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兩岸關係的穩定與不穩定因素及透明度
2010/10/19 05:10:16瀏覽2016|回應13|推薦20

 壹、兩岸關係的反覆性

 

2008年馬英九當選總統,台灣政黨再次輪替,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適時致電當時美國總統布希,表示願在「九二共識  一中各表」原則下,與台灣恢復交流,兩岸關係進入新的歷史進程。

 

兩年來,兩岸實現了通商、通郵、通航大三通,開啟了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新時代,兩岸兩會並達成十四項協議和兩項共識,今年更進一步簽署了金融MOU及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在兩岸官方授權下,雙方逐漸建立了法制化和機制化的交流基礎,民間交往與經濟交流極為熱絡。

 

金融MOU及ECFA的簽署是兩岸關係的重要進程,假以時日將對兩岸政治、經貿與社會關係產生重大影響。一、由官方授權、官員參與的「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即將成立,兩岸在經濟領域將建立更緊密的溝通協調關係。二、海西計劃賦予兩岸先行先試的新政策,由台灣人士擔任領導或顧問職務,由台灣自主規劃管理,這是兩岸制度融合的實驗,未來願景具有想像性。三、上海世博會台灣三個館的參與極為成功,台灣透過大陸平台,以世博為舞台,成功地由中國走向世界,這是台灣進入國際社會新模式。四、在大陸善意配合下,台灣參與APEC、世衛年會等國際組織的活動空間擴大許多,台灣與新加坡的FTA談判已排入議程,台灣在國際舞台能見度提高、經濟連結提高、影響力增加,兩岸和平發展態勢大好。

 

據統計,今年第二季台灣經濟成長率為12.53%,對大陸貿易額達581億美元,順差高達253億元,順差成長60.4%,大陸因素似乎已經使台灣走出過去十年低成長的陰霾,俟經濟交流效應更彰顯後,兩岸互信基礎應可提高,交流範圍也會漸次由經濟領域向文化與政治領域發展。九月中旬,台灣海巡署與大陸海上搜救中心在金廈海域舉行海上聯合搜救演練,相較前年10月由金門縣政府參與的演練,無論在層級與規模上都超過甚多,長期而言,這是兩岸信心機制建立的起步,可以為軍事互信關係的建立奠定基礎。

 

不過,在兩岸正向發展態勢中,複雜多變的國際政經情勢、台灣選舉制約、民進黨台獨反中政策及大陸對台政策的急迫感等因素,使兩岸間雜音不斷,干擾互信基礎的累積,兩岸關係反轉的陰影始終不能排除。大陸國台辦主任王毅9/29日出席一項涉台活動時欲言又止的談話更增添疑慮,他指出,兩岸「存在一些不穩定因素是大家都知道的」。他說,兩岸總的發展是好的,當然同時存在一些不穩定因素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希望我們大家都能珍惜目前局面,不斷去發展,促進兩岸同胞共同利益」。他是在冷靜地提醒兩岸,兩岸和平發展現狀依然面臨諸多挑戰。

 

事實上,兩岸關係曾歷經顛簸。台灣於1988年解除戒嚴、開放老兵大陸探親,兩岸竹幕終於打開,隨即延伸出若干需要兩岸當局共同處理的現實問題。1990年兩岸終於透過非官方的紅十字會簽署金門協議,為兩岸事務性協商機制奠定基礎。1992年兩岸海基、海協兩會達成分別以口頭表述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九二共識)後,兩會開始進行事務性協商,並促成辜振甫、汪道涵於93年在新加坡舉行歷史性會談,簽署的4項協議,當時國際社會對兩岸關係前景普遍抱持樂觀態度,兩岸也高度期待兩岸透過兩會協商逐步建立兩岸正常關係。

 

但李登輝於19956月成功訪問美國,大陸隨即在7月針對台灣海域發動飛彈演習,隨後展開一連串文攻武嚇,兩岸關係急轉直下,從此進入長達13年的冰凍期,民進黨執政八年更大力推動去中國化政策,走向台獨,兩岸一度瀕臨戰爭邊緣。2008年馬英九當選總統,兩岸關係才轉危為安,1995年是兩岸關係的一個轉折點。

 

從歷史經驗看,兩岸關係具有反覆性,因此,如何準確評估兩岸關係的穩定因素、掌握不穩定因素並擴大透明度,對兩岸而言,應該都是重要議題。 

              

貳、兩岸關係的穩定與不穩定因素

 

兩岸關係的穩定與否涉及三方因素:中國因素、台灣因素與國際因素。

 

一、中國因素

 

