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隱藏澳門背後的美麗與哀愁-李展鵬《隱形澳門》
2018/04/27 16:54:36瀏覽2475|回應0|推薦6

澳門與香港只有一海之隔,過去,因為香港這顆東方之珠太閃亮了,澳門像是一顆未經雕琢的璞玉,暗淡無光,澳門人也甘於扮演這個不起眼的角色,像隱者般無聲無息,世人不知道其存在,還記得高中畢業後離家到台灣就學,每當介紹自己來自澳門的時候,總會出現相同的疑問:

「澳門?沒聽過。」

「澳門在哪裡?

竟然沒有人知道澳門這個地方,當然就不知道澳門在哪裡,我就只好把香港搬出來,透過香港來介紹澳門。

一直以來,澳門人習慣追隨香港的腳步,走香港人走過的路,看香港的電影,甚至使用香港的教科書,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我,對澳門的歷史一無所知,對澳門這塊土地,既熟悉又陌生。

開始對澳門的歷史文化產生興趣,緣自居住在台灣後,台灣的同學、朋友、同事只要到澳門旅遊,就會詢問關於澳門的人事物,為了回答他們的問題,只好惡補澳門旅遊書,但是旅遊書的景物介紹都是蜻蜓點水,局限在建築和飲食,甚少澳門的歷史與文化。因此一直缺少那一塊「澳門歷史與文化」拼圖。但是看完這本書以後,終於把這個缺口補上。

原來在南宋之前,澳門只是一個不毛之地,一個小漁村,隸屬於香山縣,直到明代,才開始有自己的名字:蠔鏡澳、香山澳,「蠔鏡」名稱緣自當時的澳門盛產蠔(牡蠣),蠔殼內壁平滑明亮如鏡,因而得名,而「澳」本身就是海灣或泊口之意。後來有「澳門」之稱,取其「南北有兩山對峙,形狀如澳之門」之意。澳門的英文名不是譯音Aomen,而是MacaoMacau,因為葡萄牙很早就賦予葡文名稱,流傳的版本是葡萄牙人在媽閣廟一帶登陸,詢問當地居民這個地方的名字,當地居民回答:「媽閣。」於是葡萄牙人就叫澳門Amaquam阿媽港Amacuao阿媽澳),最後演變為現今葡文名Macau

原來葡萄牙統治澳門,最早追溯到明代。葡萄牙發展航海事業,以澳門作為中國國際航道中心,剛開始採賄賂官員旳方式,向明朝政府租借土地,定期進貢納稅,在澳門大興土木,蓋屋建廟,形成特殊的「華洋共處分治」的局面,到了清末,中國陷入內憂外患的困境,葡萄牙把握時機,逐步把澳門變成葡萄牙殖民地,1974425日葡萄牙發動「康乃馨革命」(Carnation Revolution),推翻薩拉查極右派的政權,革命成功後,葡萄牙政府宣佈放棄所有海外殖民地,包括澳門在內,當時中國政局尚未穩定,中國政府拒絕接收,於是,葡萄牙繼續管理澳門,但撤走所有軍隊。直到1986年中葡兩國談判,簽訂《中葡聯合聲明》,明定澳門1999年回歸中國,結束澳門的殖民統治。

關於澳門美食:葡國菜,心中也存在不少疑惑。記得小時候,有一天爸爸心血來潮要學做葡國菜,於是報名澳門旅遊學院的葡國菜料理課程,他在家裡做給我們吃的第一道葡國菜就是非洲雞,那時候,心理就納悶,為什麼葡國菜色裡面有這一道非洲雞?看完這本書後,終於找到回答。在澳門的葡國菜,不是道地的葡國菜,而是「土生葡國菜」,其中「土生」是「土生葡人」簡稱,是指葡國人與亞洲人(中國、日本、馬來西亞及印度人等)繁衍的後代,在航海時代,由於葡萄牙國王禁止女性登船參與航海事業,葡國男子所到之處與當地女子所生之後代,稱為「土生葡人」,「土生葡人」有自己的歷史、美食、方言與傳統,其中由「土生葡人」創造出來的美食,混合了不同國家的元素,獨樹一幟,葡萄牙人的足跡先到非洲,再到亞洲,因此發展出一道「土生葡國菜」:非洲雞,它是葡國人從非洲的莫桑比克及安哥拉等地傳入澳門的菜色。

澳門回歸中國後,政府傾全力發展觀光產業和賭業,殖民時期留下來的莊嚴肅穆、宏偉壯觀的教堂和建築物,以及充滿南歐風情的街景,再加上回歸後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一座座金碧輝煌賭場,讓澳門瞬間成為一座美麗的觀光城市,然而在美麗的背後,卻造成澳門人生活巨變,如書中作者所感慨:「六十萬人口小城面對每年三千多萬遊客,如何是好?」,到處都是人、人、人,昔日的悠閒寧靜不再,物價上漲,樓價上漲,交通問題,醫療問題,民生問題2017年的天鴿颱風,一夜之間讓澳門成為一片汪洋,到處淹水,斷水斷電,澳門人又回到昔日貧瘠的小漁村時代,這一場風災,造成十人死亡和兩百多人受傷,成為澳門人無法抹滅的傷痛,從這本書中,我們看到是一道道無解的難題,澳門美麗背後的的憂愁。 

作者在介紹澳門畫家雷凱盛的一系列《樂園》作品時,下了發人深省的結語:「什麼是樂園?當年,葡國人曾把澳門命名為天主聖名之城,今天澳門則是世界第一賭城。樂園是宗教之地?是殖民者眼中的佔領地?是紙迷金醉的賭城?還是個滿佈高樓的現代城市?樂園與失樂園之間,又是否只是一線之差,現代城市發展,應該何去何從?在這個危機叢生的世代?雷凱盛這些畫作帶我們在古今之間沉澱思緒,思索未來。」

澳門到底是樂園還是失樂園,每位澳門人心中有自己的答案。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brinaleong&aid=111657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