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法華經重點 135 忍辱波羅蜜的十種利益
2019/01/24 12:54:46瀏覽62|回應0|推薦0
法華經重點 135 宣化上人 講述

忍辱是很不容易做到的。所以「忍」字上面有一把刀插在心上,而且還是刀刃,刀刃按在心上,「忍」就像一把刀刺在心裡,可見不容易忍。若不容易忍而能忍,就能把忍的一關打破了。這時,就得到忍辱波羅蜜。由生死的此岸,經過煩惱的中流,而達到涅槃的彼岸。「忍是無價寶,人人使不好,若能會使它,事事都能好。」
忍辱波羅蜜有十種利益:

(一)火不能燒—因為內心裡沒有瞋火,外邊的火就無法傷害。所謂「沒有內虛,不招外感」。其理一也。

(二)刀不能傷—因為內心沒刀槍武器和傷害的心,故外邊之刀槍也不能為害。

(三)毒不能害—所謂「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閒閒。」所以達摩祖師被外道下毒六次,而他不中毒也不死。因為他在無量劫以前修忍辱行圓滿了。內無毒心,外害不能染也。(四)水淹不死。(五)一切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皆擁護。(六)身相清淨莊嚴,人人見了,心生愛敬。(七)永遠不墮三惡道。(八)得生梵天。(九)晝夜安樂。(十)身心常生歡喜。

精進即是不躲懶偷安,勤奮向道。譬如:在聽經的時候,睡覺、打妄想或與他人講話,這都不算精進。那麼如何才算精進呢?就是不貪睡、不打妄想、不和他人講話、必恭必敬、全神貫注的聽經,才是精進。又能晝夜六時無有疲倦,時刻念佛、念法、念僧,這即是身心精進。
精進有十種利益:

(一) 他不能折伏—因為定力堅固,與任何人辯論,
必定能百戰百勝。

(二)佛所攝護。

(三)非人所護—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皆來護持。

(四)聞法不忘—一歷耳根,永為道種。

(五)未聞能聞—沒有機會聽到的法,即可聽聞到。

(六)增長辯才—得到辯才無礙能令聽者法喜充滿。

(七)得三昧性。

(八)少病少惱。

(九)心得輕安。

(十)露優波華及優曇缽華,能日日漸增。
(這類華要三千年才開一次)

所以,修行人必須要勇猛精進,把大懶蟲化為精進龍。

禪那波羅蜜,這禪那是梵語,中文簡稱為「禪」,譯為思惟修。通常是參「念佛是誰?」故叫參禪。如用一個錐子鑽一個洞,又如貓捕鼠,老鼠代表我們的無明,參禪就是要把這真性抓住。又如龍養珠,能時刻念玆在茲,就是觀自在,若不能觀自在,就是在打妄想。所謂「念動百事有,念止萬事無」,「心止念絕真富貴,私欲斷盡真福田」。人為什麼貧窮?就是因為心裡有貪瞋癡,猶如無底之坑,若能捨下,不貪外緣,不執著色塵,那才是一個真正富貴的人。若把私欲斷盡了,才是真正的福報,參禪也有十種利益:

(一)安住威儀——能參到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能「無人無我觀自在,非空非色見如來」。

(二)行慈境界——能慈悲攝受教化一切眾生。

(三)無有煩惱。

(四)守護六根——眼不跟色塵跑,耳不隨聲塵跑,鼻不跟香塵跑,舌不跟味塵跑,身不跟觸塵跑,意不跟法塵跑。六根門頭放光動地,智慧光遍滿三千大千世界。

(五)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六)離開愛欲——人為什麼有生死?因為愛欲沒有斷,所以在六道輪迴。若能斷欲去愛,地獄門也就關閉了,就不會再墮落惡趣。所謂「業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斷不生淨土。」

(七)修禪不空——能時時刻刻修禪,一定會增長慧命,開大智慧。

(八)解脫魔業——魔無法障礙你的道業。

(九)安住佛境——安住在佛的境界。

(十)解脫成熟——無罣無礙,得清淨法身。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so168&aid=124325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