大陸對台政策的穩定度與中國的自信心和國際社會對中國崛起的回應有關。從歷史觀察,大陸對國際情勢與內部安定愈自信,兩岸關係就愈穩定。1979年中美建交,大陸宣布停止對金門砲擊,並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對台展開溫情攻勢。李登輝就任總統初期,兩岸與國際情勢均趨向穩定,大陸更撤銷台灣對岸的福州軍區,東南區域僅留下極少數兵力部署。

 

某個角度觀察,大陸目前對兩岸和平統一的終極目標信心滿滿。其中以上海知名兩岸問題學者章念馳的觀點最具有代表性,最近他針對兩岸關係的逆流現象發表一篇文章作了剖析。他指出:「儘管近兩年兩岸有了“三通”,交流交往密切了,但“統獨”的支持率並沒有太大變化,讓不少人感到沮喪,開始懷疑我們今天的努力是否正確。他們沒有看到兩岸關係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兩岸已進入了全新時代,新一代人的意識已開始發生全新變化,但這過程會很長,要形成新的一代二代……兩岸新人,起碼要15年到30年……,但我們應看到這過程已經啟動,兩岸關係必會從量變走向質變,雖然新的兩岸關係會有起伏,會有高潮低潮,但要人們回到敵對的“去中國化”的時代,穿上舊鞋走老路,反對“共同發展”,已是不可能的了。我們要敏感地意識到兩岸這種“共同發展”會帶來甚麼樣的後果,從而自覺地做這種“和平發展”的促進派,去擁抱一個新時代。」

 

大陸領導人對兩岸遠景也展現高度自信,溫家寶總理最近在紐約出席聯合國會議時,媒體詢問有關對台撤除飛彈問題時表示,這兩年是兩岸和平發展形勢最好的時期,「我想你提出這個問題,最終會得到實現」。溫家寶的談話顯示,大陸國防部發言人耿雁生730有關可以撤除福建沿海導彈部署的談話並非個別表態,大陸內部對撤除飛彈問題顯然已有一定程度的共識,希望藉此為兩岸政治關係的發展建立突破口,也顯露了大陸對台政策的自信與前瞻。

 

不過,樂觀的氛圍中,兩岸間確實存在若干不安與焦慮的氣氛。兩岸認知的落差可以總結為七點,這七點構成目前兩岸關係不穩定的因素:

 

1. 「一中各表」與「一個中國」的落差

 

自胡錦濤對布希發表「一中各表」談話促成兩岸交流恢復後,大陸不再提「一中各表」,胡六點反而強調「一國兩制 和平統一」原則。近期兩岸對「九二共識」不同解讀,立場愈來愈堅持,台灣強調「一中各表」,大陸堅持「一個中國」。大陸對馬政府不提「一個中國」至為不滿,多次在二軌會議中嚴詞質疑。

 

2. 「先經後政」與「只經不政」的落差

 

台灣強調兩岸談判應依循「先經後政」原則,戰無展開政治談判規劃,大陸希望加速進入文化與政治議題協商,因而質疑馬政府是「只經不政」。

 

3.對「中國認同」不升反降的焦慮

 

兩岸經濟、社會交流擴大後,與民進黨執政時期對照,「中國認同」降低,「台灣認同」反而上升,大陸感到難以理解,因而有恢復武嚇的主張。

 

4.對民進黨重掌政權的疑慮

 

年底五都選情似乎對馬2012競選連任不利,民進黨重新執政可能性大增,大陸感到焦慮,因而對兩岸政治關係的建構及台獨法理化的預防產生急迫感。 

    

5. 對台灣國際空間需求與防堵台獨權衡的落差

 

兩岸自2008年開始外交休兵,但非公開的衝突始終不斷。ECFA簽署後,台灣立即與其他國家洽簽FTA,大陸不願與馬政府公開對抗,但依然表示不能接受,並決定將新加坡作為各案,日後台灣與他國簽署FTA將採取「一慢二看三通過」對策,換言之,未來將個案決定對策。

 

對於台灣參與官方性質國際組織問題,大陸依然採取嚴格的「一個中國」原則,台灣參與世衛組織年會,仍然採取逐年邀請模式,今年「美洲熱帶鮪魚委員會」,大陸為強迫大會不可出現任何「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表徵而封殺所有議案。大陸這類行為雖有其政治考慮,但終究會累積民眾對抗中國的情緒,擴大兩岸不穩定因素。

    

6. 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定位與功能認知落差

 

大陸對依據ECFA應成立的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的定位與功能與台灣的認知存在落差,大陸希望委員會產生兩岸「共治」經濟事務功能,台灣則定位為非常設、任務型功能,兩岸認知落差不小。

 

7.兩岸關係與美台關係的優先順序

 

