠是母女,太太也無法假裝沒有先生」,要打開溝通之門。看法是什麼?我們希望別人怎麼對待自己,我們要別人合理解決,自己就用合理方式對待。

有齷齰不要到處找人訴苦或評裡,不將問題擴大以免節外生枝,事情越鬧越大一發不可收拾,看笑話的比演戲的多,解鈴還須繫鈴人!若真無法平衡,沒有途徑時再找人想辦法幫忙。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非一蹴可即,親情需要時間與耐心。若能情緒冷靜,完整表達自我,不口出惡言批評說理,阻斷溝通之門,聽懂內在真正心聲,彼此問題才不會僵化、對立困境。

溝通語言很管用,雖是老生常談,把它當作神聖禮物,每天回味咀嚼震撼人心!親情溝通也一樣,需要身體力行才有真正效果和作用!

少說抱怨的話 抱怨帶來記恨 多說寬容的話 寬容乃是智者
少說諷刺的話 諷刺顯得輕視 多說尊重的話 尊重增加了解
少說拒絕的話 拒絕形成對立 多說關懷的話 關懷獲得友誼
少說命令的話 命令祇是接受 多說商量的話 商量纔是指導
少說批評的話 批評產生阻力 多說鼓勵的話 鼓勵發揮力量

也許有人會認為:「是他不對,為何我要先開口?我先開口不就代表輸了嗎?」人生不是戰場,問題沒有所謂輸贏,何必爭得面紅耳赤?若為對方好,只做習慣性批評、指責的負向方式,恐怕會失效或亂緒;選擇改變自己,讓問題轉機,關係不惡化。

所謂「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需要創意的溝通方法引導對方。幽默、詼諧、不翻舊帳、不批評、善於表達自己心聲、想法等溝通模式非常重要。想想對方優點多於缺點,「你好我不好、你大我小、你對我錯」做最創意的「三明治」溝通哲學。釋出善意溫暖對方,說句窩心話「對不起」又何妨?暖化心靈快速修復關係;選擇改變自己,轉念勢必會讓問題轉機,親情美化。

溝通成功經驗,它具鼓勵性贏得溝通及合作的十個重要原則,足以參考:

1.多聽他(她)說一點
2.臉色好一點
3.微笑露一點
4.面子給一點
5.聲音柔一點
6.讚美賞一點
7.幽默加一點
8.脾氣小一點
9.責備少一點
10.耐心多一點

成長需要助緣和陪伴,秘訣很簡單,就是:尊重對方,原諒並忘記對方過失;如果自己錯了,要勇於向對方認錯道歉,彼此做合理的期望,做目標一致的盟友、合夥關係,做建設性的選擇及決定,注意對方心理感受或反應!

所謂「親情快易通」,就是關心對方感受傾聽真相或意義,引發爭吵的地雷區,要了解自己及對方的反應,不要過於苛求對方;只要用點心,開闢多元化溝通管道,譬如一同到佛堂禮佛聽道理,全家郊遊、舉辦家庭讀書會增進溝通,偶而可以陪伴孩子打球,看電腦軟體,減少溝通障礙。面對難題積極接觸不迴避,然後說鼓勵及體諒的話!

家庭親情好比診療室,裡內有醫生有護士,有健康器材也有特效藥,重要的是善用得當並對症下藥!如果每個人都能珍惜運用溝通之理念、策略與具體原則,好好進行人際溝通,相信會是有效且具有建設性的積極溝通;相對地,也有助於人際關係並進一步地改進每個人之心理健康。「有佛法就有辦法」真的是殊勝的禮物,每個人可以順順利利開著幸福的列車到天堂!


秋玲學習專題「家人溝通要領」片段



老詼訝(saudade3998) 於 2008-03-17 20:34 回覆:

哇咧-齊德隆咚鏘。超感動ㄋ。

成長需要助緣和陪伴,秘訣很簡單,就是:尊重對方,原諒並忘記對方過失;如果自己錯了,要勇於向對方認錯道歉,彼此做合理的期望,做目標一致的盟友、合夥關係,做建設性的選擇及決定,注意對方心理感受或反應!

這也是偶目前都努力「用心」在學習的功課活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謝謝啦。

※ 也感謝樓下訪友的留言。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每天都是一項禮物
2008/03/16 12:40

身教即可^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