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屈原的痴與忠
2024/04/26 00:46:50瀏覽519|回應2|推薦42
北投 屈原宮

雖然,離端午(詩人節),還有段日子,但我讀到千家詩的【三閭廟】,

還是很有感觸!三閭廟就是〈屈原廟〉,位於湖南省湘陰縣〈北汨羅江〉畔。

唐玄宗時代的〈戴叔倫〉寫三閭廟,是借寫景而詠史,來悼念〈屈原〉。

【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

〈司馬遷〉的《史記‧屈原傳》曾這麼描述屈原的委屈:

「屈平正道而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閒之,可謂窮矣。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那流不盡的江水,既是寫景也在抒情,暗示了屈子緜長恆久,至今不衰的怨恨。

楓林發出的蕭蕭聲響舞動著殷紅枝葉,也如同屈子披髮江畔、號天泣血的心情。

屈原,曾擔任過〈三閭大夫〉,這是個什麼樣的職位?

它是掌管王族三姓(昭、屈、景)的宗教領袖,這個職務必須通曉王族祖脈、

宗廟事務、祭祀典儀 ...。長久下來,個性會有一定的形塑:忠於職責、

拘謹細膩、僵固而少變通。因為,行宗廟祭祀之禮,有一定的程序規矩。

屈原受了什麼樣的委屈,使得他終日抑鬱寡歡,行吟江畔,形容枯槁,

最後「抱石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一生主張「對內薦舉賢能,對外聯齊抗秦」,卻屢遭排擠,並兩度流放。

換句話說,屈原當時是「主戰派」,不願降秦被統治。奈何〈頃襄王〉不聽!

將他流放到湘水之南,致使屈原深受打擊,懷著孤憤,以死明志。

醫師歷史作家〈譚健鍬〉認為,詩歌就是屈原的肺腑之言,從他的《楚辭》中,

可以明顯感受到一位憂鬱症患者的苦楚。

譚醫師認為,縱使屈原身上有著堅忍不拔、嫉惡如仇的優點,但同時也存在

不知變通、不願和現實妥協的缺陷性格,他的個性成就了自己的千古絕響,

也種下抑鬱的種子,為其悲劇人生鋪上不歸路。

我個人覺得,這是以旁觀者角度來看待屈原的處境。如果設身處地,同理他的

心情,就只有這麼做,才能得到身心的永恆解脫,也圓滿自己的忠貞。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llyamen&aid=180542989

 回應文章

子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4/26 18:56

悲劇性格,實在是讓人扼腕的人格特質。。。許多人會走上絕路,都是個性惹的禍。

鑽牛角尖,以為事情沒有轉圜餘地,只能走上自殺一途的人不少。

常聽人說:個性決定命運,果真如此。

人活著,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不是件易事。但,只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做起事來會順利許多。

每當我看到像屈原這樣以死明志的正直人物,都忍不住想檢視他們在世時的人際關係是怎樣的狀態。。。

sallychen(sallyamen) 於 2024-04-26 22:25 回覆:
沒錯!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多數人能認同。

通常會逼自己走向絕境的人是,觀念固著,太有執念。

我們看世間沉浮於恩怨情仇的人,多半是被自己的無明綑縛住。

所以「覺察」與「觀照」自我心念,很重要!

只有改變心念,思想轉個彎,才有機會解開桎梏的繩索。

但那是理性的我們,才做得到的事。有些人,沒辦法!

因此,才會有心理諮詢師的存在,引導與開化他們。

而至於〈屈原〉的以死明志,我認為他意識是清晰明確的。

這麼做,我完全能理解也同情他的處境。

文人志士的尊嚴與對國家的認同,要比一般人深刻許多。

於他而言,就是觀念的堅持,與人際較無關係。

主戰與主和,立場鮮明對立,自然難和諧。我是這麼認為!


阿丙0.6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4/26 08:20

忠於自己,其他可議?

為自己而活,忠君?忠【國】?

痴於無明,放下如何?

為自己而活,痴君?痴【國】?

sallychen(sallyamen) 於 2024-04-26 09:18 回覆:


我覺得〈屈原〉個人是比較執著,他不願六國被秦所併。

但盱衡當時局勢,六國或其中幾個大國,並無決心抗秦。

楚國與齊國,原是可以奮力拚搏一次,無奈君王與大臣,

都怯戰,甚至不惜侮蔑屈原心意,才會如此傷透他的心!



尤其,屈原對〈楚懷王〉有非常忠貞深厚之情,卻不被倚重,

任由兒子〈頃襄王〉做決定,流放沅湘,這是很不堪的打擊!

試想,當朝中佞臣在皇上耳根進讒言時,皇上不僅沒闢謠,

還站同一邊,做出放逐的處置,那將是多麼挫折與傷痛啊!



反對抗秦的君臣,就只想「明哲保身」,不願「浴血奮戰」,

這也無可厚非!缺乏信心,又不團結,最終只有逐一被消滅。

屈原,天生有悲劇性格,這或許也是無法改變的宿命。

但我可以深深理解,他當時的「無奈、無助、孤寂與悲憤」!

我也相信,他的「以死明志」是真性情的反應,非求遺名後世。

~~~~~~~~~~~~~~~~~~~~~~~~~~~

話說回來,倘他不因忠而投江明志,

放逐沅湘日久,也是抑鬱而終。

生命只有一回,就認真做自己吧!

至少不負忠心,一往情深地愛護朝廷。

古代忠臣,就是這種風骨氣節。

諸葛亮、顏真卿、岳飛、史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