大陸寄望馬政府在大陸經濟讓利後,能調整對美關係,減少或延緩美台軍購。但馬政府已鎖定要在2012年任期屆滿前取得F16CD型戰機,並持續在美台關係上加碼,大陸對此感到失望。

 

整體而言,兩岸關係仍處於歷史高峰,充滿著樂觀的氛圍。近期大陸表示關切的前述七項問題,可以解讀為「談判策略」。大陸希望在政治議題及ECFA後續協商展開前做出布局,提高對台談判籌碼。事實上,大陸目前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與參與國際事務的主導地位,信心正處於歷史高峰,胡溫體制追求「和平統一」的目標也極為堅定。因此,判斷兩岸關係在2012年台灣大選及大陸領導人換屆前基本穩定,是合乎理性的。但2012大陸領導人換屆及台灣總統大選,對兩岸關係的未來確實是非常大的不確定因素。

 

二、台灣因素

 

台灣是一個高度透明的社會,除非民進黨放棄台獨黨綱,四年一次總統大選投票結果基本決定了未來四年兩岸關係的走向。台灣民意結構非常清楚,民意對政府政策制約能力強,台灣因素對兩岸關係的影響相對較透明,穩定度也較高。

 

長期而言,台灣因素對兩岸關係穩定度的影響,可從民眾對大陸的態度、台灣主體意識及台獨觀三個角度觀察。過去60年歷史因素,台灣人對大陸的好感度不及對美國與日本。不過,依據旺報今年八月的民調,實際到過大陸與未曾到過大陸的民眾,對大陸的觀感有兩極化現象,前者好感度較高,後者惡感比例較高。兩年來,台灣赴大陸訪問或旅遊的人數與人次均大幅成長。長期而言,只要此趨勢延續,台灣民眾對大陸好感度將會逐年提高,好感度又會反映到台灣官方的大陸政策上,兩岸關係穩定度就會提高。

 

依據目前大陸對台政策,台灣主體意識與民進黨台獨立場是兩岸關係主要的不穩定因素來源。不過,台灣主體意識未必就是台獨,更非尋求法理獨立的地位,台灣主體意識得堅持是否必然導致兩岸緊張,其實是在大陸一念之間。事實上,台灣自蔣經國推動政治改革、民進黨成立後,主體意識即不斷提高,已經成為國民黨兩岸政策的隱形框架。選舉壓力下國民黨推動兩岸關係不會也不敢橫柴入竈、違背台灣主體意識。

 

民進黨的台獨立場是兩岸非常透明的不穩定因素,民進黨蔡英文主席希望推動民進黨調整中國政策,但迄今並無進展。在民進黨轉型成功,並獲得多數台灣民眾與中國大陸認同前,台灣會不會再度政黨輪替,仍然是兩岸關係非常大的變數。

 

三、國際因素

 

兩岸關係的國際因素主要在美國與日本,其中美國因素更大於日本因素,歐盟及新加坡亦有若干作用,但影響比較小。

 

國際因素對兩岸關係的影響錯綜複雜,包含歷史糾結與國際政治兩大面向。歷史糾結決定了兩岸的價值觀與人民間相互的態度,大陸人很難理解,以中華文化為主軸的台灣文化中,竟然包含了不可欠缺的日本元素,更難以接受台灣人普遍對日本的好感。冷戰時代以來,台灣不但在安全上依賴美國,更在美援基礎上發展經濟,創造繁榮,幾乎所有政治、企業精英都具有美國背景,美國因素對兩岸關係的影響非常明顯。

 

國際政治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其實是以美中關係的親疏分合為主軸。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決定防衛台灣對抗中國,美台簽定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美軍在台成立協防司令部。1971年美國改採「聯中制蘇」策略,季辛吉兩度密訪北京,促成尼克森總統訪中。七年後,美台廢約斷交。1989年六四民運事件造成美中關係倒退,改變了美中、美台關係的平衡,促成1995年李登輝成功訪美。2000年後中國崛起,全球影響力攀升,美中關係逐步改善,但陳水扁政府採取冒進台獨路線,更加深美台關係倒退。2008年美國爆發金融危機並釀成全球經濟衰退,中國與其他新興經濟體一枝獨秀,美中關係出現主場易位跡象,但兩岸關係改善,美中台關係穩定。

 

但最近數月,歐巴馬政府與中國的戰略夥伴關係似乎出現鬆動跡象,在經濟上,美國大力施壓人民幣升值,兩國貿易戰蓄勢待發;軍事上,美軍積極強化西太平洋戰略武力佈署,國務卿希拉蕊聲稱美國重返東亞後,美日、美韓、美越軍事合作關係已更加強化。歷史經驗顯示,美中關係的變化將驅動美台關係改變,美台關係的改變又將牽動兩岸關係的變動。而最近釣魚台撞船事件造成中日關係的複雜化,可以預期,也會對兩岸關係產生若干影響。

