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22 22:28:25瀏覽1120|回應2|推薦17 | |
我認為茶文化在台灣至華人所到的地方和中國大陸從未衰退過!! 差異在於各地民族延續茶文化的方式不同而已,作者於書 中提及唐宋的,煮茶法和點茶法目前在中國已全部消失,但經 查證之後,日本NHK所拍攝的美食文化-民以食為天,影片中 介紹中國的飲茶文化,發現煮、點茶法,在中國並無完全消失 ,而是繼續流傳,並且三大煮茶方式是並行並進。 中國地廣、物博,雖然經過無數次的戰爭,但是茶的飲流, 在中國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因為戰爭,將茶的飲流,擴展到世界 各地,如從元代開始,茶文化即是一個史歷的轉淚點,因為蒙古 帝國版圖的擴展,將茶文化帶入,其他被侵略的國家,形成另一 種的飲食貿易。 中華民族當以漢、滿、蒙、回、藏、苗約300多族等所有少數 民族都算在內。而煮、點茶法,目前在中國還有少數民族為每日 為飲用茶的習慣方式,而且是自陸羽茶經當時泡茶的方式,千百 年來從未改變過的。 舉例而言,中國雲南,茶的發源地,當地原住民哈尼族,從 古至今到現在所使用煮茶法的方式為煮茶法,以團茶為主,從未 改變過,現在那裡還有一株全世界最老的茶樹,已數千歷史了。 因為居住地較遍遠,飲食及氣候和當地風俗習慣、名情,造就出 以一而直以來,一直保持古老傳統的煮茶法。 另一個名族則是為,西藏-鳥魯木齊的遊牧民族--可加夫族, 他們也是以團茶為主,將茶加鹽加水,煮後,配上牛油、酥油、 乳酪,方糖加上點心食用。 這些飲食文化在當地都被視為,待客最上層的禮貎之一!! 截至目為止,從未有消失的跡像!! 內蒙古的蒙古族到新疆的哈薩克族、塔克拉瑪干的唯吾爾族 、西藏的可加夫民族包括有藏族人。 他們因為生活地區都屬於寒帶地區(包括日本),也因此他們 的飲食文化多以肉類為主,因為他們需要高蛋白,和高脂肪、高 熱量來屯積脂肪、保暖,因此他們在餐後飲茶的目的是為了,清 除內藏多餘的脂肪,而重醱酵茶的去脂功能最強,所以這些寒帶 地區,飲茶文化以重醱酵茶的為主的主因。 因此、新疆、蒙古等民族因為當地氣候因素,所以所以發展 出煮團茶的另一支系,就是加了奶、牛油、酥油、乳酪、方糖等 調味做為飲品。 註:1.日本飲茶文化也屬團茶,重發酵茶的一種。 2.日本與哈尼族和可加夫民族的煮茶的器皿是以鐵器為主。 3.日本與哈薩民族、唯吾爾族、可加夫民族、哈尼族等族群,居 住地屬寒帶地區。 因為生活環境及氣候因素(台灣屬亞熱帶氣候)。因此台灣飲茶多 半醱酵茶為主。台灣文化的飲茶文化以散茶為主,大多以泡老人茶的 方式,家家戶戶都有泡茶的習慣,並以半醱酵茶為主,器皿浙江-宜興 的紫砂壺為泡茶的好壺。 茶文化在中國從古至今從未流失過,只是各地方因環境變化的遷 徙,發展出各民族所適合的飲茶方式。 反觀日本,在日本現代社會屬於快節奏的工商社會形態,日本飲茶 文化在日本屬高尚的社會活動,繁複的禮俗,是要有錢又有閒的日本 人才有時問做的活動,所以在新生代的日本族群,習慣了速食主義, 反而對日本的飲茶文化的熱情,不像上一輩的長者一樣那麼的熱忱。 因此日本的茶道反而有衰退的情形。 而台灣的社會現像,速食主義的前提要件之下,發展出珍珠奶茶 和、茶裏王類似的飲品。台灣的茶道家家戶戶都大多有泡老人茶(小壺泡) 的習慣,因此台灣的茶文化並無衰退的像日本那麼嚴重。 中國明清的茶文化也非常的講究,無論是到茶葉的品質、對茶壺壺形的 講究,到聞香杯等一連串的程續,可是一點都不馬虎(台灣採中國明清以後 的泡茶方式)。 若是問台灣茶道有没有可能發展成和日本文化一樣的茶道,那我個人認 為,機會很小,因為日本、雲南、西藏-鳥魯木齊、蒙古這些地方的氣候屬 溼、冷。 寒帶氣候的飲食文化原本與亞熱帶形氣候大不相同,因此氣候、 環境、人文、生活習慣等所有因素交叉比對之後,這是我認為台灣的茶道, 不太有可能發展成日本茶道文化的原因。 而且各地文化差異太大,做法不一,各有其發展歷程,我們必須尊 重其他族群文化的生活習慣,包括飲茶文化,不可一蓋而論,也因此茶 藝的浪漫或不浪漫也不是由個人或某一民族來評定,人家當事人喝的浪 漫覺得舒服就好了!! |
|
( 知識學習|其他 ) |