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3/21 07:01:18瀏覽957|回應5|推薦34 | |
. . 上個星期晴暖了幾天,週末開始陰沈,昨天竟然氣溫陡降,中午時分下起了細碎的春雪。乍暖還寒,正適合讀這本書的心情。 該怎麼說呢?基本上這是一本幽默有趣的書,作者以自身的俄國經驗,用俄式英文書寫,通篇輕鬆搞笑的敘事口吻。那在貧窮困頓的生活掙扎中還能發出的笑,才是真正的幽默,才是深刻而衷心的笑。然而那從頭到尾貫穿整個故事的哀愁卻絲毫不消退,如影隨形,深深的讓人感到一種無力、無助、匱乏。 故事的主人公禎亞(Zhenya)於1941年出生於俄國鄉下Vitebsk。他從介紹自己的名字開始,敘述他一生為追尋真實身份而努力的故事。小說分為五部分;第一部份篇幅最長,佔據了將近全書的一半。從鄉下農村生活說起,他與母親如何的相依為命、農村領導跟兒子如何以惡勢力強霸地方、欺壓弱小者,(如禎亞與他母親)。後來他從母親口中得知自己的身世,知道了其實他是英國人的兒子,從此改變了他的一生;前進倫敦、尋找生父成了他一輩子的精神支持與生活目標。對身份與認同的追求,也為生活的艱難與心靈世界的貧瘠,找到了理由與出口。可憐的禎亞!在貧困的農村中掙扎向上,為的就是要能有朝一日爭取到出國的機會。可惜天公不懂疼憨人,他總是輸人一等,總是被錯過而沒有出頭之日的千里馬。 第二部分描述他如何旁門左道的弄到一張假的旅行證,偷渡到了首都莫斯科。(只有到了莫斯科,才有出國的希望啊!)然後莫名其妙、陰錯陽差的碰到了兒時的死對頭,寄宿到那人家裡去。這個死對頭是他這一生的頭號敵人也是他一生中最親密的朋友,因為踢足球成為重要球員而住在莫斯科,後來被選入蘇聯國家代表隊,參加1966年在倫敦舉行的世界杯足球賽。 故事在第三部份開始發展得越來越離譜。禎亞因為在首都是沒有身份的地下人口,終於在一個絕望的暗夜被KGB的敲門聲嚇到沒膽,被監禁了起來。後來辦他案子的頭子還跟他談條件;由於禎亞英文能力優秀(!),所以KGB威脅他為他們工作當間諜作為交換條件給他身份,工作內容是以翻譯為幌子,隨足球代表隊到倫敦去收集情報。倫敦!!!這會兒真是得來全不費功夫啊!第四部分是倫敦探險記,曲折離奇,共產主義社會長大的劉姥姥進資本主義世界大觀園,刺激極了。禎亞眼中的嬉皮、反越戰遊行、以及酒吧文化等等,都令人拍案。然而,他的個人使命的無法實現、追求一生的夢想在眼前破碎,才是那真正對照出搞笑文字的背後的深沈。 列寧的精神永存。列寧與共產黨人永遠同在。咦?沒錯吧?彷彿真的聽到列寧在笑!? 故事就在第五部分突然的讓人不知所措起來了。這是一份禎亞家鄉的醫院中,醫師護士交換意見訊息的電腦檔案記錄。時間是2006年八月,在德國舉行的世足杯結束之後。急轉直下,原來禎亞已經在這個醫院躺了四十年,前二十年完全拒絕開口說話,後來偶然中受到刺激,一開口就講英文,而且只講英文不願說俄文。這整個故事竟然是主治醫師的紀錄,是禎亞對他說的故事。 說實在話,看到這裡時有一種掉進黑洞的感覺。彷彿被騙了,全心聆聽接受禎亞敘說故事的讀者就這樣被遺棄了。可是,也唯有讀了這第五部分的電腦對話紀錄,才恍然明白了故事中許多的稀奇古怪、莫名其妙。 故事一開始提到過一隻總是撞向窗玻璃的烏鴉。烏鴉因為在玻璃中看到反影以為玻璃的另一邊有他的同伴家人,有他失去的幸福與快樂,因此不厭其煩的總是用頭敲撞玻璃。他不明白自己看到的只是反影,只是幻象。他充滿深沈的哀愁,一心只想到玻璃另一邊的世界去。終於有一天他衝撞得那麼用力,竟至撞碎玻璃,倒於血泊之中。這隻烏鴉的哀愁貫穿整個故事,而主人公禎亞,最後在醫院中也是衝撞窗玻璃而死,一如那烏鴉。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