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香在佛教中對佛菩薩的供養
2012/05/22 14:26:36瀏覽2307|回應0|推薦3

香在佛教中對佛菩薩的供養

香與佛教在佛教中,無論是對佛菩薩的供養,或是在說法的譬喻中,經常都可以見到香的踪影。 密法中,不同的本尊甚至有不同供養的香,香與佛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由於香能祛除一切臭氣、不淨,使人身心舒暢,產生美妙的樂受,因此常被用來做為供養佛菩薩、本尊的聖品,如《蘇悉地經》中,就把香列為五種供養之一,而《大日經》也將之列為六種供養之一。

 

除了被用來做為殊勝的供品之外,由於香的芬芳遠聞,經典中也常以其來比喻修行者持戒之德。

如《戒德香經》中,佛陀告訴阿難,只有持戒之香不受順、逆風的影響,能普薰十方。

而《六祖壇經》中,也以香來比喻五分法身,稱為五分法身香

 

此外,香也被用來比喻念佛的功德,

如《首楞嚴三昧經》中,以香光莊嚴來比喻念佛的人染上如來功德莊嚴,就如同製香的人染上香氣一般。

 

經典中甚至記載有香的淨土,

如《維摩詰經》中所說的香積國土,不但以香構成食、衣、住、行的一切,也以香來說法。

在《華嚴經》中也說,華藏世界被重重無數的香水海所圍繞。

密教的種種修法中,更是經常看到供香的記載,而依供養佛部、蓮花部、金剛部,乃至天龍八部等一切世聖眾,則用種種不同的香來供養,與其相應。

 

除此之外,經典中也記載著與香有關的修持法門。

其中最著名的是《楞嚴經》中的香嚴童子,以聞沈水香,觀香氣出入無常而悟入本心。

而《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中,則有清淨懺悔鼻根的方法;《慈悲道場懺法》中,也有關於鼻根與香的發願,如文中發願一切眾生不聞一切臭惡之氣,常聞一切栴檀、妙​​樹花香之氣,常聞一切說法香、戒香、菩薩香、五分法身香等。

 

香在佛教中的風貌如此豐富多姿,從最基本令人愉悅的香,昇華乃至心香、解脫香的境界,令人嘆為觀止!

 

香與供養供養是以飲食等各種用品供養、法、僧三寶。 常見的供品有香、花、飲食等。

其中塗香代表清淨義,能清淨一切染垢穢,及燥熱煩惱;而以香供佛,則代表生除滅一切生死煩惱,得到清淨自在。

在《蘇悉地經》卷中的五種供養為:塗香、花、燒香、飲食、燃燈等五種供養;在《大日經》中則有六種供養,即:水、塗香、花、燒香、飲食、燈明等六種供養。

在《行法肝葉抄》中,並以六種供養象徵六波羅蜜;水代表布施波羅蜜,塗者代表戒波羅蜜,花代表忍波羅蜜,燒香代表精進波羅蜜,飲食代表淨波羅蜜,燈代表般若波羅蜜。

 

除了供佛之外,供養經典也應以種種妙香清淨莊嚴。

在《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卷一中說,若欲受持讀誦是經,當淨洗浴,著清淨衣服,淨持坊舍,以懸繒幡蓋,莊嚴室內,燒種種妙香、旃檀香、末香、種種塗香、禮拜,如是六時,從初一日,乃至七日,日日中間,讀誦是經,正心正憶,正念正觀,正思惟,正思議,正受持,正用行,正教化。

在《法華傳記》卷十〈十種供養記九〉中,鳩摩羅什曾說,若要供養《法華經》,須依經說,略備十種供具:一華、二香、三瓔珞、四抹香、五塗香、六燒香、七幡蓋、八衣服、九妓樂、十合掌也。

其中香就佔了四種。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十三中,就有廣大不可思議的香供養:百萬億黑沈水香,普熏十方,百萬億不可思議眾雜妙香,普熏十方一切佛剎,百萬億十方妙香,普熏世界,百萬億最殊勝香,普熏十方,百萬億香像香徹十方,百萬億隨所樂香,普熏十方。 百萬億淨光明香,普熏眾生,百萬億種種色香,普熏佛剎,不退轉香,百萬億塗香,百萬億栴檀塗香,百萬億香熏香,百萬億蓮華藏黑沈香雲,充滿十方,百萬億丸香煙雲,充滿十方,百萬億妙光明香,常熏不絕。

百萬億妙音聲香,能轉眾心。百萬億明相香,普熏眾味,百萬億能開悟香,遠離瞋恚寂靜諸根充滿十方,百萬億香王香,普熏十方,雨百萬億天華雲雨,百萬億天香雲雨,百萬億天未香雲雨。

而在《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十五中,也記載行者以善根迥向,供養諸佛,以無量香蓋、無量香幢、無量香幡、無量香宮殿、無量香網、無量香像、無量香光、無量香焰、無量香雲、無量香座、無量香輪、無量香住處、無量香佛世界、無量香須彌山王、無量香海、無量香河、無量香樹、無量香衣、無量香蓮華,以如是等無量無數眾香莊嚴,以為供養。 以不可思議塗香蓋,乃至不可思義塗香莊嚴,以為供養,以不可稱末香蓋,乃至不可稱末香莊嚴,以為供養。

而在《大寶積經》卷十三中,也記載天人以香供佛之事:興起光照一切香華,善妙香、常熏香、烏虛延香,常有花樂、眼目樂、如是眾花興雲致雨。雨眾雜香鼓天妙樂。除了有形的香之外,經中也以心香供佛來比喻精誠的供養。

在供香時,我們不妨將身心沈靜下來,讓香成為我們與佛菩薩之間,最寂靜深秘的交會。 香比喻清淨戒德芬芳的氣味,令人愉悅,帶來美好的感受,而有德的修行者,心靈也散發出美好的芬芳,令人崇仰,芳香遠聞。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ndihsu33&aid=6478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