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黃朝俊醫師(台北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所謂的肥胖,簡單的說就是體內的脂肪堆積過高,到達了一個可能危害健康的地步。最近研究顯示脂肪組織內能源儲存量多寡,可影響肌肉組織及肝臟對胰島素的敏感度。脂肪細胞可能存在至少兩種獨立機制來控制身體該吸收多少能源,包括脂肪細胞利用釋放leptin對中樞神經抑制食慾的回饋抑制機制;以及最近在肥胖動物上發現體積增加的脂肪細胞釋放一種被命名為resistin的蛋白,resistin被釋放到血液可直接導致身體對胰島素敏感度下降。即使身體繼續進食,已過度儲存能源的身體將拒絕接受能源的補給,使血糖與血脂滯留在血液中。因此,肥胖病患血液中的能源養分包括葡萄糖與三酸甘油酯的濃度較常人高,糖尿病可能就因而發生。這也就可解釋肥胖和糖尿病之間相互影響的關係。目前根據衛生署公佈國人BMI(身體質量指數)標準,BMI大於27者,即稱為肥胖。
肥胖是糖尿病的搖籃 近年來,由於飲食日趨精緻與方便,加上交通工具的發達與工作型態的改變,造成現代人吃得多、動得少,使得肥胖的人口日益增加,根據黃醫師十多年的臨床經驗,目前在台灣最年輕的第二型糖尿病病患已降至國中階段,而肥胖已確定是造成糖尿病年輕化的原因之一。肥胖會增加糖尿病的盛行率;學者研究統計指出,肥胖者罹患各種慢性疾病的比例都比一般常人高出很多,當BMI大於28以上時,患糖尿病的機會是一般人的2倍,隨著BMI再增加,罹患糖尿病的機會也將隨之增加,因此,無論是否罹患糖尿病,都應該注意體重控制。 飲食是控制體重的第一步 糖尿病人在飲食上,要控制熱量的攝取與營養的均衡。少吃油脂與高糖分的食物,多吃蔬菜、魚類及白肉,少吃紅肉以及甜度太高的水果。烹調的方式,則盡量以水煮、烘烤或清蒸,避免油炸或油煎,同時減少外食次數,也不要在冰箱中存放太多食物。其他像是含有大量奶油、白糖或澱粉的冰淇淋、麵包、巧克力、汽水等高熱量高糖分食物,更應該要避免。此外,減少外食,或吃剩菜剩飯,都可能影響體重控制。如果實在無法在家裡用餐,則可以考慮使用代餐或糖尿病專用營養品,但只能當作輔助的飲食,不宜過度依賴。
運動助減重一臂之力 對於第二型糖尿病病人的治療,「血糖控制」與「體重控制」應該二者並重, 才有可能使降血糖藥物逐漸減輕及防止併發症。糖尿病病患減重除了要確實遵守以上的飲食規範之外,最重要的是要養成運動習慣。 糖尿病人在飯後1-2小時最適合從事運動,每次運動時間以20-30分鐘為宜,一週至少要三次並且固定運動時間。運動前後一定要做暖身運動,運動強度要視自己的體能狀況慢慢地增加。此外,運動時需穿適當的鞋襪及衣物,絕對不要光著腳丫子運動。當飯前血糖值超過250 mg/dl或常有低血糖發作或生病時則不宜運動。糖尿病患最好先接受醫師評估後再決定運動的種類與強度。 無論是飲食還是運動,總是說得容易但是要長期做就十分的困難。然而,有效的體重控制是沒有時間表的,唯有習慣的養成才能持之以恆。因此,除了患者本身的恆心與毅力之外,家人的支持與鼓勵,以及與醫師良好的互動與討論,才能共同達成這項艱鉅的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