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們曾經躺過的那些床-21
2006/03/22 23:11:57瀏覽1093|回應0|推薦9

對於林澄奇的毒癮,楊雅昕實在太過於震驚,以致於後來幾天,她一直在思考他為什麼會這麼做。

她不知道該去找誰傾吐心中的煩惱與無耐,就在這個時候,劉季慶約了她見面,就在那間她曾經無數次和林澄奇躺過的病房裡。

「同一家醫院,同一張床上,卻是不同的世界。」

當劉季慶這麼說的當兒,她有些心驚膽跳的感覺;不過,劉主任臉上流露著惋惜的神情,卻明顯是說中她的心事。

她不禁問道:「主任,醫生也會因為病人產生無法排解的煩惱嗎?」

「那當然,醫生碰到的問題很複雜,比如一個世界出名的指揮家和一個小孩被送進醫院,醫生只有時間救一個,請問,醫生要救哪一個?任何謹守醫德的醫生都會告訴你,『不能選擇,救先到的那一位』,因為醫生無權選擇人的生存權力,對醫生來說,人命和是非,對錯,個人行為是無關的,醫生的職責是救人,而不是審判,但這也是醫德的最難處。」

「為什麼不能兩個都救?」

劉季慶微笑道:「先來後到是醫院救人的基本原則,我認為回歸制度化是好的,只是問題在於可行性,但我認為可以一步一步來,慢慢地回歸制度,妳覺得呢?」

「若今天送進來的是殺死白曉燕的陳進興和證嚴法師,你會怎麼辦?」

「誰比較嚴重就先救誰。」

「更極端點,今天要救一個證嚴法師,或者是一萬個陳進興,只能選一邊,另一邊的人必定會死亡,你又該如何抉擇?」

「那麼我會救一萬個陳進興。」

「我討厭這個答案。」

劉季慶道:「當一個人因為車禍送進來時,也有一台囚車同時發生車禍,所以上面押解的犯人們也被送進醫院來治療,那麼會先救那個人,還是會先救那群犯人,也就很容易瞭解了吧?一般在電視上看到發生重大車禍時,也是如此,急診室一定優先救事件中較多人受傷的一方,而不會繼續救原本在救的那個人。」

楊雅昕皺著眉頭問道:「那麼假如那個人是重傷,而大多數人只是擦破皮呢?或者,只有救一個人的條件,又該怎麼做?」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我還是會選擇救大多數人。」他老神在在地說:「至於第二個問題,一般醫院應該不可能只能救一人,所以這問題不成立。」

「我所講的是假設情況嘛。」

「醫院有明文規定,破壞制度的人必須接受嚴厲處罰,就是為了避免利益衝突而破壞制度,讓醫病雙方都得不償失。如果是為了良心破壞制度,那也無愧於天地,求仁得仁﹔要遵守自己的良心去破壞一個制度,就得有覺悟,因為憑良心做事,本來就是不求回報的。」

「難怪主任會選擇當救世的醫生。」

「妳不也是選擇當了偉大的南丁格爾?」

「大概吧,但我覺得自己一點也不偉大。」

楊雅昕扮了個鬼臉,因為她真的有點後悔成為一個護士。  

劉季慶又道:「醫生的問題,醫德的觀念是站在人人平等,這個作法說穿了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專業性,以此保護自己的飯碗。如果一個醫生不遵守‘不能選擇,救先到的那一位’這個規則的話,他很可能面臨失業。因為他作為醫生的信譽會破產。」

「原來醫生的出發點可能是無私,也可能是自私?」

「是的。當下不作判斷,真的是最好的嗎?有些醫生只是自欺欺人罷了,而一個不懂得判斷的人,就不算是個人,只是機器罷了──因為不作選擇是專業性,做出選擇是人性──人若能堅持自己的選擇,為之負責,那纔是真正作為人的大勇。有些人可以認為這是自大、認為這是狂妄、認為這是在扮演神的角色,但又如何?這還是人性。做出自己認為是最好的選擇,需要的是超越公正的愛心,需要的也是真正的大仁、大義、大勇。」

「能這麼想的人一定不多。」

「不作選擇,就是迴避避免犯錯,就是迴避責任。因為不作選擇,發生的好事和自己有關,自己遵守公正原則,發生壞事,又能以公正、沒作選擇來推卸職責;但是一旦作出選擇,後果好壞都必須自己負責,就像人性中,有自動選擇造成最少破壞的選擇,也就是兩害相衡取其輕的能力。妳覺得呢?」

