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05 05:47:46瀏覽5166|回應24|推薦36 | |
台北市政府在敦化北路鋪設單車專用道,媒體有許多意見,一部分針對設計或施工品質,一部分則針對路權分配問題,多元社會針對公共議題各抒己見,本是常態,但有些議論認為騎腳踏車的是一群城市貴族,政府花錢鋪設單車專用道,是圖利少數人。這種偏差的說法就值得探究了 不久前,個人騎車時,曾因道路工程設施擺設不當而摔車,受了點小傷。傷勢雖不嚴重,但也疼痛數日。從車友親身經歷及網路資訊得知,單車因公共設施不良而發生意外事件非常頻繁,只是絕大多數案建損失輕微,未引起媒體重視,政府主管機關因而失去檢討改善的動機。 「惡」雖然小,依然應該改善。因而在個人部落格發起「單車殺手搜索行動」,號召車友共同標出危害單車安全的不當設計與設施,一方面提醒單車族小心,一方面匯集資料後,也可供主管機關改善,這是web2.0及網路長尾效應的運用,也有維護公共安全的意義,立刻引起迴響。聯合新聞網並開了「單車殺手搜索行動」專屬部落格,希望擴大社會動能。 始料未及的是,後來竟引起一些負面評價,有人批評單車客不遵守交通規則,喜歡闖紅燈,佔用人行道還驚嚇行人,也有人認為,運動型單車應歸類為「賽車」,限定特定場所進行,不准使用道路。 基於節能減碳、保護地球理念,政府也積極推廣單車,但社會對推廣腳踏車使用,似乎仍無共識。 當然,單車客確實不太遵守交通規則,應該自律。但騎單車的人也是國民,也與其他用路人一樣繳稅,應該有相同的道路使用權,何況騎單車更是為生態環境盡一分力。 不只單車客不受尊重,個人喜歡跑步,偶爾參加城市長跑活動,台北市近幾年道路環境與空氣品質都改善不少,許多路段禁止路邊停車,很適合跑步。 對喜歡街頭跑步活動的人而言,市民的不友善態度讓很多人怯步。許多國家,譬如日本,為街頭賽事實施交通管制,從未聞反彈,也絕不會有人車硬闖封鎖線,危害選手安全。選手所過之處市民更是夾道歡迎,熱情洋溢,一些瀕臨撞牆的跑者,往往因陌生人的熱情鼓舞而突破極限,堅持到底。難怪許多跑馬拉松的人喜歡到國外比賽,而台北馬拉松也始終不能成為真正國際賽事。 台灣運動人口非常多,為什麼單車與路跑不能得到更多市民將心比心的支持呢?其實,這與社會品質有關 。兩岸交流開放後,雖然台灣社會的品質雖然得到許多大陸人的認同,也成為台灣人的驕傲,但捫心自問,我們與真正進步國家還有多大落差呢? (愛跑步的二二八獲邀成為北大長跑俱樂部榮譽會員) (聯合報元氣週報專欄)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