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九心住 二 果定法師
2019/01/17 21:09:27瀏覽9|回應0|推薦0
九心住 二
法門寺佛學院 果定法師

二.六種力成辦九心住
應當知道在九心住裡邊,是由六種力量才能成辦九種心住的。一聽聞力,二思惟力,三憶念力,四正知力,五精進力,六串習力。
1.由聞思力
內住是由聽聞和思惟二種力量成就的,數聞(一次又一次的聽聞學會攝心安住在所緣境上不亂)數思(心裏面一次又一次的思惟這些方法,用在攝心不亂上)聽聞和思惟就有強大的力量。所以靜坐最初開始的時候,使令攀緣的心,在所緣境上安住下來。內住是初開始,開始以後,即於此安住所緣境上的心,叫它繼續的安住,澄清一切的煩惱,令不現行。用這方法來達到等遍安住,即等住。
2.由憶念力
前面在內住、等住中,你的心內系縛,安住在所緣境上以後。由憶念力(憶念就是把所緣境分明的顯現在心裏面),用這個念的力量,一次又一次的憶念,約束這一念心令不散亂,不要跑到色聲香味觸上去活動。心一直憶念所緣境,心就安住在所緣境上,你不憶念,它立刻就跑掉,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這時候由憶念的方法成就安住和近住。常常憶念所緣境,心就不亂,能明靜而住,慢慢的就和定接近,就可以得定。
3.由正知力
有了安住和近住之後,由正知的力量,來調伏其心。正知裡面有智慧,觀察十相,是大過患、大災難,一定要停下來,不可以這樣子妄想,這樣把染污心調轉過來,停止一切染污的念頭。於其諸相,還有諸惡尋思,欲、恚、害、國土、親里尋思,和諸五蓋的隨煩惱,制止這一念心,不到其中去虛妄分別,由正知的智慧觀察,訶斥自己,就成就了調順和寂靜。
4.由精進力
經過調順以後,妄想很少,經過精進的努力,不怕辛苦,減少吃飯、減少睡眠、減少一切雜務,其它的事不要做,這樣精進靜坐。假設彼惡尋思和諸隨煩惱暫時的出來活動時,立刻能覺悟,不忍受它,妄想立刻就消滅,除遣變吐,成就最極寂靜和專注一趣的境界。要到專注一趣時,是完全沒有妄念了,坐八個鐘頭、乃至一晝夜,一點妄想沒有,一直明靜而住。
5.由串習力
這時候不需要特別努力,自然就可以坐七晝夜不出定,感覺很自在,不是很勉強的,這時候,腿子不痛,有時候會痛一會兒,但過一陣子又不痛了,它不會妨礙你,心裏面一點不在乎。所以由串習力,就是不需要特別勇猛精進,自然的就是明靜而住,不昏沈、不散亂、明靜而住,這樣子三摩地就圓滿成就。由六種力成就九心住是這樣子。
附《雜集論》十卷十頁關於九心住的原文云:奢摩他者:謂於內攝心令住、等住、安住、近住、調順、寂靜、最極寂靜,專注一趣,平等攝持。如是九行,令心安住,是奢摩他。
1令住者:攝外攀緣,內離散亂,最初繫心故。
2等住者:最初系縛粗動心已;即於所緣,相續繫念,微細漸略故。
3安住者:或時失念,於外馳散;尋復斂攝故。
4近住者:從初已來,為令其心於外不散;親近念住故。
5調順者:從先已來,於散亂因色等法中,起過患想,增上力故;調伏其心,令不流散故。
6寂靜者:於擾動心散亂惡覺隨煩惱中,深見過患;攝伏其心,令不流散故。
7最極寂靜者:或時失念,散亂覺等,率爾現行;即便制伏,令不更起故。
8專注一趣者:精勤加行無間無缺,相續安住勝三摩地故。
9平等攝持者:善修習故;不由加行,遠離功用,定心相續,離散亂轉故。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AoJAB5.html