「我認為不作選擇就是最好的選擇,我不認為那只是逃避責任、逃避問題。選擇『不作選擇』,本身不也是一種選擇嗎?」

「不作選擇也是要負責的,『選擇』並不表示『負責』,反過來說『不選擇』也不代表『不負責』啊!醫生擁有所謂醫德的尊業性,假如涉及這個話題,便要排除這一種專業性;例如在醫生的角度,醫活證嚴法師與醫活陳進興,本質上是相等的,沒有好與壞的分別。但站在一個普通人的立場,分別可就大了,答案很清楚,當然會選擇證嚴法師;那麼一個證嚴法師與一百個陳進興,醫生該救哪一邊?從好與壞的角度去考慮,我自己會選擇救證嚴法師,但話又說回來,這要先搞清楚好與壞的定義。例如,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天才,與一大班貧窮的人, 與以上的例子是兩碼子的事,要定義也蠻因難的,因為我們知道誰是好人,誰又是殺人不眨眼的壞蛋,纔會那麼果斷地認為應該先救好人。想想,如果早年的證嚴法師與早年的陳進興一起推進急診室,那會怎麼樣呢?早年的證嚴法師只是一名小尼姑,而陳進興卻可能是一個年輕上進的好學生,所以變得救誰都一樣了。」

「聽主任這麼說,醫生的責任突然變得很大。」

「問題就在這裡,一個醫生﹐如何能擔保他的判斷無誤?又如何保障他不會濫用他的決定權?一個有良心的醫生會選擇證嚴法師,但一個客觀的醫生,說不定就會當場選陳進興了,因此不如依制度運行,把決定權交與命運,至少不容易會出現腐化的現象。」

「嗯,一個選擇良心的醫生,他承擔的責任不僅僅是失業或受罰而已,還有操縱命運所可能出現的一切後果和良心責備,職業道德也是個問題,所以憑良心不憑制度,是需要勇氣的。」

「妳說的沒錯。憑良心不憑制度,等於要為操縱命運所可能出現的一切後果受到苛責,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因為是和未知作戰。」

「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的東西是絕對的。選擇依制度,就是捨棄個人的價值觀,把一切交給命運;如果救的是好人,他可以自認為是幸虧當時沒有用自己的主觀辦事,如果救的是壞人,也可以說自己是完全依照制度程序辦事。但憑良心自覺呢?救好人的話,純粹是人之常情,不會有功。救了壞人,那就得背負起一切責任,罪孽深重,所以,選擇需要最大的勇氣,若出現壞的後果,得要自己背負。」

「當個醫護人員,責任真的好重啊!」

「別忘了還有沒良心的醫生。有良心的人為了良心擺脫制度,沒良心的人也可以有樣學樣,為了金錢或是其他齷齰目的而破壞制度;腐化就像癌細胞擴散,整個醫療系統就要因此衰敗不堪了,所以這不但牽涉到資源的合理分配,也牽涉到程序公理和社會正義。」

楊雅昕嘆了口氣,因為躺在病床上的感覺是這麼不踏實,她實在很難理解:當患者相信醫生、把命交給醫生的時候,怎麼會有人沒有半點良心呢?

於是她又道:「我不明白,救人就是救人,怎麼還會有醫生喪失良心和初衷?」

「這種情況也是有的,不過還有另一種有良心的醫護人員,因為良心而被家屬傷害。」

「因為良心而被傷害?」

劉季慶道:「我知道一個有良心卻被判罪的案例。以前有個診所傳出醫療糾紛,一名助理研究員為患者進行急救,並將患者救活,但患者家屬後來提出告訴,也把這名助理研究員告進去;檢察官最後認其違反醫師法,但緩起訴處分,罰金五萬元。聽說那個助理研究員當時聽到院內急救廣播『九九九』(急救訊號),知道呼吸照護病房的病患有發紺現象,但值班醫師正在ICU(加護病房)急救另一名休克病患,於是研究員主動前往協助,施行『高級心臟救命術』將人救活,雖然她沒有醫師執照,事發時相當緊急,而且她有『高級心臟救命術』的合格證書,用這種高超技術救人卻反被告,妳說她冤不冤?」

「都把人救活了還要告人家?這些家屬還有沒有良心啊?」

「非醫師在醫院內救命,就是違反了『醫師法』,不過『高級心臟救命術』不同於一般的心肺復甦術,證書的取得率也不高,還得具有醫護背景的人纔能參加考核,連我都有可能無法取得這種高門檻的證書,在我看來,那個研究員當然有救人的能力和權利,不然推這些課程有什麼意義呢?」

「對啊,那以後如果有人在醫院裡忽然倒地不起,誰還敢見義勇為?這種『醫師法』怎麼反而害了好人?」

「所以制度的改善也很重要,救人應該是要被鼓勵的,遭到判罰,只能說司法還沒有跟上人性的腳步。」

「當個好人真難,做壞人卻很容易,你不覺得嗎?」

劉季慶最後問她:「小昕,換作妳在這種處境下,會選擇當個好人呢,還是根本不選擇,讓病人就這麼走掉?」

楊雅昕愣了一下,只是搖了搖頭,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 創作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