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法華經化城喻品 宣化上人 白話文講述
2019/01/16 10:13:37瀏覽416|回應0|推薦0
法華經化城喻品 宣化上人 白話文講述

所將人眾,中路懈退,白導師言:我等疲極,而復怖畏,
不能復進;前路猶遠,今欲退還。

1.全廣共學二真如老師鼓勵學員頌讀化城喻品,今將宣化上人講述此品的文章精簡(便利工作忙碌的同修們),提共給初學的同修參考。
2.原文往址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sutra_explanation/Lotus/Lotus_07.htm
3.福智法華經網址
https://www.blisswisdom.org/publications/sutras/a/002

J2. 喻說結緣 分二
K1. 立喻 K2. 法合 K1. 分二
L1. 導師喻 L2. 將導喻
今L1.

譬如五百由旬險難惡道,曠絕無人怖畏之處。若有多眾,欲過此道至珍寶處。有一導師,聰慧明達,善知險道通塞之相,將導眾人欲過此難。
釋迦牟尼佛說,現在我給你們舉個譬喻;為什麼要給人說方便法?為什麼先說二乘的道理?

【譬如五百由旬險難惡道】:譬如有這麼五百由旬的險難惡道。一個大由旬八十里,十個由旬就八百里,一百個由旬就八千里,那麼五百個由旬,就四萬里。四萬里路,這麼長的一條路。險難惡道,險是危險,難是困難。惡道,這條路上又有土匪,又有豺狼虎豹,是最危險不過,最難走的一條路了。

【曠絕無人怖畏之處】:在五百由旬這麼長遠的路上,也沒有人;在這種的道路上走,非常地可怕。

【若有多眾,欲過此道至珍寶處】:假如有很多的人,想要過這五百由旬的險難惡道,到達那一個寶所。寶所,是一切寶貝所存的地方。這五百由旬,就譬喻是「五道」,我們人修佛法,行佛道,這非常困難,要經過五道的生死輪迴;這個「寶所」就是最高的佛果,中間這「化城」就是二乘的化城。

【有一導師,聰慧明達,善知險道通塞之相】:
就在這個時候,其中有一位領導的人,他聰明,又有智慧;這「導師」就是譬喻的「佛」。他知道這險道的厲害,知道怎麼樣走;從什麼地方可以行得通,從哪一條路就不會通的。

【將導眾人欲過此難】:
他率領著這一切的人,想要過這條難過的道路。

L2. 將導喻 分二
M1. 中路懈退喻 M2. 滅化引至寶所喻 M1. 分二
N1. 退大 N2. 接小
今N1.

所將人眾,中路懈退,白導師言:我等疲極,而復怖畏,
不能復進;前路猶遠,今欲退還。

【所將人眾,中路懈退】:
所帶的這一切人,走到半路上,就懶得走了,懈怠起來了。好像你做一件什麼事情,在半路上就不做了,這都叫懈退。你修行修行,又不修行了,這都是在半路上懈退了。

【白導師言】:對這個導師就說了,

【我等疲極,而復怖畏,不能復進】:
我們現在疲倦到極點了,在這恐怖的道路上,我們真不願意走了!我們實在不能向前再走了!

【前路猶遠,今欲退還】:
前邊的道路還有這麼遠,現在我們要回去了!我們不往前進,要往後退了!

N2. 接小 分二
O1. 方便設化 O2. 歡喜前人
今O1.

導師多諸方便,而作是念:此等可愍,云何捨大珍寶而欲退還?作是念已,以方便力,於險道中,過三百由旬,化作一城,告眾人言:汝等勿怖,莫得退還!今此大城,可於中止,隨意所作;若入是城,快得安隱;若能前至寶所,亦可得去。

【導師多諸方便,而作是念】:
這一位導師,他有很多的方便法門,他自己就想了,
【此等可愍】:這一些眾生真是可憐愍哪!
【云何捨大珍寶而欲退還】:
怎麼可以捨棄佛果的大珍寶而又退回去呢?

【作是念已,以方便力】:
這樣想了之後,他用權巧方便的方法,

【於險道中,過三百由旬,化作一城】:
在這危險的道路中間,過三百由旬的地方。五百由旬,就是譬喻的「五道」,天、人、餓鬼、畜生、地獄;沒有說阿修羅,因為阿修羅包括在其他的五道裏。在五道裏頭,不是做牛就是做馬,不是做人就是做鬼,不是入地獄就是生天堂,所以非常危險。現在過三百由旬了,就是人由五道裏已超過三界,可以走出一半來了。在這時候,變化出來一個化城。
【告眾人言】:然後他對眾人說了。

【汝等勿怖,莫得退還】:
你們各位!不要生恐懼心,不要生一種懈退的心,你們不要回去!不要往回走!

