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莫札特誕辰250週年紀念(五)《Die Entführung as dem Serail》(後宮叛逃)的世界
2006/09/04 23:38:11瀏覽2875|回應2|推薦14

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是一個擁有偉大心靈的音樂家。

表面上,他遠離政治運作和樂師間的角力,實際上,他關懷的是社會,更熱愛著廣大的中下階層人民,許多人除了忽略他在這方面的成就,也沒能重視他對於理念所做的各種奮鬥。

當所有的傳統音樂家忙著歌誦君王和神話傳說的時候,只有莫札特在同時期寫出了打破階級和藩籬的作品,他遠離上帝和教會,或者以悲喜交集的歌劇來訴說一種嘲弄,就是完全將關懷和體恤給予了社會中下階層的人民,而不獨獨奉獻給維也納的王公貴族,這是我聆聽他的音樂之後,能夠完全體會出來的感動。

音樂和寫作一樣,不只是寫出譁眾取寵的華麗音符和文字,也不是疊床架屋套用一堆別人的設定和規則,如果一個人聽音樂,只在乎曲目的協調性與歌者的唱腔如何美好,這只是偏狹的音樂欣賞;真實的音樂要以心來聆聽,要能透析作曲家寫出這首作品的心態,也要能夠理解歌詞中的種種意義,而莫札特的深度,在這齣《Die Entführung as dem Serail》(後宮叛逃)就可以看得出來。

這是莫札特一七八二年在維也納國家劇院演出的曲目,當時的奧地利國王Joseph二世將莫札特從Salzburg邀來,莫札特到了維也納的當兒,奧匈帝國正面臨了嚴重的政治問題,當時的奧匈帝國擁有的現今荷蘭地區的部分領土,因為當時的政治對抗,叛變的荷蘭領主使得帝國終究失去了通往北海的出入隘口。

除此之外,失去往北出海口的奧匈帝國,早在十六到十八世紀期間,爲了爭奪東南歐和中歐的霸權而進行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為了彌補在失去荷蘭之後經濟蒙受的損失,後來奧地利與鄂圖曼土耳其(Ottoman Turks)發生多次戰爭,雙方互有輸贏,長年下來長期的征戰使國庫空虛,激起了廣大農民和被征服民族的反抗,人民憤懣情緒增長,也直接造成維也納的經濟大衰退。

在一七八八年,根據一七八一年所訂定的《奧俄同盟條約》,奧地利軍團猛然進攻土耳其邊境,同年九月,奧地利軍隊在Rosita附近被以逸代勞的土耳其軍擊潰。

俄軍在俄土戰爭中的獲勝,使同盟的奧地利軍隊得以整頓兵力,重新轉入進攻,到了一七八九年十月,奧地利軍經過三個星期的圍攻,攻佔了Belgrade(今日的南斯拉夫首都),接著又攻陷Serbia幾個軍事要塞,可惜當時歐洲形勢丕變,尤其是法國大革命後形勢的變化,促使國內發生不少零星武裝對抗帝國政府的奧地利退出戰爭,轉而注意奧匈帝國內的情勢,奧地利和土耳其不再訴諸武力,並且轉而相互合作,要得等到Joseph二世去世後,大約在一七九O年之後。


在這裡,我又想先稱讚莫札特一下,一七八二年莫札特在維也納推出這齣歌劇的時候,奧地利還處於和土耳其人武力對抗的情況下,這個年僅廿六歲的年輕人,竟然把兩百年的世仇國家當作主要劇情發展中心,這是不是很大膽呢?

接下來我要說的,除了是這齣歌劇的故事劇情,還得繼續讚美莫札特的胸襟,這是我個人的訪查與研究所得,全世界無論何處都看不到這種結論。

我在判斷一個人物內在的時候,最喜歡由宏觀的歷史角度來剖析,而莫札特在歷史的洪流之中,竟然沒有人看出他以個人力量作為理想主義的中流砥柱,來對抗整個時代的洶湧巨浪,並且展露出全然的仁慈與寬厚,我敢說,沒有一個音樂家有這種了不起的情操,也沒有一個作曲家能夠表現出如此的偉大理想。

《Die Entführung as dem Serail》(後宮叛逃)是莫札特非常有名的作品。

內容敘述美麗的西班牙貴族千金Constanze遭海盜綁架,連同男友Belmonte的僕人Pedrillo和自己的侍女Blondchen,三人被帶到土耳其的奴隸市場販賣人口,結果土耳其蘇丹Selim王將她和侍女一同買下,她的情人Belmonte得知這個消息,立即趕往土耳其營救。

上面的片段是第一幕Ruth Ann Swenson這位女高音,演唱詠嘆調《Ach ich liebte》(我擁有自由),我個人對Ruth Ann Swenson 的聲音很滿意,清越又高亢,可惜前面對話沒有絲毫的肢體動作,但她實在唱得非常動人!

