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論述炒飯「正統」與「雜種」的歷程變遷,以餐旅管理學之角度,選擇另類料理詮釋。
2009/06/03 07:16:54瀏覽974|回應1|推薦15
摘要: 1.炒飯之祖師爺之探討。        
      2.炒飯之正統與雜種之發展與變遷。
       3.另類料理以四川麻婆豆腐為架構,比較炒飯發展之歷程與變遷。
       4.以餐旅管理學之角度,從歷史、人文、沿革、地方性、種族之喜好加
         以釋與比較。
       5.有關律法之探討。  

  論述:1.提起炒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也許大家會異口同聲地主張,揚州炒飯
         才是正統中的正統。事實上遍查中國五千年的飲食文化,其實各類類
         似之料理,其發展常是原發性,而非模仿拷貝而來的,查中國漢滿蒙
         回藏苗及300餘邊疆少數民族所發之同類料理,比比皆是,足可證明。


  論述:2.拜讀蔡珠兒炒飯之身世之謎,論述有關炒飯之種種,頗有同感。事實
     
         上,炒飯之誕生,並非食譜美食所開發出的料理,而是源自於亞洲蒙
  
         古利亞之黃種人,四十萬年來,與大地搏鬥求生存,養成節儉惜物的

         習慣有關,不如說那是歲月習慣累積下的必然性,從泰國、柬普賽、

         印尼、寮國、越南等地,皆有類似之食材料理,可見一斑。

      
論述: 3. 論及四川麻婆豆腐,遍查中國料理史集,恐怕也不是蔡珠兒所論述的

         淵源。

         四川麻婆豆腐其實是淵源自老麻婆本人,其為羊肉攤販,常將剩餘的

         羊下雜肉,攉和鄰居豆腐張所賣剩的成都的豆腐,加四川麻辣椒,烹
  
         煮而成,從中國秦、漢、隋、唐以來至民國每百年皆有戰亂頻頻,造

         成民族大遷徙,料理也跟著大風吹,南腔北調,加上各地喜好風俗,

         一道原本四川土味的麻婆豆腐,變成東酸西辣南鹹北淡,截然不同的

         風味,誰知道豬羊變色,羊下雜肉變豬肉的料理,來到台灣更變成黑

         毛豬的五花肉,真令人嘀笑皆非。其正統變雜種的歷程與炒飯的歷有

         異曲同工之妙。

     
論述:4.以餐旅管理學的觀點,回頭看類似的料理遷史,可得知中國民族的本

        位性與排他性,自我為中心的潛意識,造就出自吹自擂自大的正統與

        雜種之糾紛,以至顯現出漢文化的無包容性,與週期的四分五裂也是

        時代的必然性。

        飲食文化就地方性而言,種族繁多,喜好不同,東酸、西辣、南鹹、

        北淡,已成為千年來華北、華南、華東、華西的飲食分野,任何各族

        之料理,與地方風味及人種之喜好結合,為征服在地人之味蕾,不斷

        地調正改變,就不足為奇了!畢竟環境、氣候、溫度、濕度及生態,

        會決定當地飲食元素的攝取,口味的差異化,也是自然需求的必然

        性,餐旅管理首重行銷,行銷導向,是事場成功的首要手段,滿足廣

        大群眾,提供適合之口味,也就成為一定的法則。


論述:5.拜讀蔡珠兒炒飯之身世之謎,其中有一些引述與事實不符,尤其是對

        法律的問題,似乎有些糢糊,査各國有關智慧財產權法之規定,専利、

        商標、著作權實屬三種不同之獨立法令,其引述將揚州炒飯註冊為專

        利商標實屬錯誤,其為商標法之管轄範圍而非専利法。其引述有關各

        地名產皆以成為専利禁臠,遍查世界各國法令,凡屬國名、地名、城

        市名及著名地標等 ,皆不得註冊為商標,台灣如此中國亦然。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llamoggi&aid=3006762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關於「專利商標」
2009/06/14 21:12

論述之認真可嘉,細膩度則可再加強,例如──

「專利法」、「商標法」及「著作權法」固然是三種不同的法,但都與知識產權有關,蔡珠兒在文本中將「專利商標」並稱是一般統稱知識產權相關法律的用法(在學術專業著作或法院裡答辯時不能這樣使用,但一般常識性用法大概無可厚非,試著以「專利商標」作為關鍵字搜尋,可看到許多「某某專利商標事務所」等等。)

揚州對於「揚州炒飯」所主張的權利應稱為「地理標誌產品」,其定義如下:

「地理標誌產品,是與專利、商標、註冊權等同的知識產權,被稱為一個地方的名片。申報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必須具備鮮明地域特色、悠久的歷史、原材料具有天然的地域屬性等條件。地理標誌產品包括:來自本地區的種植、養殖產品;原材料全部來自本地區或部分來自其他地區,並在本地區按照特定工藝生產和加工的產品。2005年實施的《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對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申請與審批程式作詳細具體的規定。」資料出處:http://211.89.225.4:82/gate/big5/zh.cnr.cn/csyx/cxmp/200707/t20070719_504519149.html

「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制度在國際上亦稱原產地命名制度或地理標誌,它作為世貿組織成員間通行的規則,是針對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名、優、特產品所採取的一項特殊的產品品質監控制度和知識產權制度。到目前為止,中國質檢總局已經對紹興酒、茅臺酒等近700個產品實施了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資料出處:http://ekm92.trade.gov.tw/BOFT/web/report_detail.jsp?data_base_id=DB009&category_id=CAT1914&report_id=134541

有關中國大陸目前積極推展「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狀況,可參考:範漢雲(中華商標協會常務理事):〈大陸的地理標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