【今此大城,可於中止,隨意所作】:
你們現在可以到前面不遠的一個大城裏頭住下來,在這個城裏邊,願意做什麼就做什麼。這個「化城」,你們要知道,這是變化成的;就是二乘的果位,不是真實的,所以叫「化城」。但是佛說你們若得到羅漢果,也就是隨意所作了,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啦!那麼梵行已立,所作的事情就作完了。

【若入是城,快得安隱】:
假如你們能進到這個城裏,就可以進到證得阿羅漢果,你們很快就都得到這種安穩,一點危險都沒有了,這是最安樂的一個地方。

【若能前至寶所,亦可得去】:
你們若是想再往前去到那個寶所的地方,亦可得去。這就說,你證得阿羅漢果,你再往前進修,也可以得到佛果的。

O2. 歡喜前人
是時疲極之眾,心大歡喜,歎未曾有:我等今者,免斯惡道,快得安隱。於是眾人前入化城,生已度想,生安隱想。

【是時疲極之眾,心大歡喜,歎未曾有】:
當著這個時侯,這些走路也走不動了,非常疲倦的眾生。這比喻修道修得時間久了,覺得很辛苦了,現在聽說有一個城可以住著休息休息,所以心裏就很歡喜;自己覺得從來也沒有到過這麼好的一個城市裏頭住,現在有機會到這個城裏住了。這個城市,就是聲聞人所證的一種果,名為「化城」。他們就說,

【我等今者,免斯惡道,快得安隱】:
我們現在,免除天道、人道、地獄、餓鬼、畜生這五個生死惡道,很快地就得到安穩。
【於是眾人前入化城,生已度想,生安隱想】:
在這時候,這一切的眾人都一起進到化城裏邊,他們就生出來已經得度的這種想法,生已經得到最高、安穩的境界上的想法。

M2. 滅化引至寶所喻
爾時,導師知此人眾既得止息,無復疲倦,即滅化城,語眾人言:汝等去來,寶處在近,向者大城,我所化作,為止息耳。

【爾時】:在這時候,
【導師知此人眾既得止息,無復疲倦,即滅化城】:
這位導師,就是佛;佛知道這一切的大眾,既然得到止息,在這地方住下了,都休息,不疲倦了!就都有精神了。於是把這個化城就給沒有了。

【語眾人言】:對著大眾就說了,
【汝等去來,寶處在近】:
你們現在到這個地方,距離寶處是很相近的,在不遠的地方。這就是聲聞人證得四果阿羅漢,再轉求修大乘,這已經和佛相近了。

【向者大城,我所化作,為止息耳】:你們所住的這個大城,是我變化出來的,為著你們到這兒休息休息;這個城並不是真的,所以你不要認假為真。

K2. 法合 分二
L1. 正合 L2. 舉喻帖合 L1. 分二
M1. 合導師喻 M2. 合將導喻
今M1.

諸比丘!如來亦復如是,今為汝等作大導師,知諸生死煩惱惡道,險難長遠,應去應度。
【諸比丘】:釋迦牟尼佛叫各位在會的比丘、四眾弟子等,

【如來亦復如是】:
佛就像前邊我所說的道理一樣,設一個化城。
【今為汝等作大導師】:我現在為你們大家做大導師,來教化你們;
【知諸生死煩惱惡道】:佛知道這個世間一切的生死、煩惱惡道;在這有生命就有煩惱,有煩惱就有麻煩的路上,

【險難長遠】:是非常的危險,非常的困難,路又非常長遠,
【應去應度】:
所以到什麼地方去教某一種眾生,就應該去度這一種的眾生。
M2. 合將導喻

若眾生但聞一佛乘者,則不欲見佛,不欲親近,便作是念:佛道長遠,久受勤苦乃可得成。佛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於中道為止息故,說二涅槃。若眾生住於二地,如來爾時即便為說:汝等所作未辦,汝所住地,近於佛慧,當觀察籌量所得涅槃非真實也;但是如來方便之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

【若眾生但聞一佛乘者,則不欲見佛,不欲親近】:
我若是給一切眾生,先說《妙法蓮華經》這唯一佛乘的法門,因為這唯一佛乘的法難信難解,不容易生信心,也不容易明白;所以眾生聽見這個法門,就不願意見佛了。為什麼?也不願意接近佛;因為他怕把這個假的丟了,得到真的,那怎麼辦呢?唉!修行、修佛道,這個最難了!所以不願意親近佛。
【便作是念】:他就生出一種的思想,

