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棒球vs.美國大聯盟」系列三
很多人心目中的美帝霸權,同時也是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除戰功大,其本土亦毫髮無傷,完全未遭戰火波及,他們是如此地有影響力,不僅是對全球政治、經濟的動態極具一言九鼎的份量,也主導許多超級國際性組織,像聯合國和WTO等,台灣始終被拒於門外的UN甚至將總部建立在美國境內,美國,就是如此霸氣十足的大哥大國家,但他們樣樣都吃得開嗎?
似乎未必。
因為巍巍大有為美國,即使每屆奧運會的成績都名列前茅,但在國際奧會(IOC)的權力圖譜上,他們從戰後至今也只主辦過兩次奧運而已,第一次是84年的洛杉磯奧運,另一次則是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其中的84年洛城奧運更只稱得上是半個奧運,因其時正值冷戰氛圍環繞全球,以蘇聯為首的華沙公約東歐共黨陣營,聯合抵制「以民主價值首席推銷員兼資本主義頂級資優生自許」的美國政府,致其初嚐主辦權美味的洛杉磯奧運即橫生枝節,種種跡證似也讓人深深感受到,美國與IOC好像很不對盤。
也或許,還有另一種可能,就是說,其實美國對IOC有否用心經營的態度,根本不若他們對其他「更有利可圖」的國際組織那般,永遠顯得積極無比,這一來一往間,美國與IOC的關係也就更耐人尋味了。
但說穿了,美國與IOC的「八字不合」,也果真「頗有淵源」且其來有自。
IOC是源自於古希臘奧運的傳承,有其自身道統,重視的是古典精神,當初開始辦奧運時,其思維是為了和平與自由,認定公平競爭的運動比賽是一個很好的媒介,可讓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不同國籍的運動員共聚一堂,互相切磋交流,增進彼此的瞭解。
所以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宗旨就是在鼓勵大家參與運動比賽的時候,應該好好學習和體會「了解、友誼、團結、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並且將這種精神融入生活裡面,以建造一個更團結、更和諧的社會。
因此,在主辦奧運的過程中,尤其是在大戰過後,通常會「刻意」在戰敗國的土地上舉辦,讓戰敗國可以名正言順地從事重建工程,也間接洗滌戰敗國的血腥土壤,並替參與盛典的世界各國帶來和平契機。
這源遠流長的奧運傳統,就這樣一路走到84年的洛杉磯奧運,並且在美國的主辦下,開創了史上第一次獲取暴利賺大錢的奧運新生機,奧運也在美國以商業利益為優先的資本主義邏輯操作之下,從此成為金雞母。
相對於重視傳統希臘奧林匹克精神的古典價值之IOC,美國是以利益至上的創新思考,對奧運主辦權發動革命性的「破壞精神」來運作,這兩位個性完全不合的人,最後就在棒球項目上擦出了失和的火花。
在全球棒球運動中引領風騷的MLB,是美國本土四大超級職業賽事組織之一(NBA, NHL和NFL等為另三個夥伴),卻也是賽期與奧運最直接衝突的項目,以美國自身利益為唯一考量的MLB,在八月時正是各隊力拚季後賽資格的關鍵時刻,幹嘛要讓麾下好手離開致影響戰績,甚至冒著「愛將可能因為短期盃賽的性質,恐遭不當或過度使用而受傷」的風險,去參加「不過是國族榮光的虛幻投射罷了」的奧運呢?
而對IOC來說,年紀較輕的小老弟MLB,竟然無視於國際奧會苦口婆心大聲疾呼的「讓全球最頂尖的職棒選手,共赴奧運聖殿」的籲求,甚至還擺出「天大地大沒有老子大」的高姿態,自是非常不爽,於是乎便迂迴轉進,找盡各種藉口,把棒球項目趕出家門。
然而,MLB會因飽受此威脅而開放旗下球員打奧運嗎?當然不!MLB反倒認為此乃天賜良機,萬不可失,遂直接與國際棒總合作,全面主導「世界棒球經典大賽」(WBC)的建制化工作,期望有朝一日能向FIFA的世足賽看齊,透過WBC的開辦,大舉擄獲全球職棒市場的龐然商機,可以狠撈海削一票,這就是永遠向錢看的MLB之真面目。
他們和IOC彼此之間的恩恩怨怨,都是卡在「利」字喬不攏,未來只要「錢」嫌盡釋,兩造還是不無可能有攜手和好的一天,畢竟有誰會跟錢過不去呢,只是這一切似乎都還有待觀察呀。
備註:本文部份內容與每週一至週六晚上11點至12點在FM98.5「寶島新聲廣播電台」播出的帶狀棒球談話節目「寶島紅不讓」同步播出。
(本文作者為邊邊角角棒球論壇美國職棒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