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陪妳到最後》結婚戒指綁住的該是幸福,而非沉重禁錮。
2010/12/27 16:39:22瀏覽588|回應0|推薦10

熱氣球上升,親友的祝福如燃燒的燄火,推動承載只屬於兩個人的幸福划行於天際。

如果終有一天,熱情被病魔消弭殆盡,墜落的不安與恐懼是否也能兩人一起分擔?

將一份愛交予兩個人擁有,激情與孤獨重覆循環交疊著,不再完整地拆分,反而變得舉輕若重。

當我再次凝視你的眼眸,你是否能夠真心說出曾應允的誓言?


劇情簡介:

史丹是一個事業有成的男人,不但擁有美麗的妻子卡門,還育有一女兒。家在阿姆斯特丹的他們,過著優渥美滿的生活。

未料,愛妻卡門,被醫師診斷出罹患乳癌。這個突如其來的變故,衝擊了他們的生活。深愛妻子的史丹,雖然對她不離不棄,卻因孤獨恐懼症,抵擋不了外來誘惑,而多次與其他女子尋歡…。

眼看卡門掉光頭髮、病入膏肓,一再私自滿足需求、卻又悉心照顧愛妻的史丹,如何在道德的灰色地帶,面對不完美的自己。


簡介結束。

接下來我就恢復本性地扯題外話,談談與電影沒有相當直接關係的個人經歷。


當初會注意到此部電影,起因是我的老媽,也是因乳癌而逝世。

對於癌症是如何折磨一個人的意志與身旁的家人,這種故事劇情無論是在其它電影或自己人生都曾經歷過。然而,我想從這部電影裡瞭解的,是一個人如何在對另一半全心全意的陪伴扶持之後,隨即又能很快地將自己投身於另一段感情當中。在這樣轉換的過程裡所面對的掙扎或是需求到底又是否是真正想要的結果?


我的父親,是個很傳統的嚴父,在我的記憶及印象裡,始終都是那副嚴肅而沉默,近趨於冷酷的臉孔與表情。

那天,醫生正式宣告了要我們開始準備老媽的後事,已經時日無多。

我趕到醫院,看見父親緊緊握著老媽的手,他發現我來了,便喚我也過去牽著她的手。

父親開口說:

「醫生已經宣佈沒救了,但我們不能放棄,我們要一直這樣握緊你老媽的手,給她溫暖,給她希望!只要我們沒放棄,也許就還能有奇蹟…」

那是我第二次見到父親流下的眼淚,第一次是在他與我某次激烈爭吵後因我脫口而出那斷絕父子關係的言語而流下。

我難以想像一向固執寡言的父親會說出這樣的話,在我眼前宛如投下一個炸彈,將曾認識的刻板父親形象炸的面目全非,震撼到我久久不能自己。


在最後那些日子,老媽原有的求生意志被日漸虛弱的病體取代,終於忍不住痛苦地想一再尋死。化療也好,病痛也好,沒有盡頭的苦難與奢求重返健康的希望都是反覆在折磨著。

她更曾經用嘲弄的語氣對父親說著:

「等我走了之後,你就解脫啦!可以去領那些保險金娶個大陸新娘啦!」

這樣的話聽在我的耳裡,我不禁揣想著,是不是老媽另一種變相的說詞,其實是希望父親之後能找另一個伴,好好地過完屬於他自己的人生?

畢竟,有時候真心話太過於燙喉,只得包覆一層傷人的薄冰才得以出口。


接著,老媽走了。

距離還不到一年時間,父親便順從祖母的意思,去了趟越南娶了個外籍新娘回來。

說實話,如果我的反對有用,那我肯定堅持到底,但那是父親的決定,那是他的人生抉擇,我並沒有資格與立場去堅持反對什麼。

只是我沒想到當初老媽的話竟一語成讖,這樣的結果就是老媽與父親都想要的嗎?


在越南新娘來了之後,我看著父親與她,每天都像剛熱戀的小倆口般,貼心的情話與相擁,相互餵食歡笑,牽手散步出遊。打從我小時候開始,從來就沒有看過父親對老媽有過這些舉動與親暱。

我不曉得老媽與父親年輕時在一起是不是也曾如此,但依據我所認識的他們,我猜想並沒有。


我想起剛結束老媽的葬禮,我同父親在巨大的燒金紙爐前,將一堆堆成山的紙錢往裡頭摺遞。他摺送的速度越來越快,最後一股腦兒地將整疊紙錢用力丟入,並帶些忿恨地說著:

「妳尚愛錢,這些攏呼妳,全部攏呼妳啦,攏拿去啦。」

我不理解這是否為父親在即使做盡一切仍回天乏力後的氣憤,亦或同樣是難以出口,變相的真心話,其實是希望老媽拋下曾有的執著,能夠無所掛懷地安心而去?

老媽對錢很重視,不管父親每個月交給她多少,都仍會一再抱怨支出菜錢,維持家裡開銷時常不夠。

我自己也曾一度認為老媽就是那種很傳統死要錢的個性。

但這些想法隨著在老媽走了之後,閱讀到老媽最後所寫下的日記,我對於老媽計較於金錢的觀念也有所改變。

她在日記裡這麼寫著:

「媽媽一世人都過得很辛苦,也時常窮到讓人看不起,所以媽媽常常提到要你們多賺錢,因為在這個社會上,沒有錢就會被人瞧不起。媽媽已經被人瞧不起一輩子了,不希望我的孩子也同樣一直被人瞧不起。窮也要窮的有志氣,要證明給別人看,不要被人永遠瞧不起,這就是媽媽對你們最大的希望。」

在讀日記的時候,我腦海不停地浮現老媽埋頭於工廠內縫紉衣服的情景,棉絮與灰塵散落空氣中,不時揮汗如雨,但老媽總咬牙堅持著。酷暑如是,寒冬亦同。再辛苦勞累也是為了生活,為了現實壓力而努力。


或許,在我的想法裡,曾無怨無悔地對一個人全心付出,直到最後死亡將兩人分開,仍選擇孤老終生只是不切實際的一廂情願。

又或許,既然已不離不棄地陪伴全程,接著再起步邁向屬於自己的另一段幸福,這樣的選擇似乎也無可厚非。

無論如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旅程,那些都不是旁人足以插手論定。

每個人,都該好好地為自己而活。



《假使婚姻最終只剩責任的枷鎖,那麼,我願解開那層束縛,歸還屬於你的自由。最後,只希望你讓我擁有信念,相信我們曾盡力愛過。》

( 心情隨筆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rb2&aid=4737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