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陳誌義老師—以及他的証謙易經學堂
2010/04/30 02:57:41瀏覽5605|回應44|推薦27

李醫師按

  以下是我一位同修好友給我的一封信,在此交代何以之前首頁下刊登陳誌義老師易經班的開課消息。浮世夸夸,易學中人形色不一,有以服務權貴為榮者,有以拱璧造神自矜者,然易學為探天地幽深之絕學,至寶、至貴、至真,理當廣為流傳,以為世用;豈容俗界自擁為牟利盜名之工具?故以,陳老師如此深學融通,樸拙天真,令人耳目一新,特於閉關前夕,發文引介,盼識者勿失之。

Ruby,您好:
   修習不少易經老師的課程,然過去皆因忙於工作,僅限於嘗聞易理、卻未熟稔玩索於心臆;近來終於碰到一位願傾囊相授、毫無架子的好老師。謙和素樸的陳老師,來自於社會底層的生活經驗,堅苦奮鬥不自卑,他操著台灣國語說:「不知道為什麼,我愈讀易經,對自己就愈有信心。」
  
   工作歷練可謂閱人無數,過去對人對事也不免有些勢利眼,但如今卻被這位「素人易學老師」深深感動。從他身上學到的不僅是紥實豐富的易學知識,也感受到了「有孚盈缶」(比卦初爻)的初心與信心。

   誌義老師自己印傳單,逐塞放家戶信箱,卻沒啥效果;他沒有好學歷,也沒什麼單位請他講學;只好租下老公寓,將小客廳佈置成教室,一堂堂課教了起來。三月底經朋友介紹,被他這份自珍自重的精神所感動。古意又富鄉土氣的陳老師,講起課來高妙通趣,令人激賞;真希望您有機會也來聆聽。
 
   拋開世俗的學歷與頭銜,只要您真心向學,上天定讓您因誠意交感而啟慧;經典上的爻辭卦辭不再束諸高閣,那些先賢智慧也因您的開悟啟竅,而成了安身立命的活用法寶
 
  陳老師曾生大病,靜養期間,深入研易、薰修河洛,開啟天人悟通之道。他將教授易學視為畢生志業,並以低廉收費來維持基本生活所需。三年來他在承德路租下老公寓客廳做為教學場所(台北北區);5月開始,總算有同修代為借到便宜場地,也方便台北南區的同學。目前地方小、人數少,皆為小班制,上課時若有疑惑儘可提問,以臻教學相長之旨趣。歡迎隨時免費旁聽一堂。
敬祈  厥孚交如  自天祐之

  陳誌義老師的 証謙易經學堂

                   地點:北市承德路四段58巷39號1樓
                   陳老師手機:0952-048-511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ubyskylark&aid=3989739

 回應文章 頁/共 5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同學
習易感念
2010/06/24 10:12

孔子說,「德不修,學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

我們讀到這幾句話,有深刻感觸。今天社會不安全,世界動亂,災難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嚴重,每個人憂心忡忡。災難能不能避免?西方人以為這是自然災害,不是人力所能為。宗教徒認為,眾生造作的罪業太重了,這是上帝發怒要嚴厲懲罰世人。他們的看法實在說,只知其當然,而未知其所以然。我們曉得如何化解這個劫難,要修德、要講學。修德是行門,講學是解門,解行並重。

  聞義,我們能不能徙?什麼叫「義」?我們應當做的事情,肯不肯去做;不善能不能改?這是解行的落實,如果不能落實到我們實際生活行為上,眼前的災難還是要承受,還是不能避免。由此可知,斷惡修善比什麼都重要。

★風雨交加中,習易感念陳老師在課堂上的苦口婆心。


靜觀
謝謝陳老師,也謝謝介紹我來上課的朋友。
2010/05/28 09:51
俗話說:「人人頭上一片天,歹歹馬,也會一步踢。」
再貧弱的人,也有自己的強項,
振作起來,去忙一些建設性的事,
茁壯自我,你就會愈來愈幸運,愈來愈有福氣。
 
 
易經包羅一切的生活經驗,覺得每上一堂陳老師的課,就更添一份幸運與福氣。我不太會說話,無法表達心中那份感激。
老師「現身說法」──不顧己身困境,仍對別人無私給予。就像爻辭卦象裡的智慧轉折,永遠能散發多角度光芒與澤披。
 
研易培德鍊心,自性光華恆常,真箇隨身法寶。

不是天才,我是地才。
改作者名
2010/05/25 14:25

我的作者名(簽名檔),一時快打~打錯了啦!

