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驚悚過後只剩悲傷 ~《返校》觀後感
2019/10/15 12:26:54瀏覽1995|回應0|推薦34

觀賞完《返校》這部電影後,腦海中浮現起《偷書賊》結尾死神所說的話:

「我想說的是,我不斷地高估人類,也不停地低估他們,我想說的是,我很難給人類做出一個正確的評價。我想要問她,同樣是人,怎麼有人如此邪惡,又有人如此光明燦爛呢?人類的文字與故事怎麼可以這麼具有毁滅性,又同時這麼光輝呢?」

「人類,在我的心頭縈繞不去。」

《返校》和《偷書賊》這兩個故事都是敘述人民活在獨裁者統治下的悲慘世界,無數人被折磨至死

《偷書賊》的時代背景是二戰期間,希特勒為了要消滅猶太人,對於同情猶太人的非猶太人也視為犯罪,即使在如此險惡的環境中,還是有人冒著生命危險收留猶太人、幫助猶太人,偷書賊莉賽爾善良的心,撫慰著當時每顆惶恐不安的心,邪惡與善良貫穿了整個故事。

《返校》的時代背景是二戰結束後的60年代,發生在台灣的白色恐怖戒嚴時期,獨裁者為了鞏固政權,利用「防止匪諜」的名義來監控人民言行,尤其是針對知識分子,因為知識分子接受教育,會分辨黑白是非,因此這類人的思想最容易出問題,必須動用各種殘暴手段消滅他們,不單剝奪其自由,還要剝奪其生命。因此在戒嚴時期,禁止成立「讀書會」,也不能閱讀被政府歸類為禁書的書籍。然而在翠華中學內卻有一群師生秘密組成「讀書會」,他們閱讀當時被視為禁書的書籍:印度詩人泰戈爾的《漂鳥集》、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父與子》、廚川白村的文學論集《苦悶的象徵》等,整起悲劇就這樣子發生了。因為告密者方芮欣的私慾,向白教官舉發了這個讀書會,讀書會裡的成員全遭通緝入獄,最後老師和學生幾乎全都被槍斃,只剩下學生魏仲廷存活下來,因為老師張明暉死前一再鼓勵魏仲廷要堅強的活下去,他說:

「總得有人活下去,記得這一切有多得來不易。」

張老師即使遭到方芮欣的告發入獄,但他最掛念的人依然是其學生,他對方芮欣說:

「願你能平凡而自由的活著。」

他死前寫給方芮欣的遺書道:

「白鹿予水仙:此生無緣,來世再見。致自由。」

張老師終其一生,就是為了追求平凡與自由。

電影裡白教官的邪惡與張老師的善良,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讓人不禁要問:

「同樣是人,怎麼有人如此邪惡,又有人如此光明燦爛呢?」

泰戈爾說:「當人變成野獸時,他比野獸還更惡劣。」執法者如白教官和憲兵等就是野獸的代表,運用各種惡毒手段把異己置於死地。然而黑暗底下還是有光明面,善良的張明暉老師和殷翠涵老師對學生無怨無悔付出,啟發和解放學生的思想。即使面臨死亡的最後一刻,仍要保護學生。還有善良的方芮欣對於告密所犯下的大錯,逃不過良心的譴責,選擇自殺結束生命,讓人不禁哽咽唏噓。錯不在方芮欣,而是國家制度,以及被扭曲的人性。

雖然《返校》被定調為一部恐怖驚悚電影,片中有許多驚悚的恐怖橋段,但是驚悚過後只剩下悲傷,這股悲傷喚起人們更深層的思索,我們要珍惜這得來不易的自由,捍衛自由,不要讓自由被獨裁者吞噬,願那樣的時代永遠不要再來。

看完電影後,我再次拿起書架上《再見•經典 泰戈爾全集》一書,翻開詩集《漂鳥集》,再三回味在電影中出現的這兩首詩:

「綠葉戀愛時便成了花。花敬拜上帝時便成了果實。」

「埋在地下的樹根使樹枝長出果實,卻並不要求有所回報。」

感謝那些不求回報,曾經為台灣爭取自由的所有烈士。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brinaleong&aid=13011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