 

叁、兩岸關係的透明度

 

兩岸歷經60年的隔絕與敵對,終於進入可以維持和平互動關係的新階段,兩岸關係既存在穩定因素,但也存在不穩定因素,因此曾經造成兩岸關係的反覆波折。鑑往知來,如何擴大穩定因素並管理不穩定因素,應該是兩岸有識之士必須共同關切的議題。不過,擴大穩定因素、管理不穩定因素是非常複雜的命題,可能需要兩岸官方與民意的支持並投入資源,經過長期研究後才有可能提出方案。短期,則可考慮如何提高雙方兩岸政策的透明度、建立雙向關係透明機制,以累積互信、提高雙方兩岸政策的可預測度。

 

提高雙方兩岸政策透明度與可預測度,可以從三面向著手:持續提高雙向交流的便利性,包括大陸人士來台自由行旅遊、就學、就業、投資、通婚等,均應逐步放寬限制,給予國民待遇,人員往來手續亦應便捷化。資訊、新聞、廣播電視電影或數位資訊、節目內容等應更開放交流,增進雙方社會的互相了解。各類型社團、公益團體、NGO應加強互訪與交流,並發展共同活動。

 

其次,兩岸官方應透過官方或民間學術機構、團體多舉辦三軌、二軌會議,就兩岸共同關切議題作多層次、多面向的討論,可以慢慢摩合,建立共識,在共識形成前,透過反覆的爭論應可增加相互的了解,避免誤判對方意圖。

 

最後,兩岸民間應協商建立兩岸和平監測機制,透過科學方法監視雙方政治、外交、軍事的意圖、能力與動向。譬如,台灣擔心大陸對台動武或以武逼降,大陸可就使用武力的意圖、能力與動向,如是否發展針對台灣的軍事能力、是否發展針對台灣的軍事部署、是否準備針對台灣進行軍事演習等訂定透明化政策,如定期公佈政策白皮書、相關設施開放參觀,台灣亦可對相關事項發展監督機制,並定期公佈監視報告。台灣也應該針對大陸關切的加入聯合國,實現法理台獨等政策相對建立透明的機制,供社會監督。

 

    無論在台灣或大陸,都面對著資訊快速流通與民意高漲兩大趨勢,兩岸人民相互的善意與社會認同,將非常大程度的影響雙方政府的兩岸政策,雙方可以利用科學方法建立人民善意指數(認知對方人民與政府對己方的善意與敵意)與社會認同指數(對彼此共同利益、共同威脅與共同國家認同程度),並定期公佈。雙方政府與人民將可透過指數的變動準確了解對方社會的民意結構與民心向背,應有助於避免誤判情勢,造成兩岸關係倒退。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ng3827&aid=4512189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方正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佛心來著
2010/10/20 18:49
戎大哥對兩岸關係的發言真是佛心來著。台灣是個易碎的瓷器,經不起磕磕碰碰,尤其這磕碰不一定來自兩岸,有時更來自美日中(共)。
一條牛朝著自己衝來,聰明人懂得避身而過,更聰明的懂得去拉在牛鼻環上的縄子,再蠻的牛也得乖乖聽話。
媒體老愛做中國意識、台灣意識的對比民調,這是很無聊而且很笨的,幾十年過去了還沒長進。掛旗子和掛國號是二一律,掛了這個就不能掛另一個,幾十年了還在島內搞零和遊戲,傻不隆冬。不管掛哪塊招牌,指涉的都是島上的人民,怎麼讓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安居樂業,這才需要智慧。
冷戰期間芬蘭唯蘇聯外交路線是從,但沒有人把芬蘭列為鐵幕國家,這就是智慧。芬蘭做到了“順”以自保。
台灣更敏感,千萬別小覷了美國維持太平洋西岸霸權的決心,台灣光是“順”還不夠,不然順了姑意又逆了嫂意。
台灣要比芬蘭更聰明,不只要避身而過,還要去找出牛鼻環上的縄子才能保障小老百姓的安居樂業。

戎撫天(rong3827) 於 2010-10-22 09:19 回覆:

台灣處於美中全力交鋒的核心地位,確實需要高度智慧來管理,管理需要資訊,所以兩岸關係的透明度非常重要,我們需要建立環環相扣、多面向、多層次的兩岸關係資訊交流與風險觀察預警機制。


Dusky
拆遷
2010/10/19 11:34

武漢千名拆遷戶堵路 抗議補償金低  

http://big5.soundofhope.org/programs/162/172061-1.asp


HM
1
2010/10/19 06:50
嚴重警告馬英九,國共密談不得出賣受害人家屬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