慎重改正〔不是天才,我是地才。〕拍謝~


我是天才,不是地才。
祝福建中堂「親戚嘜計較」!(微笑)
2010/05/25 13:20

啊!學易經有禮啊~足拍謝啦!

可惜~目前「損友」中,想學易的倫僅1枚,那也要等到他打工後,賺到「小朋友」才能來報名。(一期要3張小朋友耶!)

李醫師,偶們心領了啦! 祝福建中堂「親戚嘜計較」(視病如親,拿藥不跟你計較的意思啦。)

爸說:好好學會易經,就是最好的禮物啦!

李璧如醫師(rubyskylark) 於 2010-05-25 16:36 回覆:
好好學會易經,就是最好的禮物~是啊,只是希望敲開這塊很好的入門磚,希望大家把握時機,加油!

不是天才,我是地才。
不是驚嚇~是驚喜啦!
2010/05/24 21:41

被「損友」罵了!不是驚嚇啦,喜歡Jolin蔡依林實在非常超級無敵驚喜ing~

對了,我有介紹一票「損友」來看李醫師的Blog喔!還有倫說,喜歡醫師的幾篇大作咧。也有倫說也想學易經耶。

唉吚,再謝謝啦~

李璧如醫師(rubyskylark) 於 2010-05-26 00:04 回覆:

地才妹妹超有趣,那些「損友」也很可愛,驚嚇ing~ 讓我很驚喜──希望更多後生報名上課──就算在教室打瞌睡也沒關係,我幾乎從小學睡到大,當然不是每堂都睡,那有什麼關係呢?不是有一種睡眠學習法?而且當你睡覺的時候,你那永遠清明的元神還是受到薰習啊!

不過,這只是打個比喻,就是說學易經並不是非得怎樣不可,輕輕鬆鬆,靠近它,不知不覺就上手了~~可不是叫你們去易經課睡覺~~這種真實生命的課是非常有趣的!


不是天才,我是地才。
有一天,看爻辭看到「視覺震撼」?
2010/05/23 14:33

回覆:李醫師

謝謝您的鼓勵與祝福。爸和我都覺得李醫師好有學問喔。

之前真的不知道醫師也稀飯蔡依林。驚嚇ing~你那篇寫jolin的文章看了好過癮,已收藏,謝謝。

回覆:小b

爸說喜歡閱讀(大概說的是文字吧!)最好從小培養起,他說要多讀多看,才會對文字產生感覺,話雖這麼說,地才還差得遠啦;像爻辭卦辭怎麼愈看愈像天書。他還說:「目感」要練,看熟了就會有「視覺震撼」。哇哩咧~

李璧如醫師(rubyskylark) 於 2010-05-23 21:15 回覆:

李醫師沒啥學問,只懂得把握時間, 把自己泡在文化氛圍裡,像海綿一樣,用所有的感覺來吸收,不管懂不懂,反正總有搞懂的那一天。

雖然現在看起來像天書,那也沒關係。很多東西或許是在多年後,慢慢玩味出來,才明白其中奧義。你會非常感動,感謝曾經在年輕的時候,與這麼美好的事物相遇。這是您的先人、父親給你的最好的「嫁妝」〈陪嫁〉,會跟隨你一輩子,甚至澤及你的孩子〈雖然現在說或許太早〉。

有機會 、有時間,把自己丟進去,不必有太大的壓力,你甚至 可以把爻辭卦辭,套Jolin的歌來唱,那不是很有趣嗎?用玩的心態,來親近它,你會開啟一個新天地。


漫步士林小市民 
唯變所適,享受生命~
2010/05/23 13:48

小時候,我也愛看漫畫類似圖像的東西,長大後,發現文字更具想像空間。面對人生,應如孔子所言:「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易經繫辭傳下傳第八章),環境會變,人也會變,不要固守一執,才能應世無礙,享受生命各方好處,才是真逍遙!    

