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林慶齡醫師(台北國泰醫院 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糖尿病引發的腎病變,是常見的糖尿病慢性併發症之一,約有30﹪的病患可能併發腎病變,且已成為尿毒洗腎的主要原因之一。
併發腎病變的危險因子 最主要的是患者有高血糖及高血壓的狀況;遺傳方面包括家族的腎病史或家族有白蛋白尿症、高血壓併有心血管疾病等;此外,血脂肪異常、過度肥胖,甚至抽煙等都可能增加糖尿病併發腎病變的發生。
養成「三低一高」的飲食攝取習慣 糖尿病患的飲食應以低脂、低糖、低油、高纖「三低一高」為原則,因此在蛋白質的攝取來源,建議多攝取低脂肪含量的植物性蛋白質;而乳製品則建議以低脂或脫脂牛奶補充營養。但因為低脂或脫脂牛奶中的蛋白質含量相當高,所以需特別注意攝取量。除平日限制鹽份及適度蛋白質的攝取,確切按照醫師指示用藥外,更要避免服用不明藥物,謹慎保護腎臟功能,以免換來終生悔恨。
微量白蛋白尿是腎病變的先兆 糖尿病控制不好時,因血糖濃度升高,腎臟過濾壓力增加,使蛋白質排泄量增加,在臨床上會有微量白蛋白尿的產生,也是產生腎病變的先兆,此時若趕緊回復良好的血糖血壓控制,尚可使腎功能恢復。若已出現蛋白尿,則腎病變已經發生,但若有良好的血糖血壓控制及低蛋白飲食,仍可延緩惡化,避免進入末期腎衰竭。 定期篩檢勝過併發後治療 腎功能一旦發生病變,將嚴重壓縮糖尿病用藥的空間。末期腎病變則需終生依賴透析治療,雖然生命得以延續,卻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因此,所有第二型糖尿病自發病起,應每年定期篩檢微量白蛋白尿;第一型糖尿病患則建議在發病5年後或進入青春期開始每年篩檢。
網路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