【佛道長遠,久受勤苦乃可得成】:
修行佛法成佛的道路,非常的長遠,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這麼長的時間,啊!這是太難了!不知道經過多少辛苦,行種種苦行,才能成佛。

【佛知是心怯弱下劣】:
佛,釋迦牟尼佛和過去一切諸佛,他們知道眾生這種的心。怯弱,就是很軟弱的、不堅固,受一點逆來的境界,就不能受了。下劣,是最下劣、最愚癡、最笨了。

【以方便力,而於中道為止息故,說二涅槃】:
因為佛知道眾生的思想下劣,所以用方便權巧,修到這個中道。中道,就是五百由旬過了三百由旬,還有兩百由旬。
怎麼叫「過三百由旬」呢?由凡夫超過欲界天,這是過一百由旬;由欲界再超過色界天,這又過兩百由旬;由色界再過了無色界,這就是過三百由旬,超出三界去了。等到成了界外的菩薩,就是在三界外的菩薩,他能降伏而破除塵沙的惑,這叫得到方便有餘土;到方便有餘土,這是過了四百由旬。等到他能以破無明惑,住到實報莊嚴土,這時候就是過了五百由旬。

所以在中道,就是三百由旬那地方,佛為著叫這一切的修道的人在那兒休息休息,就說兩種涅槃──有餘涅槃、無餘涅槃。有餘,就是有餘依。有餘依涅槃,就是羅漢證得初果,把見思惑斷了,但是他還有個身體存在,沒能灰身泯智。無餘依涅槃,就是能自己用三昧真火,把自己燒化了,不用外邊的火,這叫「身智俱泯,灰身泯智」。這兩種涅槃都是二乘的境界。

【若眾生住於二地】:
眾生若修道,住有餘依涅槃和無餘依涅槃這兩種的境地上,
【如來爾時即便為說】:
釋迦牟尼佛在這個時候,即刻為這一類的眾生來說,
【汝等所作未辦】:
你們所修行的道路、所修的方法,還沒有完呢!不是所作已辦了;所作未辦,還沒有成功哪!相差得還遠啦!

【汝所住地,近於佛慧,當觀察籌量所得涅槃非真實也】:你所住的地方,就是無餘依涅槃,這和佛道相近的。你應該觀察,算一算這種事,不論你們所證得的有餘依或無餘依涅槃,都不是真正的涅槃。

【但是如來方便之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
這僅僅是佛的方便權巧之法,於唯一佛乘,本來就是一佛乘,又分別說出有聲聞乘、緣覺乘,又有菩薩乘,這三乘法。
L2. 舉喻帖合

如彼導師,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寶處在近,此城非實,我化作耳。

【如彼導師,為止息故,化作大城】:
佛就好像那位大導師,知道用什麼方法來越過險道的途徑一樣,因為想告訴這一切人到那兒休息的緣故,所以變化出來一個化城。
【既知息已,而告之言】:
佛知道大家都休息過了,對著大家就說了,

【寶處在近,此城非實,我化作耳】:
我們想得到寶貝的處所,離這兒很近很近的;這個城不是真實的,是我所變化出來的一個城。

經文
有一導師聰慧明達。善知險道通塞之相。將導眾人欲過此難。所將人眾。中路懈退。
白導師言。我等疲極。而復怖畏。不能復進。前路猶遠。今欲退還。導師多諸方便。
而作是念。此等可愍。云何捨大珍寶而欲退還。作是念已。以方便力。於險道中過三百由旬。化作一城。告眾人言。汝等勿怖。莫得退還。今此大城。可於中止。隨意所作。若入是城。快得安隱。若能前至寶所。亦可得去。是時疲極之眾。心大歡喜。歎未曾有。我等今者免斯惡道。快得安隱。於是眾人前入化城。生已度想。生安隱想。爾時導師。知此人眾既得止息。無復疲倦。即滅化城。語眾人言。汝等去來。寶處在近。向者大城。我所化作。為止息耳。諸比丘。如來亦復如是。今為汝等作大導師。知諸生死煩惱惡道險難長遠。應去應度。若眾生但聞一佛乘者。則不欲見佛。不欲親近。便作是念。佛道長遠。久受勤苦乃可得成。佛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於中道為止息故。說二涅槃。若眾生住於二地。如來爾時即便為說。汝等所作未辦。汝所住地。近於佛慧。當觀察籌量所得涅槃。非真實也。但是如來方便之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如彼導師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寶處在近。此城非實。我化作耳。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so168&aid=12397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