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文字當家,影像 supplement(2006夏季日劇)
2006/08/02 11:21:00瀏覽1226|回應0|推薦3

這齣戲真的是因為龜梨和也才追的,不過看完第一集,實在有點失望。雖然很能理解編劇想營造的張力:認命認份努力工作往上爬的世代(伊東美咲)與處在新世界來臨的前沿看不到未來而整天嬉戲載浮載沈的新世代(龜梨和也),如何在張力下相互理解。這背後也代表著日本社會從戰後經濟重建到達高峰,以及上世紀九零年代開始的經濟停滯甚至下滑的轉型。這的確是個有意思的主軸,不過,第一集,不成功,普遍認為調子有點沈,張力 不太夠,劇情平凡甚至有些做作。基本上,我都蠻同意的,這些明顯的缺失。但是一直到看完第四集,猛回頭,才發現,這齣戲的看點在他方。

這齣戲的主角是 文字,這是一齣用文字撐起來的連續劇。裡面有各種不同的文字華麗的表演著:手機簡訊、廣告slogan、內心獨白、記事本的紀錄、對白、旁白、電子郵件、 公司八卦。文字當家,影像成為supplement。雖說文字是主角,但它並不是用瑰麗的遣詞造句來表演,不是靠發明特別的詞句來撼動人心(比較接近這樣的表演的,應該只有 廣告slogan),它的表演來自於這些不同的表達管道、工具、情境、功能所形成的多層次的網絡。試想,同樣一句三歲小孩都會說的 我愛妳 ,當它出現在手機簡訊、廣告slogan、八卦、獨白等,要表達的內容、聲調、語氣、情感、意義,必然都不盡相同,力道也不一樣,發送與收訊兩端的關係也會在其中轉化--崩解、強化、例行公事等。這齣日劇精彩如馬戲團表演般的文字,穿梭其中。與其說是人想表達情感,不如說是文字經由不同的表達方式/工具,製造了細微的多層次的甚至相互矛盾的情感與關係。不是人在說話,而是話在說人。

被各種文字乃至資訊包圍,甚至轟炸,是當代日常生活的常態,已經到了十多年前的我們絕對無法想像的地步,而這齣戲選擇的行業 廣告業 ,也絕對是當前新的社會經濟生活的代表性產業。這些用不同器具,在不同場合,使用的文字,功能與意義都不盡相同;要傳達的訊息,跟接受端的人際關係的建立與經營,也各有特點;它們也會以各種的角度深淺不一的進入心中。人與人的溝通/無法溝通、相互理解/誤解,甚至對自己的認識,如今都被層層的文字包裹,別說想要傳達心意,經常連自己的心意都捉磨不定。不僅外人,連自己都難免會迷失其中,找不到回家的路。

戲中的角色不都如此嗎?瑛太或許太過滑溜,但那不是本性使然,與本性無關,而是他在這樣的社會中的生存法則,於是我們也會看到他的痛苦與無奈。左藤浩市被女兒笑說他只會生活在膚淺空間的enjoy man,然而一個太過認真的人,如何在資訊轟炸的戰場上存活,不患精神官能症就萬幸了,或許這才是他希望女兒班去跟外婆住的難以言明之處。伊東美咲匆忙的只能用簡訊跟男友談心,雙方分手也竟然只能用便利貼來傳達,失戀後的療傷是每天在筆記簿上書寫自己根本作不到的生活手則。裡面比較能不陷入這種處境的,只有龜梨和也,主要是因為他只是個被人使喚跑腿的臨時雇員,文字不是他的生產工具,體力勞動才是。換個角度看,因為職位卑微而只能從事勞務的他,反而是最有行動力的,這個特殊的角色,將會控制整齣戲的節奏,起承轉合,就像汽車的發動機一樣。

這樣的新世界不管好壞,我們都要在其中 生活,與人相識、邂逅,工作形態、生活方式、人際交往等等,會需要新的態度和方法,也會建立不同的情感模式。或許可以稍微誇張的說,supplement是一部這個時代才會出現的連續劇,也是這個時代才可能欣賞的戲。它反映了當前這個新社會的特性,也提供一種經驗這個新社會的方式。文字當家,影像supplement。

這樣的日劇會好看嗎?我想如果翻譯水準夠,而 妳心情比較放鬆不著急的時候,應該可以慢慢品味出過去那種直接以影像為主的戲劇所表達不出來的感情層次和多重節奏。而我們也可以跟著探索自己深不見底的心 和他人欲言又止心口不一的情。

當然,這個欣賞的方式並不能掩飾劇本的無力。

這齣戲的卡司很豪華,除了已經竄紅的女主角伊東,跟未來新星的龜梨之外,還有 左騰浩市(我稱之為最佳男配角的熟男)、帥氣的 瑛太(如果沒意外,他應該是最佳男配角的接班人)、白石美帆(長的甜美,有些潛力的女優,在這齣戲中,她也轉大人,演出熟門熟路的社會人)。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pientia&aid=379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