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你聽見深夜的哭聲嗎?
2007/10/03 22:31:10瀏覽419|回應0|推薦0

/妳聽見深夜孩兒的哭聲嗎?

馮喬蘭(人本基金會執行長)中國時報

    不是很深的夜裡,聽到孩子的哭聲,夾著隱隱的大人聲音,覺得些許淒厲。我跑離書房,奔去陽台仔細聽音辨位,想要知道究竟是哪一家在上演親子拉扯劇?也擔心有沒有人會受傷害?更考慮著,是不是該要去『干涉』。

    原來是樓上,他們有溫暖的黃光,也有小孩清晰的哽咽,還有小孩爸爸理性冷靜的聲音:「兩小時十五分鐘」,像是聽到判決,哽咽的小孩突然拉高了聲音傷心淒厲地哭出聲,「兩小時三十分鐘」,依然是爸爸冷靜的聲音,但小孩冷靜不了,又再大哭。「兩小時五十分鐘」爸爸的聲音維持平穩,彷彿一位不輕易動搖的法官,我終於推敲出來這是一個「你儘管哭啊!只要你繼續哭,我就加長處罰時間(天曉得是什麼)的遊戲」。而規則的唯一決定者是爸爸。

    頭皮發麻著,我忍不住還是出聲「是有什麼事情呀?這樣罰不會有用啊!」。我知道我的聲音在發抖,一方面又想「媽的,你都敢公然打小孩,欺負小孩,我也不怕讓你難看!」當爸爸的聲音再響起「三小時」,孩子邁入歇斯底里的哭泣,我也要抓狂了,忍不住又喊「不要打小孩,你們不可以打小孩」!我一點都沒有把握,要不要衝去敲這一家的門,要不要在我憤怒之中去跟爸爸對上,會不會讓小孩更慘……團團轉之時,樓上傳來了媽媽的聲音,像是從齒縫逼出般地高八度音:「你不會閉嘴是不是啊!閉上嘴就好啦!你為什麼不閉嘴!你腦袋有問題啊!」孩子的聲音沒了,爸爸的聲音也沒了,媽媽的聲音回盪在我耳朵裡。這是一個謀殺靈魂的現場!

    我回書房,抓起筆,開始寫信給樓上的爸爸媽媽,我仔細描述了我聽到的對話,也不客氣地告訴爸爸媽媽:「你在要求小孩閉嘴的同時,小孩將永遠把心閉上」,我也不保留地表達我的看法:「這樣的方式,可能會逼小孩腦袋出問題,另外一個重要的是,爸爸媽媽也不自由,成了情緒、憤怒與暴力的奴僕。」最後我當然還是要懇求爸爸媽媽:「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態度,也會讓你達到教養小孩的目的,而且有好的親子關係與家庭生活,希望你們願意試試看,讓自己也自由。」隨著信,奉上一本人本教育基金會所出版,協助人不再依賴體罰的『愛的手冊』,在當晚就投進信箱裡。

    希望這是第一步。讓親子關係不再緊繃碎裂的第一步。

    想伸家暴援手可以這樣做

    1.直接出聲喊,讓他知道有人在注意。

    喊的內容可以包括「還好嗎?需不需要幫忙?」

    「有什麼事情嗎?小孩怎麼了?」。

    2.出聲喊後如有機會或需要,便可前去敲門。態度上以了解狀況為優先。

    3.如果你手上有親職教育資料,可以帶給鄰居。

    4.如果沒有談話機會,或你有所顧慮,可以用寫信的,同時可將親職教育諮詢電話(如人本02-2362-3645),提供給鄰居。

    5.當然,有一些狀況,你是得要報警的,或是通報家暴中心113專線。這從聲音可以做初步判斷。

遇到家暴 記得留下證據

南投醫院社服室主任陳麗圓 中國時報 2007.10.02

醫院常會出現臉上或身上帶傷至醫院急診室求救的婦女,表示「先生打我,我要驗傷」、「我驗傷要掛那一科」、「我只是要驗傷,我不要聲請保護令,不然他就要離開家。」 

當妳或你週遭的人面臨家暴危機時,該如何處理:

1.夫妻或家人衝突時,發現對方情緒失控,應找機會離開現場,或至最近安全房間內反鎖,並撥打110113求助

2.緊急求助時,先明確告知線上人員目前有遭「家暴狀況」及「目前所在地址」,以利通知警察協助;如需協助安全離開,請告知警察。

3.遭受家暴留下證據是重要的,如拍照、驗傷、錄音、留下恐嚇簡訊等,並適時讓親友了解狀況。

4.至醫院驗傷時,記得開立診斷書;可向醫院社工師求助及諮詢

5.家暴報案或聲請保護令,以目前住居所在地派出所為佳。

6.家暴法保護對象非只有夫妻關係,前配偶、同居關係、現為或曾為直系血親或直系姻親、現為或曾為4親等以內之旁系血親或旁系姻親亦為保護對象。

7.保護令的聲請款別共有12種,如果保護令核准款別中無遷出令,打人的人是不用離開家的。

8.113婦幼保護專線提供24小時緊急救援及諮詢,如外籍配偶亦提供外語諮詢服務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udade3998&aid=1273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