小B,也要謝謝你敢提問的勇氣。敢問,敢追求學問,就可獲得你想要的。青春無敵,祝福你!


小B
謝謝回復
2010/05/22 12:38

謝了!

拍謝啦,想不到一個小問題,換來落落長答案。佩服~

偶k書就是沒耐心,看圖比較快,

反正要k的k也k不完,咋辦?

再謝一次。


何仙姑
旁通文史哲,暢解爻卦理!
2010/05/21 22:04

感謝「漫步士林小市民」耐心詳解!然因近代中國屢經戰亂及文化排擠效應(西化),這幾位令人尊敬的「民國宿儒」的風範及著作,惜皆未受時人所關注;難得在李醫師部落格裡爬樓,領受飽讀經傳者「導覽引介」,幸也。

淨空老和尚講經時,不只一次談到「我的佛學啟蒙老師──方東美教授」,老和尚時時憶往感念恩師,他說:「方東美老師初初鼓勵我研讀佛經時,曾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修習佛法,乃人生最高享受!』」


漫步士林小市民
小B,真是大哉問啊!  
2010/05/21 04:48

方東美先生是誰?小B真是大哉問,因為這接下來可以問:我之前提到的錢穆又是誰?那麼熊十力呢?還有牟宗三、唐君毅、徐復觀呢?真的可以寫一部現代中國思想史。

胡適,這位名人應是大家耳熟能詳吧,以上諸位先生幾乎都是與胡適同一階段的人。生命格調卻是截然不同的兩方。

胡先生自稱是個「但開風氣不為師」之人,意思是開先鋒但不成一家之言(從另一個角度解讀,就是只求大名但不負後續責任,台灣現今的亂象即是如此),如同民國初年的五四運動,他倡導白話文,相對貶低文言文,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傷害可謂不小。他不通佛學,但敢寫「中國哲學史」,所以在他有生之年只寫了上冊,在魏晉南北朝之前就結束了。當然也有人替他設想,認為他功在對美外交,不以純粹學人視之。

當時在全面西化氛圍中,對中國思想學問深富底子的大有人在,熊十力是代表性人物之一,而曾與他共事的方東美先生,更是融貫中西哲學,可與西方哲學界直接對話的大家(他的外文如同蔣宋美齡,優雅深刻)。

熊先生後來被稱為「現代新儒家」的宗師,牟宗三、唐君毅、徐復觀均是他的學生(唐也是方東美的徒弟),牟宗三試圖從康德哲學與中國思想接軌,唐君毅則是藉用黑格爾哲學,徐復觀是軍旅出身,投入中國歷史與藝術精神的研究(這點與寫「萬曆十五年」的黃仁宇背景相似)。

至於錢穆,人皆稱他為「國學大師」、「史學大師」,以其對中國學問的深研兼容與氣象宏肆,我寧願定位他為「通儒」。民國三十八左右,國共內戰,不少學人奔至港台,而錢穆為了中國文化命脈,與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在香港創辦了「新亞書院」(香港中文大學的前身,目前聞名中西史學界的余英時,即是錢穆學生,當時在此就讀)。

錢穆後來來台,定居外雙溪東吳大學「素書樓」,講學著述不輟,甚受士林敬重。小B若有興趣,可參看去年最盛行的兩本書:齊邦媛「巨流河」以及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她們都提到了錢先生的學問作為。

相對地,方東美行事更為含蓄低調,在台大開課時,以寫小說「家變」聞名的王文興,曾是台大外文系教授,就曾開玩笑說過:文學院學生五六百,大門對面遇著,也不知道誰是方東美!

當時的人不知方東美,我相信小B是年輕的小朋友,更不知方東美是何許人也了。

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所以我非常願意花點時間,勾勒一個思想史的小小輪廓,把方東美放進去,比較好理解。至於深入的思想研究,有興趣可找書來看,因為他也有「易經」方面的研究哦!               

       

頁/共 5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