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03 11:48:19瀏覽5118|回應7|推薦32 | |
幾個月前,報紙刊出美國歐巴馬總統的泳裝照,身材不輸年輕人,尤其「凹凸有緻」的六塊肌,成為全球媒體的焦點話題。 回想年少輕狂時,崇拜史記刺客及日本武士幾近瘋狂(參見作者個人部落格「六塊肌情結」),發展出追求身材完美及絕對紀律的價值觀。及至中年前期,為保持六塊肌、後期為防止鮪魚肚奮戰不已。看到歐巴馬的六塊肌,感慨不已。 讀書時常打籃球,有清楚的六塊肌。工作後少運動,生活又安逸,30歲那年,突然發現六塊肌不見了,而且小腹凸起,小腿與肩膀經常抽筋,警覺必須運動了。紀律感逼迫自己養成慢跑習慣,初期非常痛苦,痛苦到經常因夢到雙腿摔斷或失去行動能力而驚醒。一段時間習慣後,六塊肌也就恢復了。 40歲左右報社截稿時間愈來愈晚,夜間活動增多,晨起困難,慢跑逐漸減為二到三天一次,體重就慢慢增加,六塊肌也消失了。 發現六塊肌消失,紀律感再度造成內心掙扎,尋尋覓覓發現傍晚時分可以擠壓一點時間,也找到適合的場地,恢復每日慢跑,六塊肌就重現了。幾年後,工作更忙,時間更難擠壓,慢跑又變為二到三天一次,六塊肌又消失了。 身材走樣內心痛苦不已,儘量增加慢跑次數,但為求速效,經常放棄熱身直接放開速度。結果運動量雖然增加,但體重並未減輕,而且引發了退化性關節炎,醫生警告必須減重並放棄慢跑。 權衡後決心減重,但減重必須運動,運動不利護膝,「護膝」與「慢跑」、「減重」間如何平衡?蒐集資料並研究後,訂出幾項原則:
儘量讓運動變得好玩,譬如到山林野外跑,或賦予慢跑其他功能,如大前研一在慢跑中觀察出日本房地產泡沫現象,或邊跑邊練氣功,可以讓運動永續。 到此境界,跑步不再靠紀律感維持,腰圍與體重都維持在健康必要範圍,有沒有六塊肌就不重要了。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