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12 16:32:11瀏覽1772|回應7|推薦23 | |
七十四歲的消基會創辦人柴松林一向重視養身,平日過著多蔬果、常運動的生活,但最近健檢竟發現罹患大腸癌,所幸早期發現,手術也很成功,已無大礙。 前一段時期,政府高官普遍喜歡打高爾夫球,一位部長級官員偏不喜歡運動,他不但不運動,還常說自己「能站絕不動、能坐絕不站、能躺絕不坐」,他自詡健康比許多愛打球的人還好。 看來,重視運動與養身的人健康不一定比較好。 雖實,醫學研究早已證實,人類不僅外貌、身材、體能、聰明智慧受遺傳因素影響很深,多半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也是遺傳得來。最近更證實,癌症的發生與遺傳密切相關。 那麼,人類還需要運動與養身嗎? 韓國濟卅島有一種世代相傳的浪漫行業-「海女」,她們可以離岸幾百公尺,潛入海底搜尋獵物,好像不必呼吸空氣。更奇特的是,她們浮出水面時,不必大囗喘氣,反而噘嘴發出一連串尖銳、有節奏的哨聲,人稱「海女之歌」。 美國一位醫師研究海女後認為,哨聲不只是傳統,更是人類生理與環境調適的成果,是生物演化的現象。他認為,海女之歌和鯨魚、海豹浮出水面時呼氣的方式非常接近,利用哨聲排出肺部的空氣,並加速肺部小氣囊充氣,有助於再次潛水。 更令人驚訝的發現是,海女和海洋哺乳動物更類似的是,海女可以用脾臟儲存氧氣,使脾臟可以送出含氧量高的紅血球,延長了海女潛水的時間。海女是人類生物演化現象具體的事証。 醫學對海女的研究告訴人們:人類外貌、生理及心理條件固然由遺傳決定,但人的遺傳基因會因行為及環境需要而改變,,所以可以這麼說,人的命運是由基因、環境及行為共同決定。 醫學研究全球超過一百歲人瑞案例後發現,人瑞往往是基因、環境及生活習慣的完美組合。基因不完美的人,如果生活在適當的環境,有充分的運動、生活習慣良好,也可以活得比較健康。 運動好處多多,眾人耳熟能詳,在日常生活上,運動有助於熟睡,使睡眠更有效率;可使腦部血液大增,立刻恢復精力;也能夠安撫情緒、提高自信。前述海女的研究也告訴我們,長期運動可以改變生理結構,使我們更健康。這也是為何長期運動可以減緩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尿酸過高、骨質疏鬆等慢性病的發生時間。 醫學研究也証實,長期運動可降低罹患肺癌、乳癌、攝護腺癌、子宮癌、大腸直腸癌的危險。最近的研究更証明,運動可以使青少年情緒穩定、提升老人的記億力,並減低老人癡呆症發生的機率。 更有趣的是,運動可以很好玩,譬如如果你喜歡慢跑,也愛遊水玩水,那麼,你可以選擇諸如坪林金瓜寮步道或內洞林道一類山明水秀地點跑步。如果喜歡騎單車,移動更遠、技術更複雜,譬如「抽車」、追求速度或爬坡力的不同技術等,更好玩。 運動可以好玩,找出興趣、持之以恆、養成習慣,等你戒不掉了,你的健康一定也已絡改善了。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