莫札特在世時最受歡迎的歌劇,表面上就是這齣詼諧逗趣的《Die Entführung as dem Serail》(後宮誘逃),當時他正與未婚妻Constanze Weber熱戀,本劇女主角的名字,聽說也是從此而來。

但我們不可以忽略了,這個皆大歡喜的故事發生在與奧匈帝國對立已久的土耳其,而且裡面的曲風,洋溢著濃烈的阿拉伯色彩及土耳其特色。

劇中將時空提早到一六OO年,西班牙貴族Belmonte孤身跑去土耳其,亟欲營救受困土耳其後宮(Harem)的愛人Constanze,遂聯絡以前的僕人Pedrillo,共同密謀逃亡大計,雖然遭到後宮守衛Osmin的從中作梗,而且事跡敗露,但是故事裡的土耳其蘇丹Selim王卻因兩人的堅貞愛情大受感動,戲劇化地慷慨將美麗的Constanze歸還給Belmonte,讓有情人終成眷屬。

試想:莫札特把奧地利人兩百年的世仇土耳其人寫得如此美好,故事中還不住讚美蘇丹Selim王的大度豁達,這是多麼寬闊的心胸?

想當然,我們的偉大音樂家,必然因此又得罪了不少維也納仇視土耳其的王公貴族別忘了!一七八二年的奧匈帝國,還在與俄國人聯手對抗土耳其人啊!

上面是本齣歌劇中最難唱的橋段,在蘇丹的花園裡,女主角Constanze上場,她悲傷地唱著懷念男友之歌,然後蘇丹上場,恐嚇女主角,若不接納他的愛,必施酷刑,她則唱出不屈服的歌走開去,也讓蘇丹歎息為何她有如此的勇氣,是不是想要逃走等等。

下面的片段是女高音Edita Gruberova飾演Constanze,在《Martern aller Arten》這一幕的演出,演出地點是一九八O年的慕尼黑歌劇院。

Edita Gruberova 在這裡的節奏唱得亂七八糟,看得出來是指揮的問題!

可惜了這麼一個好歌手!

下面是女高音Eva Mei唱的《Ach ich liebte》(我擁有自由),個人覺得她把這段唱得最好,缺點是肢體動作表達單調,比較沒有特色。

這一段的高音也非常動聽:

接下來要說說在這齣歌劇裡面,讓我最失望的女高音。

偉大的coloratura soprano(華彩女高音)Natalie Dessay,身段和長相都屬上乘,但我真的不明白,何以她會採用這麼古怪的唱腔,這裡演唱的手法太過於創新,顯得沒有一點讓人感動之處;相對來說,Eva Mei的表現中規中矩,無論是音準,或者對唱的男中音,搭配起來相得益彰,也因此有的時候,我真的不太贊同過分更動莫札特原曲的想法。

基本上我還是喜歡Natalie Dessay採取正統一點的表演方式,她在這一幕的唱腔非常美妙,但是,這裡完全顛覆了莫札特的原作,Natalie Dessay因此被人罵得半死(傳統唱法請參照:莫札特誕生250週年紀念(一)我喜歡的電影《Amadeus》(阿瑪迪斯)):

總之,走在歷史許多關頭的莫札特,除了擁有天賦的音樂才能,還能夠體現歷史和社會狀態,更深入表達了自己的人生理念和自由主義,這是不是讓人愈來愈覺得佩服了呢?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Ros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覆beckyxhang:
2006/12/20 17:45
很高興本文能獲得您的認同。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分享
2006/12/20 14:24
好高興妳用歷史的宏觀來理解莫札特熱愛和平的天性,莫札特的歌劇,是最能看到他對周遭的事務絕非漠然,反而是有過人的觀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