法門寺佛學院 果定法師

二.六種力成辦九心住
應當知道在九心住裡邊,是由六種力量才能成辦九種心住的。一聽聞力,二思惟力,三憶念力,四正知力,五精進力,六串習力。
1.由聞思力
內住是由聽聞和思惟二種力量成就的,數聞(一次又一次的聽聞學會攝心安住在所緣境上不亂)數思(心裏面一次又一次的思惟這些方法,用在攝心不亂上)聽聞和思惟就有強大的力量。所以靜坐最初開始的時候,使令攀緣的心,在所緣境上安住下來。內住是初開始,開始以後,即於此安住所緣境上的心,叫它繼續的安住,澄清一切的煩惱,令不現行。用這方法來達到等遍安住,即等住。
2.由憶念力
前面在內住、等住中,你的心內系縛,安住在所緣境上以後。由憶念力(憶念就是把所緣境分明的顯現在心裏面),用這個念的力量,一次又一次的憶念,約束這一念心令不散亂,不要跑到色聲香味觸上去活動。心一直憶念所緣境,心就安住在所緣境上,你不憶念,它立刻就跑掉,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這時候由憶念的方法成就安住和近住。常常憶念所緣境,心就不亂,能明靜而住,慢慢的就和定接近,就可以得定。
3.由正知力
有了安住和近住之後,由正知的力量,來調伏其心。正知裡面有智慧,觀察十相,是大過患、大災難,一定要停下來,不可以這樣子妄想,這樣把染污心調轉過來,停止一切染污的念頭。於其諸相,還有諸惡尋思,欲、恚、害、國土、親里尋思,和諸五蓋的隨煩惱,制止這一念心,不到其中去虛妄分別,由正知的智慧觀察,訶斥自己,就成就了調順和寂靜。
4.由精進力
經過調順以後,妄想很少,經過精進的努力,不怕辛苦,減少吃飯、減少睡眠、減少一切雜務,其它的事不要做,這樣精進靜坐。假設彼惡尋思和諸隨煩惱暫時的出來活動時,立刻能覺悟,不忍受它,妄想立刻就消滅,除遣變吐,成就最極寂靜和專注一趣的境界。要到專注一趣時,是完全沒有妄念了,坐八個鐘頭、乃至一晝夜,一點妄想沒有,一直明靜而住。
5.由串習力
這時候不需要特別努力,自然就可以坐七晝夜不出定,感覺很自在,不是很勉強的,這時候,腿子不痛,有時候會痛一會兒,但過一陣子又不痛了,它不會妨礙你,心裏面一點不在乎。所以由串習力,就是不需要特別勇猛精進,自然的就是明靜而住,不昏沈、不散亂、明靜而住,這樣子三摩地就圓滿成就。由六種力成就九心住是這樣子。
附《雜集論》十卷十頁關於九心住的原文云:奢摩他者:謂於內攝心令住、等住、安住、近住、調順、寂靜、最極寂靜,專注一趣,平等攝持。如是九行,令心安住,是奢摩他。
1令住者:攝外攀緣,內離散亂,最初繫心故。
2等住者:最初系縛粗動心已;即於所緣,相續繫念,微細漸略故。
3安住者:或時失念,於外馳散;尋復斂攝故。
4近住者:從初已來,為令其心於外不散;親近念住故。
5調順者:從先已來,於散亂因色等法中,起過患想,增上力故;調伏其心,令不流散故。
6寂靜者:於擾動心散亂惡覺隨煩惱中,深見過患;攝伏其心,令不流散故。
7最極寂靜者:或時失念,散亂覺等,率爾現行;即便制伏,令不更起故。
8專注一趣者:精勤加行無間無缺,相續安住勝三摩地故。
9平等攝持者:善修習故;不由加行,遠離功用,定心相續,離散亂轉故。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AoJAB5.html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so168&aid=124085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