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臟病發作時的處理、與預防
2013/09/03 18:43:42瀏覽96|回應0|推薦0
心臟負責供應全身器官血液、養分及氣體交換
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心臟每天持續將血液擠壓到全身循環系統中,同時也將血液打入肺臟獲得氧氣,再將含氧血液送出去,滋潤各個組織。
和身體所有器官一樣,心臟也需要靠自己供給含氧的血液。心臟的含氧血液是靠著三條分枝的冠狀動脈供給,所以當冠狀動脈因為脂肪沉積,產生粥狀斑塊而阻塞血管,導致血管狹窄,供給心臟氧氣及養份的能力變差,就會造成心肌缺氧,病患會有胸悶、胸痛等不適症狀。
心臟病發作的原因與症狀
一旦冠狀動脈變得狹窄,供給心臟的血液減少,運動或處於壓力下時,病患常有胸口痛或胸部被擠壓的感覺,有時候會覺得呼吸不上來,這些症狀在休息一陣子,或是使用舌下硝化甘油錠後,即可消除,這就是心絞痛的症狀。
如果阻塞冠狀動脈的粥狀斑塊破裂,進而出現血塊,把血管阻塞住,我們稱為”血栓”,它會完全阻斷供給心肌血液的血流。沒有血液的供應,心臟就失去功能,心肌開始壞死。如果沒有立即重建心肌血流,心臟組織就會壞死,導致心肌梗塞。這時症狀與心絞痛相似,但是比較嚴重,甚至在休息狀態下,也可能發作。患者通常會覺得胸口有壓力,可能延伸到頸部及下巴,甚至左手臂。接下來,冒冷汗、噁心、嘔吐及暈眩等症狀,一一浮現。
心臟病發作,處理與治療?
心絞痛症狀在休息一陣子或使用硝化甘油舌下含錠後,大多可以得到消除。如果是急性心肌梗塞,或是心絞痛無法以休息或使用硝化甘油舌下含錠得到緩解的話,就需立即就醫,以心導管或是注射冠狀動脈血栓溶解劑,來移除冠狀動脈內血塊,這樣才能迅速阻斷栓塞的進展,重建心肌血流,避免心肌壞死。
預防心臟病發作
控制冠狀動脈疾病的相關危險因子,比如抽菸、高血壓、體重過重、高脂血症(膽固醇過高)、血糖過高及糖尿病等,通常可有效預防心臟病。因此,建議患者戒菸,把收縮壓控制在小於130 mmHg、舒張壓小於80 mmHg,減重與適度運動,絕對有其必要。如果患者合併有高脂血症,必要時也應施以藥物治療,並前往心臟內科門診就診,接受長期治療與追蹤。

本文作者【臺北醫學大學‧雙和醫院/心臟科 賴志泓醫師】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000772000&aid=8320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