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廣論消文 43
2019/03/26 17:26:42瀏覽2941|回應0|推薦0
消文43 P38 L3 – P39 L3
不可思議秘密經中亦云:「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應極恭敬,依止親近承事尊重。若如是者,聞善法故成善意樂,及由彼故成善加行。
《不可思議秘密經》也說: 「善男子、善女人,真正修學佛法,應該要極恭敬、依止、親近、承事善知識。若能如此,便會因為聽聞善法,而生善念,由於善念,進而產生善行。

由是因緣,造作善業。轉趣善行,能令善友,愛樂歡喜。
此乃由聞法的因緣而造了善業。造了善業,自然轉趣善行,還能使善友愛樂歡喜。

由是不作惡業,作純善故,能令自他不起憂惱。
由於不造惡業,趣向善法,所以能令自己、同行善友不起憂惱。

由能隨順護自他故,能滿無上菩提之道,故能利益趣向惡道諸有情類。是故菩薩應依尊重,圓滿一切功德資糧。」
更由於能夠隨順護持自己和他人,所以能夠圓滿無上菩提,還能利益誤入惡道的有情。所以菩薩道的行者,應該依止善知識,圓滿一切功德資糧。」

四家合註
惡道:此處專指邪惡、罪惡之道,非指三惡趣。

第二、盡諸惡業、勝於供養諸多佛者
復次由其承事知識,應於惡趣所受諸業,於現法中身心之上,少起病惱,或於夢中而領受者,亦能引彼令盡無餘。又能映蔽供事無量諸佛善根,有如是等最大勝利。

第二科、消盡諸惡業,以及勝過供養眾多佛陀:
其次,由於如理依止、承事善知識,自己應當遭受惡趣的諸多罪業,今生在身心上只受到微小的損惱;或者不僅是實際承受,甚至在夢中領受,便能牽引那些罪業的異熟果至今生,使其惡業快速業消除乾淨。
恭敬承事善知識的功德,比我們供養無量諸佛的功德福報還要大,是很殊勝的利益。
合註註釋:
映蔽:藏文直接理解為以更強大的能力壓倒制伏,故引申為超越。
巴梭法王:異熟至今生,令惡業速盡無餘。
地藏經云:「彼攝受者,應經無量俱胝劫中,流轉惡趣所有諸業,然於現法因疾疫等,或飢饉等,損惱身心而能消除,下至呵責,或唯夢中亦能清淨。
《地藏經》說:「真正為善知識所攝受者,原本須經無量劫中,流轉惡趣所有的惡業,能在這一世,只遭受種種疾病、飢餓、或身心損惱而得到淨除。甚至只是受到善知識的呵責、或者僅僅在夢中,也能夠淨除這些惡業。

雖於俱胝佛所,種諸善根,謂行布施,或行供養,或受學處,所起眾善,然彼僅以上半日善,即能映蔽。承事尊重,成就功德不可思議。
雖然過去曾在無量諸佛前,種下種種善根,如布施、供養、受持學處等累積的眾善。但是,如果能以半日的時間,行承事供養自己的善知識,這個善根功德就超過以上眾善的功德。所以親近、依止、承事善知識、上師,具有是不可思議的功德。

又云:「諸佛無量功德神變,應觀一切悉從此出,是故應如承事諸佛,依止親近供事尊重。」
又說:「諸佛的無量無邊功德與神通,都是從親近善知識而來的。所以我們應當如同承事諸佛一般的去依止、親近、供養、承事善知識。」
神變,梵語 विकुर्वण (vikurvaṇa),【《佛光大辭典》】:
為教化眾生,佛、菩薩等以超人間之不可思議力(神通力),變現於外在之各種形狀與動作。

戊三、依止善士自然出生功德,故須依止者:

本生論亦云:「悉不應遠諸善士,以調伏理修善行,由近彼故其德塵,雖不故染自然薰。」
《本生論》亦云:「任何智者皆不應遠離諸善士,應當以恭敬調伏的態度依止善知識。由於能如此親近善知識,自然能夠薰染到他們的功德。即便不刻意去沾染,卻仍然受其薰陶。」

博朶瓦云:「我等多有破衣之過,如拖破衣,唯著草穢,不沾金沙。其善知識,所有功德,不能薰染,略有少過,即便染著。故於一切略略親近,悉無所成。」
博朶瓦說:「我們大多數有成為爛皮襖的危險,如同身上拖著爛皮襖,只會沾染到雜草汙穢,而不會黏著金沙一樣。這就好比善知識,所有的功德,我們不能薰染到,若是有些許的過失,便會馬上染著。所以任何時候草率地做伴隨的方式,在善知識身旁,是不會有成就的」
四家合註
時當鬥諍之世(末法時代)的緣故,上師夾雜功德與過失,沒有完全無罪過的人。
破衣之過:合註:破衣的疑慮,因此將「過」解釋成「危險」。
嘉木樣洛周仁坡切:我們大多有成為爛皮襖的可能性。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so168&aid=125259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